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十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呈整體下降的趨勢。隨著人們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越發重視,高校也在積極的尋求扭轉學生體質健康下滑趨勢的對策。運動干預主要采用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傳授學生體育鍛煉方法的形式來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進行干預,并且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該文通過實驗的方法,來對參與的學生進行運動干預,根據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得出了運動干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關鍵詞:高校;運動干預;身體素質
1 運動干預策略概述
體質健康關乎到每個人的健康發展,是一個人身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十年來,我國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呈整體下降的趨勢,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自身的身體健康,也不利于我國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如何提高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扭轉高校學生身體素質整體下降的趨勢顯得尤為重要。
運動干預手段,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顯露出現的不足和弱項,制定針對性的體育鍛煉方式和方法來進行干預。運動干預可通過訓練營的形式向學生介紹體育鍛煉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
1.1運動干預的實驗方案設計
1.1.1實驗對象的選取
本課題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實驗研究的方法探討如何扭轉當今高校中學生體質狀況下降的現狀,通過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和介紹體育鍛煉方法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運動干預,并對實驗前和實驗后的學生體質測試成績進行對比研究分析。
本次實驗實驗在選擇實驗對象時,主要采用的是學生自愿報名參加的原則。在實驗干預訓練營開始之前,在校內進行宣傳和推廣,吸引學生自愿參與進來。最終共有來自12個學院的46名同學參與進來,他們分別來自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8人)、建筑學院(5人)、土木與交通學院(5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5人)、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1人)、數學學院(2人)、電力學院(3人)、工商管理學院(2人)、環境與能源學院(6人)、化學與化工學院(3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3人)以及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3人)。對參與到實驗干預中的同學,統一進行一次體質測試,并把他們的成績錄入實驗數據庫。對46名同學進行分組,23名作為實驗的實驗組參與到實驗運動干預中,23名同學作為對照組參與實驗數據的收集,不參與到實驗運動健康干預活動中。
1.1.2實驗的實施與實施細則
運動干預主要以體育鍛煉專業指導的方式進行,主要是對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的鍛煉指導為主。在體育鍛煉專業指導方面,以體育課堂教學形式進行,每月進行3-5次的運動干預指導,主要以身體體適能鍛煉為主,籃球、羽毛球以及足球為輔交叉進行,這樣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愉悅感,提升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干預內容主要涵蓋了力量、耐力、速度以及柔韌性四個身體素質。并在2017年4月份進行了3次運動干預指導、5月份進行了4次、6月份進行了5次、9月份3次、十月份進行了3次,共計18次的運動干預。訓練的方法以及訓練的內容(詳見附錄1)。
1.1.3實驗數據的收集
實驗運動干預開始前,對實驗組和干預組的同學同時進行一次數據收集。數據主要是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包括每個單項的成績。
實驗干預結束時,對實驗組和干預組的同學再次統一進行一次數據收集。數據主要是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包括每個單項的成績。從而為實驗的對比分析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1.2實驗的運動干預策略
1.2.1速度素質的干預
速度素質是指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快速運動反映著機體運動的加速度和最大速度的能力。《標準》中對速度測試的項目主要體現在50米項目中,50米測試標準見表1-1。
對學生的速度素質進行指導訓練,選取的項目主要以速度性和爆發力較強的為備選項。比如:球類項目中的足球和羽毛球,這這項運動對速度要求比較高也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速度素質;武術類中的跆拳道項目,對學生的彈跳以及柔韌性有很高的要求,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爆發力以及速度性;50米、100米以及200米等短距離跑的鍛煉方法,對學生的速度素質的提升幫助最大,也最有效。
