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云子
【摘 要】隨著IT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大數據平臺的廣泛應用,信息化建設成為新時代背景下的熱點話題。與此同時,隨著高校經費投入的增加和精細化管理要求的提出,財務管理工作變得愈加復雜。傳統模式下的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日常運作需要,如何順應時代變化,充分運用大數據關聯下的信息化建設來搭建更完善的高校財務管理網絡成了管理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從研究高校財務管理的現狀出發,結合HD大學的核算管理案例,分析目前高校財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改善意見,試圖為信息化建設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轉型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化建設;高校財務管理
一、高校財務管理的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政府對高校事業投入的逐漸增加,以及以預算為核心進行高校財務精細化管理概念的提出使得預算內控愈加細致,高校財務管理的業務量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高校財務工作者壓力驟增,人員流動性增大,管理難度提升。此時高校財務管理有必要積極吸取各行業中成功的財務管理經驗,充分了解大數據時代信息化建設帶來的集約性及智能化管理優勢,將財務工作與信息網絡建設相融合,圍繞信息化建設為核心重塑財務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加強內控監督,從整體上增加運行管理的總體效益,實現高校財務管理的轉型。
二、HD大學核算管理案例分析
(一)HD大學簡介
HD大學是國內一所以信息科技學科為主導的高等院校,建校歷史悠久,下屬分支機構龐大。截至2017年11月,學校已建有五個校區,共設有20個學院及教學單位,本科專業58個。至2017年底,HD大學共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教職員工2200余人。隨著學校總體建設水平的不斷加強,HD大學財務部的管理壓力也在逐年上升。
(二)HD大學核算管理的改進
HD大學傳統的報銷模式以現金收付為主,費用報銷的基本流程為:經辦人依法取得原始憑證并填制報銷單→找相關領導/負責人審批簽字→取號排隊等候→提交單據至前臺審核。由于高校經費涉及種類繁多,適用報銷規則千差萬別,前臺會計在接受單據后要花大量時間進行單據的審查、核對,再將每一筆經濟業務手工入賬。一旦審核單據出現問題,還需要退回給經辦人重新處理,工作效率低下。此外,經辦人還時常因為等候時間過長,單據無法通過審核導致無功而返,激化與財務審核人員之間的矛盾,到了年底這種現象尤為嚴重。為了改善這一現象,HD大學財務部在近幾年間做了很多改進工作。
通過對其他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管理模式的調研學習,HD大學財務部于2012年10月份推出網上預約報賬平臺,10月底網上預約系統進入試運營階段。網上預約推出后經辦人不再需要手工填寫報銷單,所有的信息錄入都在網上進行,錄入的數據會實時同步到財務軟件的系統平臺上,幫助財務人員擺脫了手工入賬的煩惱,達到一鍵轉入制單的目的,大大縮短憑證填制和錄入的時間。
在此過程中,財務核算報銷的很多環節由原本的重復性手工勞作轉向智能化的系統操作,依靠平臺系統的智能化、數據的實時共享以及銀企直連系統的應用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升,財務核算管理進入初級標準化流程管理階段。下表為近幾年間HD大學財務部在核算管理工作上所做的改進舉措:
(三)HD大學核算管理改進評價
從2008年以來的數據資料顯示(以下資料來源為HD大學內部財務數據),08年HD大學全年制作審核憑證總量為30983份,其中包括銀行憑證5621份,現金憑證22110份,其余為轉賬憑證;到2017年憑證審核總量上達54662份,其中包括48512份銀行憑證,1227份現金憑證。核算金額方面,HD大學記賬總金額由十年前的4,742,771,246元(其中現金核算總額為96,496,015.20元,銀行核算總額為1,646,275,230.48元)增加至2017年的13,885,769,79.30元(其中現金核算總額為23,243,009.97元,銀行核算總額為1,365,333,969.33元),盡管總額上漲,但此時現金核算總額比例大幅下降,銀行核算總額則在年間遞增。
結合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間HD大學財務部銀行付款結算比例逐年上升,這得益于報銷平臺與財務系統的數據對接,以及網銀支付系統的改進升級,在很大程度上將憑證錄入、出納等相關工作簡化,使核算業務逐漸統一到標準的智能化轉入及支付模式上,憑證審核量配合經費的投入在年度間實現穩步提升。通過對近十年HD大學財務核算工作量相關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可知,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升對提高核算管理效率起到本質上的推動作用。
(四)HD大學財務管理的困境與啟示
雖然HD大學在核算管理方面有了很大改進,但仍然存在一些較大的問題:1)審核標準不統一。每個審核人員的判斷標準不一致,容易導致老師和財務人員之間產生矛盾;2)出國費、差旅費報銷審核復雜。由于文件規定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補貼和交通住宿標準,財務審核的過程非常復雜,耗時過長,投入精力和輸出效益不成比例。由于經費投入的不斷增加,財務核算量過分飽和,財務部門對會計人員的需求量旺盛,尤其每到年底,工作效率方面存在的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依靠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加強。
參照大數據形勢下成功的財務管理經驗,高校可以在財務部門成立一個數據共享中心,將財務審核口徑進行統一規范化處理,并搭建信息化智能平臺,實時傳遞數據。也可以參照一些企業的做法,開發例如“易出行”等差旅報銷APP,實現點對點數據統計,簡化審核計算的過程。此外,還應考慮到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不僅限于費用報銷的層面,預算管理、稅務管理、合同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會計檔案資料的管理等也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難點,如果能將這些重點模塊的信息數據共享,實現系統化、流程化、網絡化,帶來的效益將不可估量。
三、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一)提高管理者信息化建設意識
對于一些地方性小規模院校,由于管理者信息化財務建設的意識淡薄,投入資金和人力有限,其財務建設管理水平常處在低級階段,智能化辦公實現程度低,很多財務軟件仍采用單機版的離線運作方式,甚至還用手工電子表格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匯總。對比國內不同高校財務建設的成果來看,當財務管理者給予信息化建設更多的重視和支持時,高校財務建設總能走在財務改革的前沿。
(二)組建高校內部課題研究小組
一線財務人員由于長期從事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加上很多專業性判斷工作已被計算機信息智能化取代,這將不利于財會人員長遠的職業發展。高校在財務建設中應當更好地利用平臺優勢,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重視高校財會人員的人才培養,讓一線會計員也參與重大項目的討論與制定,激發大家工作的積極性。
(三)充分運用大數據研發智能軟件
借助學校豐富的教育和人力資源,充分運用大數據開發云計算微服務等功能,將IT技術研發與財務建設相結合,設計相關財務終端應用軟件,例如差旅報銷APP等,實現智能化管理的持續升級,使高校財務建設向創新型的管理模式轉型,從本質上提升財務管理的管理效率,為全校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
(四)完善政府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目前電子發票的普及以及電子審批中USB key相關法規的出臺,使得數據智能化流轉變得更加切實可行。為使高校更好地融入財務建設的新浪潮,財政部門應當修訂相應的管理制度,鼓勵高校財務積極轉型,推進高校對于集成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建設,真正實現整體管理水平的優化。
【參考文獻】
[1]許佳.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6,16.
[2]田照俊.從新時期高校財務工作看高校財會隊伍建設[J].經濟研究,2017,2.
[3]陳虎,孫彥叢,郭奕,鄭芳等.財務就是IT:企業財務信息系統[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7:30-115.
[4]陳虎,陳東升.財務共享服務案例集(財務云叢書)[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1393-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