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彤
摘要:早在上個世紀中后期,就出現了眾多以農村為題材和原型的影視作品雛形,而后中國農村題材的影視作品幾經風雨,開始變得逐漸完善并且在服務大眾的同時,變得愈發能夠反映時期狀況和表達一些目的。直到現今,農業題材影視作品開始為農村的本土文化服務,以一種更親近于民的姿態,借助影視作品為媒介,在迎合農民對于農村發展的需求的情況下,進行本土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從而獲得比一般化影視作品更高效更高能的推廣目的。
關鍵詞:農村題材影視作品;本土文化;推廣效果
電影作品《蘋果村的蘋果事兒》便是在這個新時代的農村的需求之下應運而生的,這部電影以山東煙臺的棲霞市為創作背景,講述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改變和發展,打造生態農業和有機蘋果品牌,開發當地旅游資源。
《蘋果村的蘋果事兒》這部農村題材的影視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在融入了棲霞地方人文元素的同時也起到了將棲霞本土的蘋果文化和旅游文化雜糅實現全面推廣的新視點,使煙臺棲霞的本土元素變得更加突出。
1、推動鄉村建設,振興果業發展
乘著改革開放的大船,我國加快了鄉村振興的步伐。影視行業也不甘落后,一時間,農村題材的影視作品盛行,這些作品既能夠反映當代的農村改革狀況又能夠對農村的發展振興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在所有人口中所占比例很高,這類群體由于受到一些地方習俗和信息傳播閉塞、固有思想束縛的影響,因而對與自身信息相關的內容更感興趣。作家李春曉說,“就是為了讓這部電影更加接地氣,我相信好多棲霞人都能在電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蘋果村的蘋果事兒》借助影視這種媒介,向大眾宣傳煙臺棲霞的本土文化和地方特色,講述煙臺棲霞自改革開放以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進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引起社會各界對于地區的廣泛關注,發揮地區的農業優勢,更有助于招商引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區的經濟效益。
電影《蘋果村的蘋果事兒》中,老書記虛心求教張朋義,并在其有機蘋果團隊的幫助下,開展老齡蘋果園改造,實現了全村一多半蘋果園的更新換代。從固有封閉思想到接觸新鮮事物,只要有新鮮思維的涌入,就會在一汪潭水的農民之間濺起漣漪并迅速融合,正是農民之間的相互帶領相互傳遞,實現了農業題材的影視作品利用一種大眾所偏好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農民之間的觀念,從而起到了推廣的目的。
2、打造蘋果品牌,凸顯特色蘋果文化
煙臺蘋果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品牌發展早而穩步,由于現今隨著數據大時代的到來,出現了一種“互聯網+”的新的宣傳模式,蘋果品牌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政府和企業也意識到了這類問題所在,因而像《蘋果村的蘋果事兒》這類影視作品應運而生,這類影視作品在積極宣揚煙臺棲霞地方文化和改革成效的同時,更加積極推廣了棲霞的特色有機蘋果品牌。在政府和企業的支持下,塑造了一個廣為贊譽的蘋果品牌形象。一時間出現了很多有機品牌,例如霞光蘋果園等,更有紅富士、紅將軍等這些蘋果品種成功進入中國名果的名單,甚至享譽世界。
電影《蘋果村的蘋果事兒》以蘋果為關鍵,圍繞蘋果來開展故事的講述,由于農民固有的思想的影響,不肯主動接受新鮮事物,老支書楊福修和煙臺人大代表張朋義倆人合力共助楊福修這個村的蘋果品牌發展,他們參加會議回到棲霞后,帶領團隊實現了蘋果種植的轉型期,從而最終打造了棲霞蘋果這個品牌。
近年來,很多地區也開始利用“互聯網+”和媒體傳播的這種方式進行品牌宣傳和打造,其中煙臺棲霞蘋果的打造便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曾有學者就某些地區的蘋果品牌宣傳推廣狀況和品牌知名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查,其在報告中寫到:就甘肅蘋果、陜西蘋果和山東蘋果進行了一定的比較,發現消費者對山東蘋果的認可度最高,且基本都具有了廣知度,其品牌形象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難以磨滅的印象,說明山東蘋果的品牌推廣非常成功。而說起山東蘋果,最出名的便是煙臺蘋果,煙臺蘋果中最被人所家喻戶曉得便是棲霞蘋果。舊有“棲霞蘋果,萊陽梨”的順口溜,由此可見,其傳唱度和知名度之廣。以農業題材影視作品為依托的品牌宣傳方式,在保證質量和品質的情況下,確保了品牌形象的效果被消費者所接受,也是打造知名蘋果品牌,發展地區蘋果文化的重要一環。
3、挖掘鄉村旅游資源,展現人文魅力
電影《蘋果村的蘋果事兒》劇本創作者之一、80后作家李春曉就是山東省棲霞人,一次機緣巧合的契機,他來到了位于棲霞市蘇家店鎮的天崮山,被美景所吸引,聽聞了天崮山腳下60多歲老支書楊福修的故事,他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部電影劇本。電影就地取景,以景區為拍攝地,在攝制棲霞當地農業文化的同時,也表現出了棲霞的自然風光――以天崮山為代表的多個3A級自然景區。田園自然無污染的鄉村旅游,已經成為在城市快節奏生活中束縛已久的工薪階層的向往之地。數據表示,2004―2010年發展旅游黃金期內,全國各地均出現了鄉村旅游產業爆發式增長,新興出現的鄉村旅游產業迎合了客戶對于新式旅游模式的好奇心理。影片《蘋果村的蘋果事兒》中通過對蘋果園的改造,深入發展旅游業,實現了一種農家樂式的本土特色旅游方式。推進地方特有的文化,抓住消費群體的需求進行定位,投其所好,也是吸引游者來此駐足的原因。結合地區優勢發揮品牌作用,進行精準的定位,利用新媒體速度快,范圍廣的力量,通過這種農村題材的影視作品來宣傳自己所獨有的特色形象,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地區知名度,從而推動地方的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
結語:
這幾年以農村為題材的影視作品頗受到一些企業和政府的關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然,這也只是成功的案例,依舊存在一些失敗的案例,這類題材影視作品對于本土文化的成功推廣與背后政府、企業和農民的作用是分不開的,三者之間只有相互作用相輔相成才能為打造特色文化帶動農村區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翠翠.“互聯網+”時代本土電影塑造河南形象的機制創新[J].電視指南.2017(24)
[2]匡安勇.淺談新疆本土音樂劇創作實踐與發展[J].新疆藝術(漢文).2018(01)
[3]毛陽南.大眾媒體如何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傳播[J].青年記者.2016(35):116-117.
“中國藝術教育協會科研項目成果”項目編號:CEFA2018106。
(作者單位: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