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超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逐步進入了大數據的信息時代。審計部門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工作,一方面是為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可以積極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的有效途徑。在本文中就大數據時代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進行探討,同時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國各個行業領域在積極探索對利用大數據進行企業集中管理的作用。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就將努力構建大數據審計模式,提高審計能力、質量和效率,擴大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作為審計方法改革的重要內容。如今,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責任審計逐漸成為監督管理的重要工具,經濟責任審計內容也在不斷擴展,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這些都離不開大數據的運用、分析。
一、大數據背景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難點問題
(一)“信息孤島”的制約,導致數據關聯難度加大
近年來,各級行政事業單位為加大現代化信息的建設,大大提高了數據采集的效率。同時,各部門政府也建立了“金稅、金關、金財”等相關的數據平臺,提高了對數據的管控能力。但是,這些數據管控的平臺呈現的一種獨立的狀態,平臺之間的信息不能實現交換,部門單位甚至存在著“我的網就是我的網,別的部門不能直接接入使用”的錯誤思維誤區。這種現象導致了數據不能相互連通,審計無法對行政事業單位各部門之間的業務數據進行相互的解析與判斷。在大數據的時代,審計面臨的是成前上百的數據,若是沒有標準統一的采集數據,很容易造成數據分離的局面,導致了數據聯合的難度增大,數據使用的效率大大降低,審計的效果較低。
(二)法律法規的缺失,導致數據獲取的難度在增大,數據的采集是進行數據的選擇及分析的前提
當前,僅僅是審計法就電子數據和信息系統的審計權限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意見》也對其中的資料進行了相關的規定。在傳統的審計管理過程中,審計人員的審計觀念一般是表示為“審計即是查賬”,對審計的理念及作用缺乏全面的理解,這種現象的長期存在導致了審計人員在采集數據方面比較隨意;同時,業務數據的采集是存在一定的難度,而被審計單位往往以保密為由,拒絕向審計人員提供業務數據,或是將數據的使用權限進行設置。
(三)技術工具的缺乏,導致數據審計效果不理想
解決領導干部經濟審計的核心是需要不斷提高對大數據的管理技術。與其他審計項目相比,經濟責任審計需要查閱、分析的資料更多,且各地管理模式不同的原因,很難找到一個普遍適用的數據分析工具,這就直接導致了經濟審計落后,不能跟上時代的需求。
二、大數據時代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對策建議
(一)統籌政府信息建設,打通政務數據共享通道
首先,針對政府信息管理的漏洞提出補救措施,加強政府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設計。政府的領導管理者可以對信息化建設提出指導性的建議,統一規范數據編碼,按照相關的規范制度進行數據的集中采集、存儲、交換及共享等等。同時,這需要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在規章制度的約束下進行信息資源整合建設,對數據資源的管理平臺進行相互的整合,數據平臺之間進行資源共享,在最大程度上打破“信息孤島”的局面。
(二)完善審計法律法規,鞏固數據審計制度的建設
為實現審計工作的正常進行,首先是需要完善審計的法律法規。目前,與審計相關的法律比較少,并沒有統一規范審計數據的標準,這對于審計的實現有一定的困難。因此,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審計機關的大數據審計權限,可以對審計機關及審計全員進行全方位的開放;同時對數據的安全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對保密的工作作出比較詳細的規定。最重要的是,行政事業單位應當賦予審計人員一定的審計管理權限,確保審計有效的相互獨立性。同時,單位需要建立起政府信息資源目錄清單制度,明確共享類型及共享的方式,為審計人員索取數據、特別是業務數據提供依據。
(三)加快技術知識創新,完善數據分析操作平臺
建立“大數據”分析平臺,設計出符合現實需要、合理高效的審計分析系統。一是加大對基礎信息數據的歸集整理工作,改變“進點后再采集數據”的傳統審計模式,為現場審計預留更多的時間;二是加強對現有審計技術、經驗、案例的總結,開闊審計人員思路,為審計業務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加大培訓力度,對審計人員進行知識與技能的相關培訓,2001年審計署開始組織計算機審計中級培訓,就突出體現了“總體分析、系統研究、發現疑點、分散核實”的數字化審計方法,將這一具有時代特征的審計模式應用到培訓體系中,是審計培訓更能緊跟審計需求,培養了更多的高技術人才,提升審計人員特別是業務骨干的綜合素養和執行力度。
三、總結
大數據環境下審計工作相對于傳統的審計工作而言是比較復雜的,工作難度加大,這對于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干部責任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創建一個良好的審計環境,重視并加強對審計專業人員的管理與大數據等方面相關審計培訓,同時加強相應的審計制度的建設,為審計工作創設必要的條件。
參考文獻:
[1]萬酉怡.大數據時代經濟責任審計信息化研究[J].福建質量管理,2016(15).
[2]劉琪.大數據時代審計工作的探索[J].中國商論,2017(26).
[3]李春梅.新形勢下內蒙古公安消防總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4]張明輝.高等院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研究[J].天津工業大學,2012.
(作者單位:南昌市青山湖區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