在健康管理訓練營中到速度素質的訓練,應根據學生的狀況把控好訓練的強度、時間以及訓練間隔時間。并在訓練結束后,帶領學生做科學的、充分的全身拉伸活動,這對學生身體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
1.2.2力量素質的干預
力量素質是指人的機體或機體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縮和舒張)時克服內外阻力的能力。《標準》中對力量測試的項目主要體現在男生引體向上、女生仰臥起坐以及跳遠項目中。引體向上主要是對學生上肢力量以及核心力量的檢測、女生仰臥起坐主要是對學生的腰腹核心力量的檢測、立定跳遠項目主要對學生的下肢力量以及核心力量的檢測。引體向上、仰臥起坐以及立定跳遠測試標準見表1-2、1-3、1-4。
男生的上肢力量干預。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一種需上肢負荷大的運動項目。如健美身、籃球、排球、羽毛球、游泳等。采用強度適中、多次數、多組數、幅度大小結合的,內容變化多樣的動作練習。要把一次性力量練習爆發力和多次性力量練習專項力量能力有機地結合好,采用的手段一般是徒手和器械力量訓練。在沒有健身器械的情況下,俯臥撐是最好的鍛煉選擇。
女生腰腹力量的干預。腰腹力量的鍛煉應堅持無器械訓練、克服自身重量訓練為主,在鍛煉方法上可以使用多種多樣的方法來增加學生鍛煉的趣味性,并且能夠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更多的體育鍛煉方法。訓練運動項目主要以平板支撐為主,可以選擇爬式支撐、左右側支撐、躺式支撐等等來鍛煉到上腹、側腹以及下腹的力量。
在練習的過程中,力量練習的強度和量,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做具體的調整,保證最適量的練習,從而取得最佳的練習效果。
1.2.3耐力素質的干預
耐力素質是指機體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特定強度負荷或動作質量的能力。《標準》中對耐力測試的項目主要體現在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中。這也是對學生心肺功能的一項測試,同時與學生的肺活量也有一定的相關聯系。因此,在對學生的中長跑進行指導訓練的同時,可以提升他們的心肺功能,伴隨心肺功能的提升也能提升他們的肺活量成績。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測試標準見表1-5。
耐力素質的干預與指導。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一種對耐力有很大幫助的有氧運動項目。比如: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周兩次甚至三次的1000米以及800跑鍛煉,指導學生如何科學掌握呼吸的節奏、速度如何合理安排、最后兩百的沖刺等等;也可以指導學生參與游泳、定向越野體育項目,這兩個項目對學生的耐力都會有很大的提升和幫助。
耐力素質的提升更多的需要體育鍛煉活動次數的積累,不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學生不僅僅要進行體育鍛煉,更重要的是要堅持。只有能夠做到堅持不懈的鍛煉,就一定能在耐力素質方面得到質的提升。
1.2.4柔韌素質的干預
柔韌素質是舞蹈學專用名詞,是指人體各個關節的活動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標準》中對柔韌測試的項目主要體現在坐臥體前屈中。坐臥體前屈要求學生平坐在測試儀前,兩腿伸直平放不準彎曲,雙臂伸直向前推動測試儀擋板從而得出的檢測數據。坐臥體前屈是對學生柔韌性的很好的檢測,測試標準如表1-6。
柔韌素質的干預與指導。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一種對柔韌性有很大幫助的有運動項目。其中,最有益提升學生柔韌性的體育項目就是瑜伽,比如瑜伽中的一個簡單動作--立位體前屈。動作看似很簡單,但卻能夠帶動全身進行拉伸,是一項能拉森背部線條、手臂、胸部以及腿部的全身性運動。除了瑜伽項目,我們也可以在參與其他運動項目,比如:長跑、足球、籃球以及羽毛球等等體育鍛煉之后,進行全身的拉伸放松,也能夠很好的提升柔韌性。
在柔韌素質方面,也是需要堅持不懈的進行體育鍛煉來進行維持和提升的。柔韌性再好,長時間的不鍛煉不拉伸,也會使得其柔韌性變差。女生在柔韌性素質方面有其先天的優勢,只要能保持鍛煉,堅持拉伸,女生在柔韌性上的表現會好很多。柔韌性的鍛煉可以在任何素質鍛煉之中進行,力量訓練后、速度訓練后以及耐力訓練的,只要進行科學的全身性的拉伸,都可以很好的提升柔韌素質。
2 結果與分析
《標準》對大學生的體質測試主要包括:體重指數、肺活量、50米跑、坐臥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一分鐘仰臥起坐(女)以及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各單項成績的比重見表2-1。
由表2-1看出,在體質測試中體重指數、肺活量、50米跑、坐臥體前屈、立定跳遠、男引體向上/女仰臥起坐、男1000米/女800米所占比重分別為:15%、15%、20%、10%、10%、10%、20%。其中50米跑和中長跑占的比重最大,達到20%;其次就是體重指數和肺活量占到15%的比重;最后就是坐臥體前屈和立定跳遠,所占比重未10%。分別代表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的50米跑和中長跑在所有比重中占到了最大,可見對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的重視。其中肺活量也與速度素質有一定的相關性,這就更加的直觀看出耐力素質的重要性。這也是健康管理訓練營在訓練設計上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訓練營中也安排了比重較多的有關耐力方面的訓練。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體測成績,另一方面,耐力素質的提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其他方面身體素質的提升。
本次健康管理訓練者共有46名學生參與,分為實驗組23人和干預組23人。在實驗組的23人中,自評結果為“健康管理有效或基本有效”者22人(占95.65%),自評結果為“健康管理無效或基本無效”者1人(占4.35%)。
