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莎莎
摘要: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大的環境里,國家之間的競爭其實是人才的競爭。因此,為了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生存下來,國家必須要重視人才培養,重視教育工作。小學教育是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教育,對于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比較重要的學科,無論是對學生語文素養水平的提高還是綜合能力的提高來說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僅體現了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是學生語文素養水平的一種體現方式。本文將具體介紹一下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水平,同時對學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有所幫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1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改變語文教學觀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核心,教師只是學生的引導者和指路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語文閱讀抱有興趣,才能主動學習。而朗誦則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方式。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可自己支配的閱讀時間,在學生閱讀時做出相應的方法傳授,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書籍的內涵。如今,很多小學生語文課堂的閱讀時間少之又少,教師通常只是在講臺上照本宣科,講課時間占了課堂的80%以上,而與書本上的閱讀內容和版塊選擇性忽略,使得學生仍舊有很多生詞生字等問題。因此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實踐,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閱讀的機會。
2、培養學生熟讀成誦的習慣
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大多采用粗讀的方式,但由于小學生自身閱讀能力有限,采用粗讀的方式很難理解文章的內容。有時他們雖然可以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但卻不能體會到文章所蘊含的深意,不能品位出文章中的優美詞句,也領會不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必須要改變小學生這樣的閱讀習慣。語文閱讀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課內閱讀,另一種是課外閱讀。為了改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使其養成熟讀成誦的良好閱讀習慣,教師應從兩方面入手。第一,在進行課內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應講解其中具有深意或者用詞比較優美的句子,一方面是讓學生知道文章中的閱讀重點,讓學生學會分清文章中的主次內容。另一方面是讓學生感悟文中的優美詞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學生自然能夠做到熟讀成誦;第二,課內閱讀的時間是有限的,單憑課內閱讀教學是很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因此教師必須注重課外閱讀。教師應采用布置閱讀任務的方式來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雖然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一定的幫助。
3、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心理發育不成熟,很難安靜下來認真讀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可以安心讀書。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處于一種比較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在輕松的氛圍里,學生可以更加認真地投入到閱讀之中。此外,教師還應多組織一些和閱讀有關的活動,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處于一種濃厚的閱讀氛圍里,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或者在班里設立讀書角,鼓勵學生多讀書。
4、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語文能力不僅包含閱讀能力,還包含生活能力。而上課實踐作為學生體會生活的重要過程,需要以生活為依據進行。教師應充分注意到這一點,精心設計課堂環節,充分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學生的實踐經歷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融會貫通,由實踐經歷推理并應用到閱讀中,將語文閱讀中抽象難懂的概念和理論轉化成實際生活中的東西,降低閱讀難度,讓學生快速掌握和學習。學習是一個人一生都不能摒棄的事情,小學生不僅在課堂中需要閱讀,還需要在課外時間自主閱讀。利用一些閱讀工具可以讓閱讀效果更加顯著,如遇到生字生詞,利用電子詞典,通過互聯網查閱相關資料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閱讀效率,優化閱讀效果,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5、改變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按照美國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的觀點,學習可以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是無意義學習,所謂的無意義學習就是指學習過程比較枯燥乏味,學習者對學習內容也不重視,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過一段時間就完全忘記了所學的內容。第二種是有意義學習。所謂的有意義學習與無意義學習完全相反,學習者完全是處于本心想要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完全投入進去,充分調動自己的腦細胞。顯然,有意義學習才是有價值的。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熱情低,以至于學生處于無意義學習的狀態,自然會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鑒于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自愿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一方面,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教授學生閱讀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領會到閱讀的樂趣。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改變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促使學生主動閱讀文章。
總結: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小學生的教育理念發生了改變。而其中語文課堂不僅是提高其學習成績,更是提高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構成部分,其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通過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傳授科學閱讀方法,鍛煉其閱讀思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提高語文閱讀能力,保證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玉英.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可行性途徑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8,12
[2]董冉.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祖國2019,01
[3]陳麗莉.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能力[J].小學生(中旬刊)2019,01
[4]唐霞云.提升中高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8,12
[5]張琦,宋燕.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層級結構及其培養[J].知識文庫2018,23
(作者單位:齊河縣馬集鎮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