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霞
摘 要:竹笛屬于傳統的五聲性民族樂器,往常最大的局限性是不易吹奏半音及轉調,為此,許多演奏家和教育家都曾做過大量的研究和改進,因而使得半音的吹奏技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十二半音在樂曲中的運用及其在演奏中的精心處理三個方面來探討利用半孔按法實現十二半音在傳統六孔竹笛中的運用。
關鍵詞:竹笛;十二半音;特點
一、傳統竹笛樂器法
(一)竹笛樂器特點
笛子是我國廣為流傳的吹奏樂器之一,因用天然竹材制作而成,而得名竹笛。一根竹管,里面去節,在竹管身上開有一個吹孔、一個膜孔、六個音孔(特定調性與用途的竹笛會有七個或更多音孔)、四個出音孔,將這些音孔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成竹笛。它的發音特點是:通過人體吹氣并經過唇部的控制,使氣流成為一束,以斜面的角度射入管的吹孔,從而產生邁棱振動,在管內形成駐波,因而發出與管長對應的頻率。
早期的笛類材質為動物的骨頭,稱骨笛。“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陽縣賈湖出土發現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共計18支,根據科學測定,這些骨笛年代為距今大概8000年,是當今可考的最早的吹奏類樂器。”大約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時候,笛子由骨制改為竹制。
竹笛的表現力非常豐富,其獨特魅力主要體現在清脆明亮的音色和豐富多變的指法上。它既能演奏悠長、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現遼闊、寬廣的情調,同時也可以奏出歡快華麗的舞曲或婉轉優美的小調。
(二)傳統竹笛音樂作品的調式調性
竹笛是典型的中國民族樂器,其律制也以傳統的三分損益法為主,即“五度相生律”。即將某發音體(弦線或管子)平均分為三段。所謂“損”是指去掉這三段中的一段。因此,“三分損一”就是3/3-1/3=2/3段;所謂“益”,是指在三段的基礎上再增加一段,因此,“三分益一”就是3/3+1/3=4/3段。
竹笛音樂作品的調式,是由幾個不同的音,以其中一個音為中心,有組織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個體系(若轉調則會有兩個或以上),該體系內各旋律音在運動中表現出不同的功能與穩定性,其調式思維以民族五聲、六聲、七聲為主。
二、十二半音在竹笛演奏中的表現力
(一)十二半音在竹笛吹奏中的意義
如今,十二半音作為竹笛的一種技巧,受到廣大竹笛愛好者的重視,這一技巧在竹笛的演奏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熟練掌握十二半音技巧,能夠很好地解決竹笛轉調難的問題。有利于把握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作品,準確再現作品所表達的藝術內涵。并且在吹奏具有快速的復雜音階、半音等構思的現代音樂作品時,熟練地掌握與運用十二半音更顯得異常重要。
(二)十二半音在竹笛吹奏中的練習與運用
竹笛是屬于半固定音的樂器,它所發出音高的關鍵在于其按孔的半徑關系。也就是說要想吹出竹笛本身沒有的音,就必須改變按孔方式,或改變風門大小、角度,或改變氣流通過的速度、密度等。為了解決十二半音的問題,半孔音吹奏便應運而生。竹笛傳統的吹奏方法是將叉孔指法和半孔按法結合起來,在兩手中指和無名指上下工夫。將這四指所對應的指孔打開一半,便產生了8個半音,再加上竹笛的筒音和利用風門控制產生的一個半音,剛好為十二個半音。下面是目前關于竹笛半音吹奏練習中具有代表性的兩種運指方法:
1.孔慶山半孔運指方法
孔慶山主張采用半孔按法吹奏十二半音,并以五線譜固定調視譜、演奏為教學內容,這充分體現在他的《孔慶山六孔竹笛12半音演奏與教學》一書中,里面對于十二半音的練習做了詳細的介紹與范例。
他強調手指的動作是在發音孔的起落動作。手指下落時用掌關節發力,當指肚觸及發音孔的一剎那,立刻放松。這樣能有效增加手指的靈敏度,使半音發音比較準確,節奏穩定。
2.李大同半孔音運指方法
他認為半孔音相對于全音孔發音位置變小,手指起落不易到位,因此,在訓練時要利用手指的自然彎曲來解決吹奏半孔音時的手指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屈”“伸”及“抬”的動作。這種方法能夠保證每個音的音準及音色,達到聲音純凈、音量適中、音質統一、音頭干凈,有顆粒感,不會有因換指不準確、快捷而使手指帶出的滑音。
對于六孔竹笛如何吹奏半音音階,曲廣義先生曾做過專門的研究并發表了相關文章。他認為掌握半孔指法的運指規律,是清晰地演奏半音音階的關鍵。確定一種指法后將它熟練,不要同時練不同的指法,以免相互干擾,要由慢練起,使大腦對每個音的指法、運指要求和用氣感覺等方面形成牢固的條件反射,時間運用上宜分散,即每次時間短,練習次數多,效果更好。
半音的基本練習,孔慶山《六孔竹笛12半音演奏與教學》一書中也有比較系統的專項練習。在八個大調和八個關系小調中,有五聲音階、音程技術練習等基本節奏類型練習,具有很高的練習價值。通過嚴格的基礎訓練之后,可以進行具體音樂風格的一些應用練習。如對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等民間音樂的練習,有利于半音吹奏的初步把握。在經過嚴格訓練達到一定熟練程度之后,可以吹奏一些半音技巧難度較大的西洋樂曲,如《霍拉舞曲》《無窮動》之類的曲子。
總之,竹笛是我國一件歷史悠久的民族樂器,發展到今天,已經達到了一個空前的地步,但在樂曲創作和演奏技巧方面仍需不斷突破與創新。我們要不斷探索竹笛的前進方向,不能拘泥于傳統的內容上,在竹笛音樂作品創作時,要解放思想,敢于創新,給傳統的民族樂器增添新鮮的血液,因為只有民族的音樂才是世界的音樂。
參考文獻:
[1]孔慶山.六孔笛12半音演奏和教學[M].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2004-01.
[2]胡結續.竹笛實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6-0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