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東
摘要:文化館是我國群眾文化事業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本文立足文化館的特征及職能,從滿足群眾文化需求、開展傳統特色群眾文化活動、促進傳統文化傳播等方面,具體闡述了新時期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以更好地深入推進文化館建設。
關鍵詞:文化館;群眾文化;建設;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提高了群眾對文化生活的追求。面對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突顯,體現出文化館在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文化館具有公共性、服務性和主導性,這三大特征成為服務群眾文化事業發展、推動文化事業建設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文化館的職能定位,就如何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作用,做了如下闡述。
一、文化館的特征及職能
1.文化館的特征。文化館是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具有服務性、公共性和主導性等作用,是新時期中國社會事業發展的有力支撐。(1)服務性。文化館植根于群眾,發揮載體平臺作用。以多樣化的文化活動,服務群眾文化建設,強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弘揚;(2)公共性。文化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服務場館,面向社會群眾,以公共性服務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3.主導性。群眾文化建設是中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平臺,在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主導作用,主導群眾文化建設的組織開展。
2.文化館的職能。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要求進一步推進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文化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在文化傳播、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文化活動開展、傳統文化宣傳,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因此,文化館的職能定位,主要在于:(1)以服務群眾文化建設為導向,承擔群眾文化事業發展與建設的責任,宣傳傳統文化,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如美術展覽、戲劇下鄉);(2)文化館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繁榮群眾文化事業的重要保障。
二、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以服務群眾為導向,促進群眾文化事業發展.服務群眾是文化館職能定位的前提條件,也是文化館公共性的集中體現。在群眾文化建設中,文化館要從群眾出發,立足群眾所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文化館成為群眾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重要平臺。首先,文化館要以服務群眾為導向,積極開發文化產品,讓文化服務更好向群眾延伸。如,開設舞蹈、樂器等免費文化項目,讓普通群眾走進文化館,感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其次,強化自身建設,挖掘文化資源。通過資源的合理整合及利用,讓文化服務貼近群眾實際,走進群眾生活。如,建立展演中心,開展文藝活動建設,讓文化藝術團走進農村,植根群眾文化所需;再次,文化館要立足新的社會環境、新的發展要求,通過新的思維模式,建立農村業余文化藝術團,文化館在其中發揮組織指導的作用,讓群眾自建組織豐富文化活動。
2.以文化館為載體,開展傳統特色群眾文化活動.我國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多彩,但缺乏載體平臺,以實現文化活動的開展。為此,文化館要發揮載體做,為廣大群眾開展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動,讓文化建設回歸傳統、展望未來,讓文化館的文化活動充滿活力的同時,也尊重了傳統文化的傳播。首先,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讓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動內容,在文化館的優化整合、組織開展的中,得到更好地表現,激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其次,民族文化是文明發展的重要積淀,文化館在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中,要注重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的開展。如,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活動周,讓民間文化活動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3.以宣傳教育為依托,積極促進傳統文化傳播.在精神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更好地強化宣傳教育,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的重要保障。在筆者看來,文化館應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宣傳教育引導,為傳統文化傳統創設良好的內外條件。首先,文化館要立足新時代,優化宣傳教育內容,以“傳統+新時代”的文化宣傳為核心,擴大文化館的宣傳教育力度;其次,拓展宣傳教育渠道,構建新媒體傳播平臺。文化館要立足新媒體時代,開啟指尖上的文化傳播模式。通過開設手機APP、開題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實現在線文化傳播。并且在專題策劃中,提高文化傳播力,滿足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新需求。如,在新年期間,文化館微信官方公眾號推出“你身邊的年味”主題策劃活動,讓“年味”在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中體現。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文化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產物,承擔著群眾文化建設的重擔。面對新的社會環境、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文化館清楚地認識職能定位,發揮公共性、服務性和主導性作用,服務群眾文化事業建設,促進群眾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在筆者看來,一是要發揮文化館的載體作用,積極開展傳統文化活動;二是以宣傳教育為依托,立足群眾需求,積極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