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摘要:在少兒藝術教育中,舞蹈屬于重要內容,在增強兒童體質的同時,還能培養兒童藝術表現能力,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此外,還能夠對其大腦想象空間進行擴展,促進其思想表達、情感抒發與控制能力的培養。對此,本文基于舞蹈表現力培養的重要意義,將相關的舞蹈教學建議提出。
關鍵詞:兒童舞蹈;教學;表現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J72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182-01
一、前言
在現實當中,許多兒童都參加了舞蹈學習,但對于學習的目的,大多數的家長和教師都將其作為一項鍛煉身體的體育項目,以保持孩子的身體健康。而沒有關注到培養孩子表現力的作用,阻礙了兒童舞蹈教育的開展,舞蹈的重要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兒童舞蹈教師應轉變觀念,注重兒童表現力的培養,以此為出發點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培養兒童的藝術表現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藝術素養,提升綜合素質。
二、表現力培養在兒童舞蹈教學中的價值
舞蹈藝術是一種表演藝術,不但具有優美的外在表現形式,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產生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主要通過人的肢體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故事內容,抒發人物的情感,從而產生獨特的藝術魅力,以感染觀眾。概括來說,在兒童舞蹈教學中注重培養藝術表現力有著以下的好處:
其一,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
兒童由于心智的不成熟,缺乏生活閱歷,美的能力較弱,理解能力也不發達,因此,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通過恰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展開想象,通過優美的身體姿勢展現出自己心中的美,表達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通過這樣的著重培養,能夠讓兒童更好地欣賞美好的事物。
其二,豐富兒童的內心世界。
每個人在面對不同的問題時都會流露出不同的表現,兒童也是如此。舞蹈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心感受不同的心情,然后用舞蹈進行展現,提升其情感的豐富度。
其三,提升兒童的藝術修養。
舞蹈是身體語言藝術,肢體動作和舞臺背景一起構成了這種藝術形式。通過身體姿態和表情講述故事,表達內心的情感,這是舞蹈對于兒童藝術修養的提升功用。
三、兒童舞蹈教學中培養孩子表現力的建議
(一)根據少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估計孩子積極表現
興趣是學生學習導師,還是學習的驅動力,對于學生學習比較有利,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換句話說,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方式,對課程進修設計和編排,激發兒童產生學習舞蹈的興趣,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使得少兒主動探索舞蹈的學習方式與手段,提高自身對于舞蹈感知力和理解力。同時少兒舞蹈的教學需要與少兒實際情況相結合,對動作進修選擇,主要選取節奏明快的動作,避免采用高難度動作,提高動作的趣味性,吸引兒童積極學習。
如形體鍛煉教學,就尤其重視動作的選擇,只有根據兒童的形體特點安排相應難度的動作,才能起到良好的形體鍛煉效果,尤其是一些形體特殊的學生,更要求動作具有針對性,以糾正形體上的一些缺陷。同時,教師要關注兒童的學習興趣,采用鼓勵的態度,支持他們克服畏難情緒,使其保持自然的狀態投入到訓練中,才能獲得良好的鍛煉成效。
(二)重視實踐的教學,激發學生表演熱情
通過實踐教學,可以充分展現學生自身所學操作技能和知識,使得所學知識可以應用在實踐中。因此,對于兒童的舞蹈教學,應采用以課外實踐為主,理論為輔的方式,給少兒創造與提供大量表演的機會,使得患者自身學習熱情得以激發。
例如:在慶祝新年聯歡會與六一節時,可以借助該機遇對少兒進行鍛煉。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相應節目,并鼓勵少兒參與其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少兒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讓少兒有成就感,繼而提高少兒舞蹈的表現力。
(三)培養舞蹈興趣,讓孩子勇于表現
興趣對于學習非常重要,尤其是兒童,他們學習任何東西都以興趣為主,無法像成人一樣進行強迫學習。這就要求舞蹈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以此為切入點展開舞蹈教學,讓學生能夠喜愛舞蹈學習,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用心感受舞蹈的藝術氛圍。具體到課堂上,教師應首先考慮兒童的興趣愛好,然后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兒童都喜歡小動物,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模仿兒童熟悉的動物的動作,從而提升學生的興趣,積極進行表現。不但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舞蹈興趣,還鍛煉了他們的身體。在產生了學習興趣之后,學生就會主動、積極的配合教師的教學,并產生強烈的表現欲望,主動進行表演,有效地提高舞蹈水平。
(四)強化動作訓練,讓孩子正確表現
舞蹈必須通過人體的動作才能展現,動作是舞蹈水平的重要表現。因此,舞蹈的入門學習就是要對動作進行重點訓練。在正確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使其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從而產生藝術感染力,這是動作指導的目標。動作訓練是兒童舞蹈教學的基礎內容,掌握好動作才能為舞蹈表現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動作訓練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標準化,即要求學生對某個動作達到標準要求,同時給予正確的指導,這是舞蹈的基本功;
二是形象化,即通過模仿,使得動作生動形象。這就要求教師通過講解,讓學生掌握模仿對象的特點,從而用心體會,力求形象表達。但這里要注意的是,選擇的模仿對象要為學生所熟悉的內容;
三是注重實踐鍛煉。教師應多組織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檢驗。在演出中,注重營造演出氣氛,引導兒童積極表現,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
總之,動作訓練是兒童舞蹈表現力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在確保其規范和形象的基礎上,鼓勵兒童進行想象和創造,以提升動作的表現力。
(五)通過故事引領,讓孩子理解表現
由于年齡的原因,兒童還不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同時,兒童都喜歡聽故事,教師利用故事對兒童進行舞蹈內容理解的引導,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從而準確地表現出故事的內涵,進而提高兒童的表達能力。教師通過生動的講述,特別是對一些細節進行強調,讓兒童產生非常真實的感覺,進而按照自己的理解,準確地將故事的涵義用動作展示出來。如,教師在進行《貓鼠之夜》表演前,可以將故事的內容和理念的細節詳細講解,邊講邊引導學生想象,并對動作進行設計,如,對學生進行提問:你們想象一下小貓這個時候是什么樣的?老鼠是怎么想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提升他們的表現能力。另外,教師還應鼓勵兒童進行更多的想象,對故事進行大膽的加工,有助于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逐漸提高藝術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舞蹈教學應注重表現力的培養,尤其是兒童舞蹈教學,表現力更是一項基礎技能,對兒童今后的舞蹈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要激發兒童學習舞蹈的興趣,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習慣,提升他們的表演欲望,才能促進舞蹈的學習,培養他們的表現力,最終實現提升舞蹈水平的目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要將表現力作為一條教學主線,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通過引導和訓練,充分發揮兒童的想象力,使動作更具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