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梁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就選擇了自我介紹、介紹家人、生日、顏色、學習用品、身體部位、衣服、兒童節等內容作為教材內容,因為這些都源于學生生活。生活化理念大課堂要求我們使課堂環境變得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學習、交流、表達。
例如,閩教版小學英語第四冊Unit 5 “Shopping”一課,我們就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把教室布置成商店風格,課前讓學生將自己的小玩具帶到學校,在操練“How much is it?”句型時,讓學生學以致用。以教材為依托,我們還可以舉辦Birthday party, Christmas party, the New Years party等營造氛圍,讓學生走進生活化課堂。此外,我們還可以拓展班級圖書角,收集整理各種英語小故事,使學生在圖書角獲得各種有趣的信息。課堂可以是一家“supermarket”,也可以是一個“party”。而此時的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容器”。
一方面,學生是學的主體。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采用生活化的英語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例如,①Lets sing.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非常注重學生口語的訓練,每個單元都設置歌曲、歌謠,此外,教師還可選用學生熟悉的旋律將學過的日常交際用語改編成歌曲,如歌曲《兩只老虎》的旋律可用來編寫“What color is it? What color is it? Its yellow. Its yellow.”等,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②Lets act.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的表演欲,讓學生入境演一演。例如,在教“My family”這一單元時就可以讓學生找自己的好朋友扮演一個家庭,并將自己的家人介紹給老師、同學,學習知識的同時還培養了實際交際能力。③ Game time.游戲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在游戲中滲透所知識點,實現寓教于樂。如三年級第二冊中,學過“Touch your...”“Show me your...”后,由教師或一個學生發指令,其余學生做動作;也可以用“擊鼓傳卡片”,邊傳教學卡片,邊讓全體學生不停地操練所學句型,當教師喊“stop”時,拿到卡片的學生站起來,根據所問句型進行作答。
另一方面,語言來源于生活,更應運用于生活。通過設置情境,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達到學以致用。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第四冊Unit 4 “Transportation”中,可讓學生帶一張全家福照片來學校,在課堂上介紹家人給同學們認識,并告知同學們他們是怎么去上班、如何去上學的,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又如Unit 5“ Shopping”一課中操練“How much is it?”句型時,教師可事先讓學生帶些實物,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通過真實的情境習得語言的表達意圖。
形式新穎且富有趣味性的作業不僅可以使學生學以致用,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走出學校、走進生活,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在教學閩教版小學英語Book 4 Unit 8 “Home”時,學生學習了有關房間的詞匯,教師可以布置操作性的作業,讓學生在家里給每一個房間貼上英語標簽,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單詞,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此外,還可依托教材進行中西文化滲透,讓學生制作新年賀卡、圣誕賀卡、生日賀卡、手抄報等,制作好后可寫上賀詞或簡單的英語說明。教師則可以集中展示點評學生們的作品,設置一定獎項,給予學生鼓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校園文化是第一課堂的延伸,更是學習英語的第二課堂。別具一格的校園英語文化使整個校園充滿著英語教育文化氛圍,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如建設班級英語文化、開展英語興趣小組、校園英語廣播室、校園英語文化走廊、校園英語文化墻等,都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營造一種英語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理想的英語教學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多參與一些積極有效的、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動”起來,學生才能快樂地獲取知識。
[1]趙金花.淺談如何使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J].學周刊,2016(3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