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是為了適應現代過程工業的發展而設置的多學科交叉的新型專業,是“以過程裝備設計為主體,以過程原理與裝備控制技術應用為兩翼(一體兩翼)”的大類學科交叉型專業,意在培養具備機械工程、控制技術、化學工程等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能夠在機械、化工、煉油、制藥、環保、能源等領域中從事過程裝備的設計、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工作。該專業是過程工業的基石,迫切需要培養熟悉國情、具有專業知識專門型人才。本文就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定位以及發展方向的進行探討,僅供學習和參考。
關鍵詞: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定位;發展方向
一、概述
過控專業的前身是化工設備與機械專業,最早成立于1951年,成立之后到上世紀90年代,化機專業的人才對我國化工、石油化工、制藥等行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目前,很多所高校都開設了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不同高校的專業定位與發展方向有所不同。有些過控專業設置在化工學院,本科所學主要課程為工程材料、機械設計、電工技術基礎、化工原理、過程裝備設計、過程裝備控制技術及應用等,本科畢業后可到諸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國企或國內各大型設計院工作;有些過控專業設置在環化學院,主要面向過程工業的工廠、企業,設計研究部門、高等院校和機關事業等單位,培養可從事化工裝備的設計、設備檢驗與改造、新產品研發和管理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而有些大學,過控專業是在原有的真空技術專業基礎上擴展而來的,具有理工結合、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在國內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和較好的聲譽。
二、措施
(一)確定專業發展方向
一般來說,本科生能在3-4年的時間里學好過程機械及其相關的基礎理論,已屬不易。如果跨學科的專業面過寬,對于畢業生找工作并不合適。分析過控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崗位和工作性質可知,專業培養的目標主要是面向化工行業,具有相對寬厚的機械基礎的理論知識,進而培養滿足過程機械設備要求的高級技術人才。
(二)更新課程體系和優化知識結構
培養方案及培養計劃的修訂對于專業發展非常關鍵,同時又是一項煩瑣復雜的工作,涉及的人員及部門較多,因此具有較大的難度。
(1)找準專業定位。根據過程裝備為主體,“一體兩翼”的過控專業定位方向更新教學內容體系,并優化相關課程設置。因為“控制技術”是熱門領域,許多考生報考該專業主要是奔著控制來的,一旦接觸到專業課程,極易產生失落感,甚至于不安心學業,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急需確定本科階段教學過程中的主干課程,更新適合專業定位的課程體系,明確學生畢業要求,優化所學知識結構。
(2)調整課程設置。針對目前大多院校過控專業隸屬于大機械類的實際情況,重新修訂過控專業的課程設置,增加較重要的機械基礎類課程,比如工程圖學、工程力學及機械原理等課程,使得學生初步掌握機械類相關專業知識,為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乃至工作提供基本保障;為了使學生掌握過控專業中控制學科有關知識,適應過程裝備的自動化需求,機械工程控制基礎、液壓與氣動技術、電工技術、過程裝備控制技術等相關控制類課程相繼在大二、大三設置。此外,對于課程設置不合理之處做了調整,增加了化工原理課程學時,開設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削減了與過程設備設計課程重復較多的化工容器安全技術的課程。總體上在課程設置環節,切實地淡化專業界限,構建了與機械相關專業相近的公共基礎課模塊,此外有限元理論與技術、礦山機械、機電一體化等選修課程增加了該專業的柔性;積極地創造條件,努力增大實驗、實習和課程設計以及畢業環節所占學時比例,增強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課改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適應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的需要。
(三)探索科學和合理的實踐教學環節
(1)開設符合實際的實踐教學環節。在原有的“裝備”基礎上,實驗類型由單一的驗證實驗轉變為綜合實驗和設計實驗。同時,將仿真和實驗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增加參與性,擴大知識面。此外,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應用潛力巨大,因而努力開設一些以計算機應用為基礎的模擬和仿真實驗教學環節,取代傳統的實踐教學環節,不僅能夠緩解由于實習經費緊張而造成的實踐教學質量滑坡的壓力,還可以學到通常實習難以學到的新鮮知識。
(2)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管理。實習過程是理論聯系實際、校園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的重要環節。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應該選擇一些優秀企業作為實習的單位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畢業設計是學生離校之前最重要的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我們應該按照學院制定的畢業設計大綱和畢業設計指導書,依據教師自身工程實際及學生未來工作選擇畢業設計的題目,安排一定比例(30%)學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使學生在畢業前就能夠掌握科研方法,提高處理工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構建素質教育體系,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從教育內容和組織管理這兩個方面來進行。教育內容不僅僅指第一和第二課堂的教育內容,而且還包括校園文化建設以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組織管理不限于改革考試內容和方法,同時包括計劃、組織和實施各類活動等。評價學生能力,也不再只憑考試的結果,更重要的要看其對知識掌握和應用的情況,以及解答問題的思維過程。這樣既可以從客觀上起到加深學生能力培養的作用,也能從主觀上引導學生平時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并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多種實踐活動,從而達到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2)人文素質的培養。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過程中,人文素質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人文素養,他們就不可能正確地認識人、自然和社會的關系,也就不可能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無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在日常的學習和管理過程中,必須加強自身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明旭,王中營,阮竟蘭等.過程裝備與控制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初步探討[J].大學教育,2013(02).
[2]劉佳,張運喜.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理論教學方法創新[J].中國培訓,2016(14).
作者簡介
李嘉銘,哈爾濱石油學院機械電子工程系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2014級2班,學號:201403440222
(作者單位:哈爾濱石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