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趨勢下,由于學生對新事物的敏感度較高,因而,校園快遞成為現代物流至關重要的環節。但就校園快遞的運營來看,存在著的多種問題不盡人意,本篇文章將對校園快遞物流凸顯出的問題例如校園快遞公司的種類繁多且相互獨立、校園快遞管理經驗不足、校園快件不安全系數高、校園快遞物流給校園環境狀況遭到破以及物流“最后一公里”到底有多遠等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一系列包括校園快遞營業站點整合、校園快遞的管理使用專業負責人、完善網絡平臺,劃分快件區域提高安全系數、校園環境狀況的優化措施、建立自提柜等優化可行性解決方案。
【關鍵詞】校園快遞現狀 物流管理模式 優化方案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科技的崛起,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信息共享化在人群中普及,網絡的應用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必備技能,隨之推動了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漸漸的網絡購物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當代大學生由于消費水平的提高成為了網絡購物的主力軍,因此校園物流備受關注。
一、校園快遞物流基本模式概述
現階段,普遍的快遞物流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與附近地區的商家店鋪合作(或者是找一塊合適的場地)建立營業站點,另一種則是不設立營業站點到件電話通知客戶,在規定好的一段較短的時間內取走自己的包裹,若規定時間內沒有取走,快遞人員會帶走快件第二天再次通知取件時間。對比上述兩種模式,顯然建立營業站點的方式相對于配送人員更加便捷,相對于客戶,在時間上更加靈活。在校園快遞物流中,往往是采用第一種方式,物流公司往往與校方進行合作,建立屬于自己的營業站點。
二、校園快遞物流的特點及問題
(一)校園快遞公司的種類繁多且相互獨立
就當下階段而言,主流的校園快遞物流包括順豐、圓通、中通、申通、韻達、以及郵政EMS等快遞物流公司[2]。它們彼此之間的經營理念、發展戰略甚至獲取利潤的方式各不相同。它們建立的營業站點各自獨立,并沒有統一的規劃。這種現象導致了在接收或投放快遞時產生了多種問題,例如,在校園內,每家快遞物流公司各自為主建立自己的營業站點,造成站點繁多混亂,在校內(外)師生花費時間尋找不同站點,取件帶來不便,物流公司的派件員在派件過程中速度受到影響,效率降低,往往會遭到服務質量或水平不高的投訴。
(二)校園快遞管理經驗不足
走入各個校園快遞營業站點你會發現一些稚嫩的面孔,這些稚嫩的面孔就是我們常說的快件校園代理,現有的人員大多數為在校學生,有些是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雖有理論基礎但缺乏經驗,有些甚至不是相關專業的學生,只是在這里做一個兼職,他們對于物流管理的意識較低,缺乏收發快件,管理快件以及快件分類的經驗。
(三)校園快件不安全系數高
由于快遞公司種類繁多且營業站點雜亂無序,加上快遞管理經驗不足,于是快件不安全系數高的問題便尤為突出。物流公司往往選擇建立一個簡易板房或與其他商鋪共同合作,例如校內的一些超市,食堂等都成了物流業務代辦點來維持日常的經營。地方狹窄簡陋,師生難以對其產生信賴感;同時由于缺乏管理經驗,責任心不足或如“雙十一”等快件較多無法分類堆放的情況下往往導致快件包裹擺放零亂無序,易損壞。網絡信息同步于共享效果不理想,不同快遞物流公司網絡技術平臺各不相同,客戶在查詢快遞信息和實際信息不匹配,導致快遞不能及時取件,這也就是高校學生最常抱怨的問題——取件排隊的問題。排隊的人多,而且往往簡單的一個信息就可以取走快件,常常會發生錯拿、漏拿、冒領等問題,不安全系數高。
(四)校園環境狀況遭到破壞
在校師生人數多流量大,快件種類多數量大,沒有統一的快遞包裝回收站點,造成了包裝垃圾隨意堆放,對校園的美化以及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快遞包裝往往以泡沫與紙箱為主。泡沫難以降解,泡沫碎片更會隨風飄落到校園各處,污染問題突出,而紙箱不僅沒有很好的循環利用,而且隨意堆放,紙箱作為易燃品極有可能造成火災,給校園安全埋下隱患。
(五)物流“最后一公里”到底有多遠
想必大家一定對這“最后一公里”深有體會,校門口的安保,宿舍門前的門禁,校區錯綜復雜的林蔭小路,都為這“最后一公里”增添了新的色彩。快遞走了千里,最終倒在了校園內,校園快遞量大,物流站點多,快遞在校園內堆積量很多,雖然快遞已經到達目的地,但因為數量眾多且分類無序,在這最后階段往往需要等上半天或一天的時間才能順利取走。
三、校園快遞物流模式優化方案
(一)校園快遞營業站點整合
營業站點不統一,無疑增加了學校對站點的管理難度而且不方便師生與派件員取件派件。所以,我們應該建議學校管理方和駐校的幾大快遞物流公司積極進行溝通,建立合作,由學校方面在校園適合的地方專門為快遞物流公司設立統一的營業站點,讓各大快遞物流公司按統計的發件收件量實行按比例分配的原則收取相應的場地租用費用和快件管理費用,多方合作,節約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如此調整,一方面方便了學校管理方對各個快遞物流公司進行統一安排管理,有效改善了建立獨立站點時環境臟亂差的問題,學校自身又可以對校區內閑置的場地進行有效的利用,提高校園資源整體利用率的同時增加收入,快遞營業站點的整合使各個快遞物流公司的營業站點集中,不再讓學生和老師為了收發快件東奔西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流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