本次實驗共進行了18課時的體育鍛煉指導,體育指導的時間根據學生的課余時間而定,在18課時中,僅有一名同學因為身體原因缺席一次,其他同學無一缺席,圓滿的完成了體育鍛煉指導的所有課程。可看出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也十分愛惜自己的身體,對健康的需求也十分強烈。
2.1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各單項成績維度比較
實驗前,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7項單項成績以及加上總分一共8項指標進行單獨的T檢驗,每個單項的輸入數據以單項得分折合后的分數作為對比的指標來進行分析。
對實驗組的起始狀態進行評價,不僅可以為健康管理訓練營的訓練方案設計、運動強度以及訓練方法和手段提供理論的支撐,而且可以為訓練營后,參與者的目標狀態欺負狀況進行比較。通過表2-2可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驗前對體測的各單項成績進行T檢驗分析,8項維度指標均>0.01,運動良表明:因此可說明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驗前的體質測試成績數據之間差別不大,具備統計意義和價值,也便于實驗后數據的對比和分析。
2.2實驗后,體質測試各項成績與實驗前成績比較
由表2-3,我們看出實驗組在實驗前和實驗后的T檢驗中,P<0.001表示實驗后的體質測試各項數據成績與實驗前的各單項數據成績有明顯的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后,學生在體測的8各單項項目的成績都有不同大小的增長,這就表明通過健康管理訓練營的體育鍛煉指導,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有所提升,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學生體測成績的明顯提升,由過去的及格水平提升到良好的成績甚至是是優秀的成績。成績的提升是學生最直觀能看到的,這就讓學生感受到健康管理訓練營的有用性,并會更加主動的接受健康管理服務,更以此養成良好體育的習慣。
通過表2-2我們可知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前,二者的T檢測結果顯示其數據相差不大具有統計學研究的價值。因此,我們可以根據表2-3的數據分析得出:實驗后實驗組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同對照組的體質測試成績也有明顯的差距,也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健康管理訓練營的學生,通過學習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其體質測試成績出現了明顯的提升,足以說明健康管理訓練營對提升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有明顯的幫助。
2.3實驗前與實驗后,對照組的體質測試成績比較
作為實驗分析對比的對照組,并未參與到健康管理訓練營的體育指導中來。而是同往常一樣在實驗周期結束后,對他們進行體質測試等得出體質測試的數據與健康管理訓練營開始時收集的他們的體質測試數據進行對比分析。通過表2-4可以看出,實驗前與實驗后,對照組的數據維度T檢驗P值>0.01,這說明:實驗前與實驗后,對照組學生的體質測試單項成績以及總成績并沒有明顯的差異。意味著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并沒有多大的改善。通過平均值與標準方差的數值對比,不難發現在肺活量、50米、1000米800米、身高體重以及總成績還出現了成績下滑的情況。這也表明沒有參加健康管理訓練營的同學,日常生活中依舊同以前一樣,并沒有保持運動鍛煉,還有可能出現經常宅在宿舍不運動、晚上吃宵夜熬夜等情況的發生。這些情況都有可能是導致他們體質狀況下降,體測成績下降的主要原因。
3 結論
3.1對學生進行運動干預,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體育項目的鍛煉方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主要表現為在體質測試中表現更加從容和輕松,并且體質測試的成績得到顯著提高;
3.2高校健康管理服務體系中對學生的運動干預,幫助學生提高其體質測試成績,提高高校學生體質測試的合格率,降低體質測試補測的工作量,提升體質測試工作的工作效率;
3.3運動干預培養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伴隨著他們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提高、他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對運動的熱愛,能夠很好的提高高校體育工作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維,張瀾.高校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的構建與發展[J].遼寧大學學報,2016,44(1):10-16.
[2] 伍淑鳳,等.高校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的構建與運動干預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醫,2013(7):508-509.
[3] 伍淑鳳,王林.高校大學生健康管理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22(1).
[4]陳華勝.試析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3).
[5]穆旭.健身運動處方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G].北京體育大學,2007.
[6]鄭濤.高校健康管理體系的構建與運動干預的實踐研究[G].南京大學,2011.
[7]周李星.江蘇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G].揚州大學,2015.
作者簡介
謝超杰(1990.06-),,男,籍貫:河南省焦作市,華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2018屆體育學研究生。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