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葉
1.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學生發展程度不同。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之間往往用他們特有的共同語言進行交流匯報,你一句我一句,問題的解題思路也會越來越清晰,學生在輕松愉快的交談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習積極性。
2.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交流是創造思維能力的催化劑。教學活動不僅需要師生之間的交流,更需要生生之間的交流。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每個學生通過組內交流和集體討論,逐步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意見、分析他人的主張。久而久之,學生會越來越敢說,越來越善于傾聽,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才會得到不同的發展。
3.通過集體的思維診斷出學習中的問題
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對學生說這樣的話:“請同學們根據設計的要求想一想展示者這樣設計行不行,最后小組內討論出一種最合理的設計,或者說請其他同學根據題意判斷他對不對,小組內再整理結論。”這樣學生們會根據題意的要求判斷自己或其他同學的設計符不符合題意的要求,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鞏固練習的過程。
首先,當學習內容是新的概念,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時候,可以用到合作學習。如筆者在教授“重疊問題”中,學生對韋恩圖這個知識點沒有接觸過,讓學生試筆的時候就可以用到合作學習的方式。練習:我是小小設計師。要求:既要保證飛毛腿圈中是4人,大力士圈中是5人,還要保證兩個圈中總人數一共是7人。讓學生進行設計,進而通過合作學習討論改變設計。
其次,當問題的情況有很多種,一個人無法設想周全時也可以用到合作學習。如《重疊問題》中,讓學生研究重疊問題的幾種情況時,顯然這個問題有重復0~3人的四種情況,一般學生可以想出兩種或三種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如何能讓學生找全四種情況呢?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整合想法是個不錯的方法。
最后,當問題的步驟特別多,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的時候也可以用到合作學習。
1.科學分組
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應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筆者實踐后發現一個小組四人為最優,人數太多不能保證每個學生的發言權;如果太少,就很難聽到不同的聲音;一般是優生與后進生搭配,男生與女生搭配。在座位的安排上也會有所不一樣,經實驗證明,將一排排面對教師的座位方式改為“ㄇ”形的排列最為合理,這樣當教師在講授新知的時候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面向老師而坐,但需要小組合作時學生能迅速地形成“互動”學習的教學氛圍,方便學生隨時互相討論,進行小組學習。
2.明確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
教師要明確“合作學習”與“班組學習”的區別:首先,合作學習沒有明確的分工,小組的每位成員都應積極地參與到活動的每個步驟中。其次,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合作學習的一般步驟:即先獨立思考,然后組內交流討論統一結果,最后在全班匯報補充。最后,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合作和交往的技能。交流中,當組內有不同的意見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當其他同學在說的時候認真傾聽,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要等對方說完后再補充。當然,對別人的精彩表演和獨特見解也不要忘記豎起自己的大拇指。
3.有效地指導
教師要及時地診斷與處理學生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給予適當的幫助。在學生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適當觀察每個學生,讓他們參與到活動的每個環節中。當然,教師也可以想一些辦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采用抽簽的方式來匯報交流,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有可能被抽到,所以他們會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4.重視集體評價
教師的評價語言對學生會產生積極的正面的能量。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對積極參與到學習中的學生表示肯定,更重要的是對那些小組成員參與度高、集體研究活動的形式多樣的小組給予表揚,強調小組的整體成績,讓學生明白:合作學習中集體的成績更重要。
[1]張曉林.淺談“師生學習共同體”在探究活動中的構建[J].教育,2016 (7):175.
[2]徐步達,傅海倫.多視角下的數學學習共同體[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