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麗
(江蘇省南通市竹行小學,江蘇南通 226000)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具有較強的思維性與實踐性,可以充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課堂提問作為數學課堂中一個頗具啟發性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教學目標,促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與積極的心態參與學習活動,還能夠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構建和諧、友好的課堂氛圍。然而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活動所取得的效果并沒有十分明顯,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現階段,雖然小學數學教師已經加強課堂提問的設計環節,但數學課堂的提問教學仍存在著些許問題。
第一,設計的問題數量比較多,忽視了課堂提問的質量。在數學教學的提問環節設計中,教師要顧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與技能,設計科學的數學問題,推動數學課堂的順利進行。然而現階段教師仍采用問答式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獨自思考與分析的學習細節,提出的問題數量多,無法顧及學生實際學習效率,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二,問題缺少時效性,影響教學質量。在諸多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提出的問題缺少時效性,淡化了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只要學生回答有誤,即刻給學生灌輸正確的答案,這樣,學生的思維不會被充分激發,也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降低了教學效果。
第三,師生溝通不充分,學習效果不佳。在課堂提問環節中,教師要關注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只有在良好的交流條件下,教師才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從而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完善學生數學知識結構[1]。但是受教學時間的約束,部分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便沒有深入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導致學生思維混亂,無法領會問題的真正含義,最終使課堂提問環節失去了教學價值。

小學數學教師要認真設計課堂提問,關注教學質量。首先,教師可以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設計問題。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學生的興趣點,是學生積極學習的動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先向學生提出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或者帶有趣味性的故事,提高學生學習動力,進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蘇教版《圓柱和圓錐》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長方形與圓柱之間有哪些關系?長方形怎樣變化能夠形成圓柱體?由此,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長方形設置圓柱的學習懸念,提高課堂提問的針對性,提高問題提問的質量,凸顯教學主題。
其次,教師要依據知識的疑難之處進行提問。知識的疑難之處便是學生學習期間容易產生疑惑的部分,教師要依據知識的疑難之處進行提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內容的重點與難點,同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印象與了解[2]。
最后,教師應結合思維的發散點設置課堂問題,數學學科需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要設計能夠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確定位置》時,教師應以位置為核心設計數學問題,如位置指的是什么、我們自身在什么位置、怎樣確定位置等,由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其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教師應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找到課堂提問的最佳時機,且保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研究。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時,因平移、旋轉與軸對稱的含義比較抽象,容易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難度。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呈現教學內容,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圖形變換的動畫,賦予數學課堂生動性與趣味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3]。其次,向學生提出問題:動畫中圖形是怎樣變化的?在圖形運動期間哪些條件會發生變化,哪些條件不會發生變化?能不能用某些詞匯描述圖形的運動類型?由此巧妙地引出教學主題,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最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總結圖形平移、旋轉與軸對稱的特點,并引導學生發揮自身潛能,結合自身愛好設計出具有某一特征的圖形,從而強化學生對圖形變換的領會與掌握,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提問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深入引導學生,組織學生仔細研究問題的關鍵點,提高課堂提問效率。同時,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與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與競爭精神;調動班級內所有學生的思維,通過層次性的問題挖掘學生自身學習潛能,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4]。此外,教師在問題的引入期間,要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大膽提問,并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特點,促使學生厘清學習思路,構建數學知識結構體系,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進而培養其綜合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24點》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述一個故事:明明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生,非?;顫婇_朗。一天他關注到電視節目預報的具體安排是這樣的:8:20智慧樹;8:50芝麻開門;14:10動畫劇場;18:40快樂大巴。然后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對這個故事中的時間產生疑問,有些學生會問14:10是什么時間?有些學生會問為什么會出現18:40?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充分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與對事物的認知能力,科學地設計課堂提問環節,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自主發揮自身的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