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深溪
摘 要:本文嘗試針對性地提出諸如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提升基層公務員待遇、構建完善的糾錯容錯機制等治理當前“為官不為”現象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黨政干部;“為官不為”;治理
為加快推進“為官不為”現象的治理,我們在針對“為官不為”現象進行專項調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治理當前“為官不為”現象的有效措施如下。
一、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
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要注意將營造單位小范圍的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與營造良好的大的社會政治生態環境有機結合,實現二者相互促進。
1.營造小的政治生態環境
首先,由于單位的政治生態環境與單位一把手的工作作風、精神境界關系很大,因此,應抓住一把手這個關鍵點,從優化單位小的政治生態環境出發,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其次,以踐行八項規定精神與黨規黨紀為抓手,營造守規矩、講政治的良好工作風氣。具體地,在日常工作中一條一條落實,對于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是當前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
2.營造大的政治生態環境
首先,有效規范網絡,正確引導輿論,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在肯定網絡監督的正面作用的同時,對于片面的、歪曲的網絡輿論進行相應的規范管理。同時,要正確地引導輿論,以準確、全面、真實、迅捷的信息以正視聽,給黨員干部創造一個規范的網絡環境。
其次,多對正常工作狀態的黨員干部群體進行客觀的、正面的報道。一方面,可以對這一群體產生肯定與激勵,對于提升普通黨員干部的積極性,會有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向廣大群眾展示廣大黨政干部群體真實的工作狀態,增進群眾對黨政干部的正確認識與理解。
二、繼續推進政府權力清單制度的落實
1.進一步推進權力清單制度,建立權力運行的配套制度
當前的問題是不僅對于能夠行使哪些權力,行使到何種程度不是很清晰明了,而且對于具體如何行使這些權力也沒有形成明確的法律規范。特別是缺乏與權力清單配套的制度措施,無法有效保證權力清單的具體落實。因此,應加快建立和完善權力運行的配套制度。
2.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與量化、透明、可執行的服務流程
黨政部門辦事拖沓、推諉、低效率的狀況,最容易給廣大群眾留下直接不作為的印象,群眾的感受最直接、反應也最強烈。因此,要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對于某一崗位應該做什么、某項工作多長時間有回應等都要具體化、量化、透明化。對于任何一項權力或服務事項,都必須有清晰、具體的運行流程與完成期限、明確的目標及依據。一方面使得工作人員有工作的依據,另一方面也方便廣大群眾了解與監督該崗位工作,從而減少拖沓、推諉的現象。
三、進一步提升以鄉鎮為代表的基層公務員的待遇
鄉鎮公務員群體一方面承擔著國家方針、政策的最后落實,另一方面直接面對廣大人民群眾,因此,他們要通過不斷創新工作方式、途徑從而把政策與具體現狀結合起來,這需要大量的精力與耐心,忍受更多的質疑、不信任,面對諸多不確定的狀況,處理形形色色的事件。他們的工作狀態直接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印象。
1.建立符合鄉鎮實際狀況的補貼制度
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水平、地理狀況以及具體崗位實際工作內容,建立相應的補貼制度。盡快推進車補改革的到位,落實車補政策。總結車補制度已經落實的經驗與不足,在落實車補制度過程中,加以改進與完善。
2.進一步改進與完善職級并行的制度
職級并行制度在部分地區實行以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多年工作的老同志的待遇問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需要進一步的改進與完善,以提升該制度的激勵功能。簡單而言,在完善職級并行的制度中,首先可以嘗試縮短級別調整之間的年限。其次,可以嘗試在縣級以上實行職級并行制度。這些措施的改進與完善,對于無法進一步在職位上晉升的公務員群體,能夠起到相應的激勵作用。
四、探索相應的容錯機制,嘗試把容錯機制與糾錯機制結合起來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結合、三區分”重要思想,建立與完善黨政干部容錯機制,為廣大干部探索創新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加強對敢于擔當干部的關懷與保護。
1.探索理清容錯機制
當前,為了鼓勵干部的改革創新與工作積極性,應逐漸出臺黨員干部的容錯機制實施辦法,為敢于擔當的黨政干部保駕護航。而且,這些辦法應該大致規定容錯機制的內容與條件,列舉諸多可以予以免責的行為,在此基礎上建立容錯機制的程序。
2.細化容錯規定,規范操作程序,建立符合我省實際的容錯機制
一是規范容錯機制流程。當前諸多省市的容錯機制依然處于探索之中,具體措施仍需精準量化,很多地方的規定依然存在“黨委研究”、“視情節輕重”等含糊表述,缺乏客觀硬性、直白透明的標準判斷。因此,需要進一步推動容錯機制啟動程序的規范化與具體整治措施的精準化,對容錯免責的條件、作出容錯決定的主體、實施容錯的程序以及適用范圍作出具體規定。
二是建立健全包括評估、申訴、澄清、保護、激勵、保障等在內的容錯救濟體系,用完善的救濟體系保障容錯的實效。通過及時消除信訪負面影響、嚴肅查處誣告行為、實行案件審查助辯制度、完善改革創新風險備案和澄清保護制度等方式,為改革創新者戴上“護身符”。
3.將容錯機制、糾錯機制結合起來
進一步將容錯機制、糾錯機制結合起來,將糾錯和責任追究區分開來,建立糾錯機制避免全局性、長期性政策失誤。糾錯不只是追究責任,而是當偏差、失誤初見端倪時,及時糾正,避免放任錯誤擴大造成更大的損失。糾錯不僅是保護干部的需要,也是挽回損失,化解社會矛盾的必要手段。容錯的同時,需要督促干部找準原因、分析問題,研究解決方法,避免類似錯誤的重犯。
五、黨政干部要從自身做起,勇于負責,敢于擔當
1.強化黨性教育,提高擔當意識
堅持把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放在首位,切實解決干部思想上“貧血”、精神上“缺鈣”的問題,筑牢“為官有為”的思想基礎。
2.采取積極措施,鼓勵黨政干部大膽作為
著力消除怕觸紅線的思想負擔,明確提出克服“怕”字,核心是要按規矩辦事,關鍵是要依法行政、秉公用權,只要是符合中央精神的、符合改革方向的、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就大膽去做。
3.繼續強化問責力度
配合我省開展的“為官不為”問責年活動,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治理“為官不為”的精神,持續推進問責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強化問責力度,消除部分黨政干部“不作為”思想的外部環境,斷絕其混日子的幻想。
參考文獻
[1] 劉紅凜,“為官不為”現象的多維分析與綜合治理[J],理論探討,2017,05.
[2] 盧漢橋,論“為官不為”及其治理[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7.
(作者單位:中共河南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