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官春 任珂 王琛 唐春梅
【摘 要】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具有特殊性,社會對其有極高的期望。本論分析了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和幼兒教師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主張提倡創立幼師心理素質訓練中心等途徑培養幼兒教師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幼兒教師;心理素質;訓練
一、幼兒教師心理素質現狀分析
目前一些幼兒教師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無法承受壓力,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職業倦怠感,出現“虐童”等惡性事件。幼兒教師的性格品質存在問題,沒有職業認同感,對工作沒有熱情,不善于人際交往,缺乏愛心、耐心,對他人缺乏理解和寬容。幼兒教師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面對壓力,幼師的不良情緒得不到合理宣泄,積壓在心里,面對調皮的幼兒,幼兒教師極有可能將這些不良情緒采取不恰當地方式發泄出來,比如:打罵幼兒。幼兒教師的價值觀扭曲。教師沒有認清教育的本質,沒有意識到教師這一職業的高尚性,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幼兒教師受挫能力弱,面對領導或家長的指責或是外界對幼兒教師的偏見,不能做出正確判斷,一味否定自己,不能及時地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難以承受打擊等。幼兒教師缺乏教育能力、專業知識,不能承擔起幼兒的教育任務。幼兒教師沒有事業心,沒有長遠的目光。幼兒教師良好心理素質的缺乏會阻礙幼兒教師的職業發展,不利于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我們要重視幼兒教師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由于幼兒教師教育對象的特殊性,社會各界對幼兒教師這一角色的期望也極高。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素質教育的提倡,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幼兒教師不僅要負責幼兒的教育工作,也要負責幼兒的保育工作以及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工作等。幼兒教師工作量很大。盡管是這樣,社會上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還是存在著許多偏見,認為幼師就是幫忙看孩子,工作輕松,并沒有發揮多大作用等。幼兒教師社會地位較低,工資待遇也不高,幼兒教師還要面對家長、園長等社會各界壓力。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幼兒教師恐怕難以承受壓力、承受打擊,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出現不良情緒等。這對于幼師本身以及學前教育這一行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同時也不利于幼兒的成長。幼兒教師是幼兒學習社會行為規范、人際交往、體驗社會角色和社會情感以及適應社會生活的引路人,幼師的作用巨大,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前教育這一行業的發展。
二、幼兒教師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
1、高尚的師德和健全的人格。幼兒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幼兒的情感也正處于發展期,幼兒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給幼兒做好榜樣。
2、要有良好的心態和上進心。幼兒教師工作內容復雜繁瑣,教師常常要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完成工作,比如:舉辦親子活動、進行幼兒園環境布置等等。教師工作量大,收入卻不高,教師會產生一定的心理不平衡。這時候幼兒教師就要善于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想想從事這份工作的樂趣所在,想想可愛的孩子們,或者是適當的給自己減壓,聽歌、看電影、向親密的人傾訴自己的苦惱等,將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泄出來,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工作。同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思考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哪些方面還有待提高,發揮創新能力,培養自己的職業認同感,為幼兒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3、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幼兒教師要知道如何與幼兒溝通,掌握與幼兒溝通的技巧,了解幼兒的內心想法,善于捕捉幼兒的情緒,與幼兒進行心靈的對話。同時,作為幼兒教師也要善于和幼兒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在園情況同時也要了解幼兒的在家情況,進行有效地雙向溝通,增加雙方的信任,有效地推進幼兒的教育管理工作。
4、要具備多種能力。幼兒教師的教育任務具有綜合性,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包括教育和保育。同時也要會畫、會唱、會跳、會彈等技能性操作。
5、要有堅強的毅力。面對各種壓力,幼兒教師要善于迎接挑戰,不斷提升自我,適應時代的發展。
三、培養幼兒教師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途徑
國家要健全幼兒教師準入制度,保證幼師質量。培養幼兒教師的良好心理素質要從源頭抓起。各類師范院校要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教學實踐以及科學的心理輔導,讓學生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適應社會的要求。對于在職的幼兒教師,幼兒園也要做出努力:創建和諧、愉快的工作環境,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給幼兒教師提供進修培訓的機會,改善管理體制,合理用人,綜合考慮教師能力。尊重、理解幼兒教師。對幼兒教師的工作首先要有積極的肯定在再指出不足之處,讓幼兒教師保持工作的積極性。幼兒教師也要加強自身修養,自覺學習心理知識。
建立相關機構幫助幼兒教師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本次研究,我們了解到大部分幼兒教師都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我們提倡建立幼師心理素質訓練中心,以專業的手段對幼兒教師進行科學的心理訓練,幫助幼兒教師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訓練中心對即將入職的幼兒教師進行入職前培訓,給他們打好“預防針”。訓練中心針對幼師個體,給老師們布置真實的上課情景,以及工作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訓練中心的專業人員會對培訓中的幼師進行暗中觀察、問卷調查以及談話等,逐步了解幼兒教師在面對真實上課情景和遇到困難時的心理變化過程,發現幼兒教師所缺乏的良好心理素質,對此專業人員會針對性地提出指導意見,對幼兒教師進行專業的心理素質訓練,幫助幼兒教師改善不足之處。其次,對于已經入職的幼兒教師,他們可以到訓練中心咨詢自己的心理問題,專業人士對此為他們進行個案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心理素質方案,幫助幼兒教師解決心理問題,應對職業壓力。訓練中心的建立可以為幼兒教師提供需要的服務,保障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有市場推廣性。
【參考文獻】
[1]左銀舫主編.教育心理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10.
[2]劉漪.154名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9).
[3]龐麗娟.教師與兒童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6.
[4]蘇碧洋.幼兒教師健康心理初探[J].早期教育,2003(9).
[5]林娟.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J].教育導刊,1994,(Z2).
[6]邢少穎,張亞寧.幼兒教師良好心理素質及其養成[J].學前教育研究,2003(5).
[7]魏燕.幼兒教師心理素質基本結構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