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微博、微信、直播為代表的新媒體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傳統媒體的地位。本文結合新媒體的概念特點,對新媒體環境下的報紙新聞傳播的影響進行了闡述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媒體;新聞傳播;沖擊
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快速變革,以微博、微信、直播為代表的新媒體風生水起,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傳統報紙不容忽視的一支重要競爭力量,甚至威脅到報紙的生存與發展。報業進入了一個歷史性的轉折期。在新媒體的強勁沖擊下,傳統報紙面臨著如何應對挑戰、發揮優勢、求生存謀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
一、新媒體對傳統報紙的巨大沖擊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電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引發了新聞傳播手段的深刻變革,新媒體的出現更是為公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新媒體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的及時性、豐富性、開放性、交互性等優點注定傳統報紙只能望其項背。新媒體對受眾特別是年輕受眾的吸引力日益增強,所有報業都面臨日趨嚴重的讀者流失。據美國報業協會2005年5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美國報紙非周日版日發行量下降2.5%,周日版發行量下降3.1%。作為美國最暢銷的報紙,甘尼特公司下屬《今日美國》截至2005年3月份的6個月發行量達到227萬份,同比僅上升0.09%。其次是道瓊斯公司的《華爾街日報》,同期發行量約為205萬份,同比下降1%。其它知名報紙的發行量也紛紛下滑,其中《洛杉磯時報》同比下降5.4%,《華盛頓郵報》下降3.7%。由此可見,新媒體已經對傳統報紙形成了巨大的沖擊。
1、傳播的時效性
傳統報紙傳播新聞,通常要受到出版與發行時間的制約傳播速度是滯后的,有的周刊甚至一周出一期。但是新媒體能迅速地把新近發生、發現的事實報道出去,最大程度地縮減新聞事實的發生與報道兩者之間的時間距離,是新聞報道的重要特征。時效性是實現新聞價值的首要因素,新聞發生與發表的時差越小,其新聞價值就越大,新聞發生與發表的時差越大,其新聞價值就越小。新媒體在傳播時間上具有明顯的自由、快捷的特點,可以輕易做到隨時發布、即時滾動發布各類新聞。
2、傳播的空間
傳統報紙受發行成本的限制,只能在一定空間范圍內傳播,且受版面限制,傳播的信息量有限。而新媒體在傳播空間和信息量均具有無限性。
3、傳統報紙在報道新聞時要求媒體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擴大傳播范圍,建立發行體系,而當遇到一些特殊因素時,如地理空間阻隔或人為干預,傳播效果將大大降低,甚至中斷。但是新媒體傳播空間不分地域、沒有疆界,幾乎不受局限,這是傳統報紙望塵莫及的。
4、傳播的方式
傳統報紙是單向傳播,傳受雙方很難隨時交流。雖然傳統報紙也注意到了讀者參與的重要性,但由于其缺乏交互性和可廣泛參與的可能,傳統報紙開辟的“讀者來信”、“編讀往來”等欄目,因為版面的限制,讀者的參與量十分有限。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是靈活多樣的,可以實現即時互動。新媒體既可以是單向傳播,也可以是雙向甚至是多向傳播,信息的傳播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可以即時溝通,對新聞內容也可以隨時展開討論。
二、報紙新聞傳播的優勢及劣勢
1、優勢:
易于保存、檢索。報紙在保存信息上有不可磨滅的功能,同樣的信息,如果是來自于新媒體,若不經過錄音或錄像設備,信息便無法保存。報紙卻不同,無需具備任何附加條件,信息的傳載物即是信息的永久承載體,對其進行保存的便利性與容易度亦人所共知。
專業性強。報紙可針對不同類型的讀者進行宣傳和提供專門化的服務。面對受眾多樣化的需求,報紙可謂是最早出現對位發行的媒體。具體表現為報紙的種類非常之多,現今報紙的劃分更是越來越細。且報紙權威性強,從事紙媒的記者編輯都是經過專業訓練,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具有把關人的作用。
2、劣勢:
時效性差。因受到排版、印刷、發行的限制,報紙信息的傳播速度不如電子媒體,人們所看到的信息往往是“過去時”④。雖然報業也在通過種種努力進行改進,如建立自己的投遞系統,在內容方面重新定位,但較之電子媒體,它始終有點“先天不足”。
受眾有限。由于發行方面的問題,邊遠地區的人也很難成為報紙的忠實受眾。報紙的現場感、形象感較差。因為接收通道的單一性,記者即便有生花妙筆,但也遠不如新媒體集視頻、文字、圖片于一體的傳播效果。
三、報紙新聞傳播如何應對新媒體?
