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
摘要: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稅收政策也在隨時調整和革新,基于這一現狀,企業必須緊跟政策變化的步伐進行合理調整。以下,本文就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稅負增加原因與應對策略問題進行了探討,文章從“營改增”的影響分析入手,進一步進行了建筑企業“營改增”稅負增加的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建筑企業“營改增”稅負增加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企業;稅負增加;原因;應對策略
稅務成本作為企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是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尤其對于建筑企業這種微利、勞動密集型特征類型的企業來說,做好稅務管理,控制成本,顯得尤為重要。在營改增的新政策出臺之后,許多建筑企業出現了稅負增加的現象,這一現象的出現給制造企業發展帶來了不利。基于這一現狀,相關企業需要結合實際,深入分析稅收增加的原因并且對此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改善。
從稅收實質的角度分析,營改增是一種擴大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對社會資源加以再分配的重要渠道。當前,在國內稅收體制不斷革新的背景下,稅收類型不斷發生變化,本文以某建筑企業的稅負變化為例,進行了相關探討。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該企業增值稅綜合稅負由2.71%上升至2.72%,其中一般計稅項目稅負由2.29%上升至2.71%,簡易計稅項目稅負由2.75%下降至2.72%,增值稅綜合稅負呈上升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是增值稅納稅義務時間以開票時間、收到款項時間和合同約定收款時間為參考標準,導致一般計稅項目存在收入與成本、銷項與進項不匹配問題,這一現象引發了短期內增值稅稅負并不客觀真實的結果。此外,建筑行業所處環境也會形成這種結果,建筑施工項目個別費用無法取得專用發票用于抵扣,如人工費、征地拆遷費、道路補償費、部分建筑材料成本等等,因此無法得到稅收優惠。
(一)多個項目資金無法順利得到增值稅抵扣
從建筑企業的長期運營看,成本項目中原本就有很大部分不能得到進項稅發票,因此其產生的成本也不能在進項稅抵扣中得到補償。而分析營改增政策可得知,新的納稅對象和納稅基準從之前的企業營業額轉變為現在的交易流通中商品價值增量,轉換后,可以迅速對進項稅額適當減扣,并且避免出現重復征稅的問題。理想狀態下,所有的企業在出售商品過程中都要利用開增值稅發票的辦法,督促下游商家繳納必要的稅額。但是聯系實際情況看,很多方面的成本資金都達不到抵扣,具體表現如下:
因為國內的勞務公司機制還未建立完善且落實不到位,所以許多員工的薪酬發放都是現金完成,因此發票開據不力,人工工資支出占總費用比例大于百分之三十,這會從整體上導致抵扣不到位情況出現。此外,許多折舊與租金費用的抵扣也存在問題,比如固定資產折舊和各種設備的租金都不能得到增值稅進項的抵扣。再者,在施工階段出現的諸多自來水費、電費等費用往往是在工程開工之前就開戶的,所以用的名稱大多是房產開發商,用現金結算的話只能拿到一張收據,施工單位不能拿到增值稅發票。毫無疑問,這些項目資金是難以取得增值稅發票的。除此之外,工程項目中的砂石料和工地臨時用的零星材料也是一大筆開支,而這些零星材料基本上采購自一些小的供應商,發票一旦出現開出不到位,就無法得到抵扣。
(二)管理鏈條冗長,抵扣工作開展不力
許多企業集團內部法人眾多,承接建筑工程項目的主體多是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單位,而實際負責具體施工管理的單位一般為子公司,在企業集團內部普遍存在層層分包的情況。公司法人機構多,而各級單位還設有分公司、事業部及其他項目機構,部分三級子公司下還設有四級、五級子、分公司等,這就延長了管理的鏈條,工作效率低下。正是因為建筑行業其自身的復雜性特征,可能導致許多企業在取得增值稅發票時受阻、在抵扣進項稅時流程繁瑣的問題。營改增后,增值稅具有“征管嚴格、以票控稅、鏈條抵扣”的特點,管理鏈條越長,流轉環節越多,潛在的稅務風險越大。
(一)建設科學的內部管理機構
各級單位梳理下屬管理范圍內各子、分公司及項目機構的經營定位及管理職能,明確優化和調整組織結構的方向,通過撤銷規模較小或沒有實際經營業務的單位、取消不必要的中間管理層級、合并管理職能相關或相同的單位等措施,以壓縮管理層級、縮短管理鏈條,推進組織架構扁平化改革。
(二)建筑企業實施稅收統籌管理
增值稅的稅制一般體現了較高的納稅標準、較嚴格的稅收監督管理程度、較復雜的發票開具程序等特點,建筑企業在開展增值稅的稅收籌劃及其管理工作的同時,必須迅速針對納稅申報和增值稅抵扣等對象進行總結歸納,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效率。建筑企業做好內部的稅收籌劃至關重要,比如在開展戰略調整和完善之余,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和前后端業務都可以實現或多或少的延展,而這些被新開發的業務點也就構成了納稅的新對象。在這種情形下,企業就要對當前的實時稅收政策加以跟進。在此基礎上,充分理解營改增等政策的要義,對政策的優惠點進行充分的利用,以減少稅務的壓力。
(三)加強合同管理
加強對外交易的合同統一,一切工程項目的對外交易合同名稱要進行統一,要以企業的名稱進行簽訂,得到的增值稅發票在買方的名稱上一定要與企業全稱相符。增值稅發票在開立過程中,在付款的同時附上專用的增值稅發票、在合同上進行明確注明。在后期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也要跟進合同的落實情況,對進項稅票實行嚴格管控,盡量解決因抵扣期限過時而錯過抵扣的問題,在一定情況下,可以允許納稅人結合人工費實際發生的部分,按一定的比例計算抵扣進項稅額。
(四)培養專業的財務管理人才
由于人才團隊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作的落實程度及其完成質量,所以必須加強對財會人員的培養。早在招聘和錄用環節,企業領導就要精密篩選人才,考慮其專業能力是否過關。然后要加強后期工作階段的教育培訓環節,不斷增強會計人員與前沿財務技術的接觸和學習。合理的獎懲措施,可以幫助會計人員樹立憂患意識,使他們能時刻警醒自己。企業必須強化自身的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整體控制的效率。
(五)呼吁總局降低稅率
建筑行業的利潤收入其實并不是暴利性質,而企業需要繳納的增值稅稅率卻達到了11%的高點。從建筑商的角度看,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成本支出,11%的稅率甚至不符合建筑行業的本質特征。如此巨大的成本壓力,要單純依靠企業自身的管理優化和結構升級來解決,同時也是很有難度的,因此降低稅率尤為重要,呼吁稅務總局層面降低11%的建筑業稅率。
綜上所述,加強對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稅負增加原因與應對策略的話題的探討,對于促進建筑企業發展具有實際意義。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營改增”的影響進行分析;同時做好建筑企業“營改增”稅負增加的原因分析,表現在多個項目資金無法順利得到增值稅抵扣,管理鏈條冗長、抵扣工作開展不力等方面;在此基礎上,提出建筑企業“營改增”稅負增加的解決對策,建設科學的內部管理機構,建筑企業實施稅收統籌管理,加強合同管理,培養專業的財務管理人才,呼吁總局降低稅率。
參考文獻:
[1]朱建“.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中國外資,2014,02:66+73.
[2]魏燕燕“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02:268+270.
[3]鄧海燕“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和會計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5,10:339.
(作者單位:四川藍光生態環境產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