摘 要: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電商的風靡,為物流行業揭開了一個嶄新的拓展領域,而隨著一些自然災害和人為因素的出現,物流行業的應急問題和應急風險規避等成為直接影響物流行業發展和我國社會建設的重大因素。本文以此為切入點,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物流程序和供應鏈的強化等方面進行了簡單的討論,并結合中國當前的應急管理機制和應急供應鏈設置的清理進行了相應的梳理和分析。以此為應急物流的供應鏈強化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應急物流;供應鏈;風險;管理協作
供應鏈的強化和發展對應急物流的整體改革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就我國目前的物流發展來看,電商的發展為物流行業所覆蓋的消費者(用戶)、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批發商、分銷商等之間所組成的物流“疊套式”供應鏈的發展進行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就物流供應鏈在物流流程、成本控制、物流信息、資源配置等方面所采取的調整、改革、完善和整改來說,受到自然災害和人為因素等的影響,在改革和日常運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安全風險問題。而安全風險以及突發事件等所需要的應急物流也同樣會供應鏈的整體發展提出相應的要求和標準。
一、強化供應鏈對應急物流的促進作用
在應急物流中對物流供應鏈進行強化是應急物流在當前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的大環境下,物流行業改革和管理過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當代企業為了強化自身綜合實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輔助方法之一。
針對供應鏈強化問題,在應急物流的現代發展過程中,強化物流的供應鏈管理可以更為全面的促進物流信息的迅速和準確地進行傳遞。
1.有利于完成提高應急物流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要求
正是因為應急物流所需要的就是時間和效率,因此為了進一步保證應急物流可以從整體、從各環節等方面都能確保保障統一的效率,并且從總體進行整體性的宏觀調控。強化供應鏈管理還有利于完成供應鏈的信息和資源共享,對外可以率先進行應急物流的整體優化和協同作業,對內可以形成無縫對接式的系統性服務保障,在整體進行強化并提高效率的前提下,應急物流所需要達到的更加精準化、高效化、快速型的物流服務目標就可以實現。
2.有利于拓展應急物流工作的外延需要
在應急物流的操作過程中,以應急物資需求為例,在物流的供應鏈協調和合作為例,一般來說遵從以下的供應和需求過程,應急物資需求中針對應急物流的供應鏈協調和合作流程必須遵守以時間和信息為工作效率和應急供應鏈整體運作的基準,而當政府應急部門進行物資籌備時,對于企業的物資配備和提供、生產商和制造商的資源提供、社會各行各業的物資募捐和國家支持的物資撥付等方面均需要應急物流進行相應的服務,這些實際上都可以作為單向或者雙向的單獨應急物流供應鏈而存在,在組織和協調的過程中,均需要按照整體和各個環節來進行梳理,最后統一到政府管理部門的統籌當中來,應急物流行業及其管理則相當于在此過程之中最大化的拓展了業務的外延,而業務外延的拓展,從實質上講也是對自身供應鏈的強化和納入實踐性的考驗。
二、如何強化供應鏈對應急物流協調合作
1.充分利用各方面資源,最大化完成供應鏈無縫連接
由于應急物流需要針對突發性的事件,包括自然災害和公共衛生事業等方面所需要的物流服務,來提供出以最小時間消耗和最大化的工作效率為目標的特殊物流服務,因此,就協調和合作方面來看,對供應鏈的強化可以從發揮整個物流行業規模,整個資源和信息流的共享以及物流、電商、貿易的三方面結合來入手,在充分利用各方面資源進行有效資源配備的同時,可以將各個供應鏈環節所需要的制度和執行規則進行統一的制定和培訓,以便可以最大化的完成供應鏈無縫連接。
2.通過合理化科學手段進行風險規避,針對突發事件進行有效治理
由于應急物流一般運用在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等事故頻發階段,在事發前物流運輸部門無法對物流運輸過程中所發生的任何風險問題進行準確的預測,因此在進行緊急物流運輸之前,必須對救援物資的需求數量、地點、種類、路況以及存在的各類風險進行預估,一旦在此過程中出現突發事件爆發則盡量避免做無用功或者讓每一步的供應鏈環節出現需要額外補給或成為被供應的問題點,這就需要應急物流行業和企業通過合理化科學手段進行風險規避,針對以往出現的突發事件進行有效分析、彌補和治理,此過程仍需要各個部門進行有效的協調和合作,培訓需要統一性,對執行力方面的疏導也需要按照各個供應鏈環節的切實需要來進行個體化培訓。
此外,一旦出現突發事件擴大需要額外進行物資補救,那么,應急物流就需要針對供應鏈各個環節進行服務的快捷化合并處理,傳統的運輸方式和調度方法已經不能符合其應急物流的需求,針對應急物資需求的更復雜化要求則可以利用行業聯盟等多元化協同合作手段來對其現實的應急物流活動開展相應的緊急援助。對于“非典”期間,為了滿足黑龍江地區的食品應急需要,由北京政府出面從天津地區調配了相應的物資予以支援,此種做法雖然一度環節了黑龍江地區的燃眉之急,但是從總體來看,實際也打亂了天津地區物資配備和物流調配的原有計劃,讓此地區的應急物流正常調配陷入了被動局面。因此,在緊急援助的過程中,該地區的正常物資供應局面不能被破壞,這是應急物流配備和調整的同時必須要重視的原則之一。
參考文獻
[1]施先亮、朱海龍.基于物流信息元的供應鏈物流信息共享[J].物流技術2007(05)
[2]孫華麗、王循慶、薛耀鋒.應急物流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分析.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10)
[3]王艷秋.應急物流系統風險因素識別與評價研究.長沙理工大學.2012(03
作者簡介
何國文,碩士研究生,江西工程學院電子商務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作者單位:江西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