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文明的進步,正確認識智障兒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成為社會的共識。因此正確看待智障兒童的音樂教育問題,開展音樂教育活動,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本文從智障兒童教育現狀及教育機構等方面進行論述,使人們能夠正確認識和看待智障兒童的音樂教育問題。
關鍵詞:智障兒童;音樂教育;智障兒童的音樂教育
引言
教育在我國一直都是尤為重要的問題,那么,對于智障兒童的教育應該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如何更好地進行智障兒童的教育問題呢?我的答案是加入音樂。音樂對于智力開發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音樂教育能促進人左右大腦均衡發育,觸發人的想象力,增強人的記憶力和創造力,對開發與提高人的智力有著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對于智障兒童而言,其現實意義不僅在于智力方面的開發,還有助于提高他們協調運動和與人交流的能力。因此,音樂教育對智障兒童的作用尤為顯著。
一、智障兒童與音樂教育
1.智障兒童的定義
智障即智力障礙是指大腦受到器質性損傷或由于遺傳因素中的染色體畸形變或基因突變等而使大腦發育不全,造成認知活動的障礙以至全面的心理活動障礙[1],通常又被稱為智力落后、智力殘疾等。根據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的《殘疾標準》[2]按照智商分數和社會適應障礙程度兩個基本指標可以將兒童智力障礙分為四個等級:輕度智力障礙,中度智力障礙,重度智力障礙,極度智力障礙。
2.音樂教育
音樂作為一種超越時空的情感表現形式,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同時,音樂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現美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基礎教育的一門必修課。音樂教育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音樂表演技能和音樂理論以及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
3.智障兒童與音樂教育
智障兒童的音樂教育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所采用的音樂教育方式、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以及課堂教學組織等都應針對智障兒童的特點進行。因為音樂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功能,它可以把人的精神、感情融合起來,所以音樂教育運用到對智障兒童的能力和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智障兒童的音樂教育機構
我國推行智障兒童教育的時間較晚,但發展迅速。上海、北京等少數特大城市率先推行智障兒童的教育問題,開辦了針對智障兒童的培智學校。
1.教學目標
針對智障兒童各方面的特點,音樂教學目標可以總結為以下五個方面:①發展正確的社會行為和情緒行為;②發展運動技能;③發展溝通交流能力;④發展學前能力和學習能力。盡管智障兒童的音樂教育通常在集體的形式下進行的,但因每一位智障兒童的需求不同,所以教育目標仍應個體化[3]。
2.教學內容
針對智障兒童的生理特征,音樂教育必須使學生能夠感受具體事物和形成某種概念。因此,培智學校的音樂課主要以音樂與舞蹈、游戲的結合,通過趣味性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方法
(1)歌唱教學法 在音樂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針對智障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培智學校的歌唱教學中,應在激發其興趣的前提下,發揮出歌曲在思想發面的教育功效,啟發智障兒童的想象力,通過歌唱的形式感染他們,最終達到促進智障兒童身心發展的目標。
(2)樂器教學法 智障兒童的音樂教學離不開打擊樂器,因此,在現階段培智學校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打擊樂活動成為了音樂課上必要的內容。有效地進行器樂教學可以提高兒童與群體合作的協調能力,增強兒童的感知能力。
三、音樂教育在智障兒童教育中的運用
智障兒童由于接受能力較差,要學歌是非常困難的。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除了注重語言訓練外,還采用多種方法培養節奏感,教會簡單的律動以及使用簡單的樂器。
一是節奏是音樂的基礎。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名字、數字、兒歌、童謠等這些孩子們熟悉的語言中找出最簡單、最小的節奏型,進行最初的節奏訓練。
二是培養智障兒童音樂感知。在教學中,盡量運用肢體語言啟示智障兒童,讓他們從身體的動作中去感受音樂,感受音樂的節奏律動,進而內化為心理動態,以期達到心理平衡能力。
三是培養智障兒童使用樂器。學習樂器可以讓智障兒童對音樂產生更多的興趣,從音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快樂。在教學中,盡量選擇純節奏性樂器教會他們彈奏出節奏,使他們感知旋律,達到開發智力的目的。
四、音樂教育對智障兒童的意義
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是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也是個體思維、學習和適應環境的基礎。通過音樂教育,能逐步增強智障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對動作的控制能力,促進大小肌肉群發展,矯正他們的生理缺陷,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
音樂可以刺激智障兒童的大腦,提高他們的聽覺能力和對外界環境反應能力。智障兒童對音樂的接受和反應能力遠遠超過其他學科,他們可以對音樂做出良好的反應,表現為對節奏的依賴。有組織的音樂活動為智障兒童提供一個學生社會生活的環境,讓他們在愉快的活動中成為社會群體的一員,享受群體的樂趣,有效地發揮內在潛力。
五、結語
智障兒童音樂教育可以有效地緩解智障兒童的生理或心里缺陷,幫助他們回歸主流社會,在融入正常社會生活的同時感受做人的價值和意義,享受正常人擁有的權利和樂趣。當前, 智障兒童的音樂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滿懷愛心,以智障兒童實際情況為基礎,積極分析和解決智障兒童音樂教學中的難點和問題音樂教育在智障兒童的教育中一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對智障兒童的回歸社會、回歸正常生活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鴻懿,馬廷慧.兒童智力障礙的音樂治療[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1.
[2] 連赟.中國特殊音樂教育歷史與現狀研究[M].江蘇: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3] 漢斯·昆特·巴斯蒂安·音樂教育——兒童成才之道[M].陳鴻鐸,譯.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范夢茜,1993年6月,女,河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樂學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