(二)校園快遞的管理使用專業負責人
如果實施了有效的快遞營業站點整合,那么快遞管理方面所需的人力將大大減少,可以選取一到兩名專業的物流管理人員統籌全局,包括快件分類擺放、快件的收發信息統計、快件郵遞咨詢等。快件有序,進出的客戶自然也不會混亂,即節約了時間,方便了工作人員以及客戶,又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安全性。
(三)完善網絡平臺,劃分快件區域提高安全系數
既然學校統一管理并收取相應費用,那么學校方面就有義務利用校園技術以及校園人才對快遞物流網絡平臺進行完善。整合學生數據,形成一個區域范圍內的“大數據”,學生信息與物流信息同步,學生在取件時,個人信息相比之前要精確的多,可以避免錯拿、漏拿、冒領等問題,即便發生也方便找回。劃分對應區域,按編號尋找快件,避免出現集中在一個區域排長隊的問題,有序且高效[3]。
(四)校園環境狀況的優化措施
前一段時間有資深人士對校園快遞物流周圍的環境感到擔憂,在大力建設生態文明的今天,校園環境狀況無疑是培養當代青年人環保意識的重要保障,校園環境潛移默化的滲入到我們青年一代人的心里,深深的影響著我們對環境整體大局觀的把握。為了完善優化由快遞物流可能會造成的污染,學校管理方應該與各大快遞物流公司共同采取措施,如校方設立專門包裝紙箱回收站,快遞公司有專人定期回收,不僅可以保護校園環境,還可以對包裝紙箱進行二次利用,為快遞包裝公司節省成本。對于不便循環利用的包裝,可以回收進行統一的銷毀,這樣既改善了由快遞包裝引起的環境污染,同時消除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五)建立自提柜
對于“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解決方法最簡便的莫屬建立自提柜。例如現在的日日順等,設立在校園合適的位置或宿舍樓旁邊,把快遞存在相應編號的柜子里,以短信的形式通知客戶自助取件,快遞員只需存放,發送信息。極大的便利了同學們取件,同時省去了排隊的時間,縮短了取件時間提高了取件效率。使這“最后一公里”可以是真正的一公里[4]。
四、總結
如今,我們生活在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信息化,數字化的普及使得生產力不斷迅猛發展,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我們的生活方式便捷的難以想象。經濟水平的提高伴隨著消費水平的增長,網絡購物走進千家萬戶,而高校學生成為了網絡購物最大的受益者和主要消費者。應運而生的校園快遞物流行業開始崛起,競爭與合作共存才能使校園快遞物流長久的生存下去。本篇文章闡述了校園快遞物流營業站點繁亂、校園快遞管理經驗不足、快件安全系數低、校園環境遭到破壞以及“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問題。相對應的我們提出了校園快遞營業站點整合的概念及方法,管理專人負責、完善網絡平臺劃分快件區域、校園環境優化等措施。針對學生這一特殊且龐大的群體,校園快遞物流也可推行一種嶄新的快遞物流模式,例如針對學生上課不能按時取件,可以安排應要求送貨上門并收取一定費用,學生假期郵寄行李,可以做出相應的統計,調査學生的可接受價位及滿意度,針對學生群體做“私人定制”、可以開展個性化服務,精美的包裝,代購服務,還可以是派送表白的鮮花、禮物等等,來拓展校園快遞物流。在廣大學生心中樹立一種溫暖,服務周到的形象[5]。不僅貼近了學生群體,也拓展了業務,增加了收入,獲得了美譽。
總而言之,物流行業在我國發展僅僅十幾年,較西方較發達的國家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不過我們有著其他國家所沒有的人口以及經濟的優勢。物流行業的發展路還很長,校園快遞物流將是物流行業中濃厚的一筆。
參考文獻
[1]楊華,曾德慧.高校校園內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2007(2).
[2]蔡政宇,湯尚國.淺析校園B2C電子商務網站物流中的時間效用問題[J].職業圈,2007(23).
[3]李海東,馬達威.共享物流下校園快遞最后一公里的運行模式探討[J].物流科技,2017,40(06):82-84.
[4]何紫微.基于信息技術的校園物流“最后1000米”管理模式優化研究[J].電子制作,2014(15):24-25.
[5]萬婧.校園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現狀分析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25):214-215.
[6]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in Bulgaria:The Perspectives of the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 and their Customers[J].Miroslava Rakovska.Logistics & Sustainable Transport.2016(1)
[7]Bioelectr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Agrocybe aegerita peroxygenase[J].Lei Peng,Ulla Wollenberger,Martin Hofrichter,René Ullrich,Katrin Scheibner,Frieder W. Scheller.Electrochimica Acta.2009(27).
作者簡介:龐萬興(1995-),男,遼寧盤錦人,大連財經學院本科,研究方向:現代化物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