1、創新傳統優勢
盡管新媒體發展迅速,但紙質媒體的許多傳統價值優勢,是其短時期內難以企及的。對這部分優勢資源,首先要鞏固,揚我所長;同時也要創新,用新的手段、新的策略,讓傳統價值在新時代增值,在新的媒介環境中發揮最大效益。
傳統媒體的優勢首先在于信息權威遇到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受眾還是要找報紙看,這就是多年積累下對報紙權威性的認同。而年輕的新媒體在權威性上就打了折扣,公信力低已經成為阻礙網絡經濟進一步增長的關鍵因素。無論讀者還是廣告商,信息權威是他們做出媒介選擇的基本標準,對這一優勢紙媒一定要充分利用,也要繼續鞏固提高。當前,對于報紙媒體,尤其是都市類報紙來說,一方面要在新聞報道上進一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發揮輿論監督功能,幫助老百姓排憂解難;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媚俗甚至庸俗化的不良傾向。
信息引導價值也是傳統報紙不可替代的優勢由于“把關”環節弱化甚至缺失,網絡資源固然豐富,但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有些家長因此不敢讓自己的孩子上網,而對報紙,尤其是進入家庭的晚報就比較放心。同時,網絡信息超載也常常使受眾不堪負荷,淹沒在“信息海洋”中。這時,傳統媒體的信息引導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這就要求紙媒一是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提倡主流價值觀;二是要精編報紙,給讀者提供每天必備的“資訊營養”;三是特別要針對青年讀者,適應他們的閱讀口味和特點,讓青年人成為紙質媒體讀者的中堅力量⑤。
2、保證高質量的讀者群,穩固其影響力。高質量的讀者群就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知識素養,對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能產生一定影響的讀者。對于報紙來說,高質量的讀者群就意味著大的影響力,而大的影響力就意味著好的廣告收入,而好的廣告收入就能帶來優質的內容,優質的內容就又能吸引更多高質量的讀者。如此的良性循環方能保證報紙的影響力和社會公信力,從而保證報紙的主流媒體地位。
3、擴大相對優勢
由于政策、環境等條件的限制,紙質媒體與新媒體相比還有一些相對優勢,這方面的有利條件也要用好用足。采訪權優勢根據相關管理部門的規定,大多數網絡媒體不具有采訪權。采訪權意味著獨家或原創的信息,這是傳統紙質媒體的相對優勢,我們一定要爭取把每一條新聞做深做透,并且盡量體現獨家特點,才是發揮了采訪權優勢。另外,具有采訪權還意味著傳統報紙辦網站要比一般商業網站具有先天優勢,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起點上。
麥克盧漢曾在《理解媒介》一書中說過,媒介是身體的延伸。報紙作為一個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媒介來說,是很難消亡的。但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報紙確實面臨著巨大挑戰,要么滅亡,要么迅速成長,而現代化轉型又勢在必行,結合報紙媒體自身的特點與優勢進行現代化成功轉型,進行新聞的精心策劃,注意要統籌兼顧,吸收集報紙媒體與新媒體精通的新型智慧型人才,與新媒體進行合作,從而實現現代化轉型,推動報紙媒體的發展創新,使自己更加強大,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從而推動整個新聞業的發展。從而滿足受眾的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參考文獻
[1]崔保國.傳媒藍皮書-2011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程婷婷.網絡媒體環境下紙媒的困境和出路—以重慶本地三家報紙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13
[3]Clarence Chang.Daily Newspaper:The Oldest Mass Medium-Can It Surviv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2011
[4]周必勇.內容渠道皆為王:論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戰略[J]三江學院學報,2010.03
[5]崔保國 張曉群.新媒體對中國傳媒產業的影響分析[J].現代傳播,2008.01
作者簡介
呂婷婷,女,1986年4月,籍貫山東陽谷,聊城大學2015級,碩士,文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研究方向新媒體。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