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玲 張蕾 尚媛媛
摘 要:目前貴州省專業氣象服務在急速發展的時期,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專業氣象服務也存在許多問題,如社會認可度偏低,觀測及服務的時間分辨率、空間分辨率不夠,針對專業氣象服務基礎研究支撐不足,專業性不夠,人才缺乏、流失嚴重等許多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貴州省專業氣象服務應該拓寬視野思路,探索集約化發展途徑,要依托項目建設及大數據的發展,提高專業服務的科技含量等措施,使得貴州省專業氣象服務向著精細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專業氣象服務 思考 建議
中圖分類號:P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8)01(a)-0134-02
目前我國氣象信息服務的主要產品通常是天氣預報類、災害預警類、針對各種行業的專業服務類等。由于氣象服務的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全國因氣象災害死亡人數由20世紀90年代的平均每年4500人左右,下降到21世紀以來每年2500人左右。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GDP的比從20世紀80年代的3%~6%下降到1%~3%[1]。
專業氣象服務是指除公益氣象服務之外的,根據國民經濟各行業不同生產過程對氣象條件的特殊要求,為提高功效,減少消耗和損失而開展的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2]。目前國內各個省市都有自己的專業氣象服務,如內蒙古針對其范圍內所做的流域面雨量預報[3],秦皇島市為山海關船廠提供的風向、風速的精細化預報[4]。與此同時,江蘇、湖北、遼寧等省份建立的專業氣象信息制作的系統和平臺[5]。
1 貴州省現狀
1998年貴州省專業氣象臺設立以來,專業氣象的發展始終保持著快速健康的態勢,逐步形成了以傳統天氣預報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指南,以科技服務項目為支撐的專業氣象服務體系。近幾年隨著貴陽市大數據產業的發展,云端的海量非氣象數據信息也逐漸開始為專業氣象服務所用[6]。
1.1 貴州省專業氣象服務的領域和手段
目前貴州省氣象局建立了貴州省專業氣象服務平臺,電力負荷預測系統,烏江水文氣象預報系統等多種專業氣象服務系統,正在開發的有風功率預報系統,高鐵氣象服務系統等。服務范圍涉及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建筑、水利等多個行業和部門,并針對用戶的需求,開發、研制了大量的專業氣象服務產品,服務手段有網絡、手機短信服務、微信公眾號、手機APP、氣象服務電話專線等多種媒介。
1.2 從業人員
貴州省專業氣象臺經過數次改革后,成立貴州新氣象科技中心,目前共有17人,其中高工1人,研究生2人。
2 存在問題
雖然目前貴州省專業氣象服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讓天氣預報的內容隨處可見,專業氣象服務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2.1 專業氣象服務社會認可度低
常規的天氣預報一直以免費形式出現在千家萬戶,現如今將專業氣象服務作為一種商品投放市場,顛覆了對于廣大公眾對天氣預報的傳統觀念,就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可。對于目前的企事業單位,大都認為從電視等媒體觀看一下天氣預報就可以滿足需求,并不能理解合理利用專業氣象服務產品可能帶來的效益。
2.2 專業氣象服務觀測精細化程度不夠
貴州省氣象自動觀測網已有3000多個區域自動站,85個國家站。觀測網絡雖然較為密集,但是這些自動站多為兩要素,六要素自動站,不能滿足專業氣象監測的需求。由于貴州山地的特殊地理環境決定了貴州省大霧多發,且團霧較多。而目前現有的針對貴州省高速公路能見度的監測設備、站點設置不足,設備維護困難。
2.3 專業氣象服務基礎研究支撐不足
缺乏科學基礎理論的現象廣泛依然存在專業氣象服務領域中,因此統計分析為專業氣象服務研究中的最主要的方法,較少有深入的科學分析和研究探討,沒有合理的、針對貴州山區本地的預報模型,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專業氣象服務的發展。
2.4 專業氣象服務產品的專業性不夠
專業氣象服務應該是針對不同行業和用戶來定制的,但是由于體制、設備、觀念等諸多因素,造成有針對性的專業氣象服務產品如鳳毛麟角。目前貴州省專業氣象服務產品多為在省級氣象臺、地州及市縣級氣象臺產品以及氣候中心的預報產品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解釋應用以及加工,無論是時空分辨率還是專業程度,都沒有與用戶的需求相結合。
2.5 專業氣象人才缺乏,流失嚴重
貴州省專業氣象服務雖然開展時間較長,但由于涉及多種學科,研究成果的科技含量認可度低,不能調動起研究人員的積極性,人才流失嚴重。目前在貴州省從事專業氣象服務的人員中,技術人員少,業務種類繁多,產品研發能力不強。
3 未來展望
自貴州省氣象局開始為社會各行業提供專業氣象服務以來,專業氣象服務收入雖然在持續增長,但是至今還未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依舊缺乏符合用戶需求的精細化、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專業氣象服務產品。對于存在的問題,應該做到以下方面的改進。
3.1 培養市場觀念,解讀用戶需求
專業氣象服務行業雖然是一個相對冷門的行業,但是既然要進入市場,就會有市場的競爭壓力。這種壓力主要體現在近幾年各種氣象公司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使得專業氣象服務不僅僅是氣象局一家壟斷。因此在研發氣象專業氣象服務產品時,僅僅提供簡單的天氣預報信息,明顯低估了市場的需求。可以派遣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市場調查,根據用戶的實際要求和具體情況可以結合大數據設計出精細化的專業氣象產品,才能取得用戶的信任和青睞,獲取廣闊的市場前景。
3.2 重視研發交流,注重人才培養
專業氣象服務產品的研發,應該依托科研項目完成,不僅要注重實用服務技術的研發,也要注重基礎理論、預報方法等的基礎研發,從而加快現有專業氣象服務產品的更新換代。要針對專業氣象服務,強化人才培養和技能培訓,建立長期的培訓機制,給科技人才良好的發展環境,調動研發人員及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3 要強化部門合作,提升專業服務水平
要與林業、國土資源、水利水文、交通、電力、旅游等部門加強合作和交流,深入了解不同部門對專業服務需求,開展跨學科的聯合攻關,通過加強行業氣象服務,促進氣象部門專業服務的發展和進步。
4 結語
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都和天氣、氣候的變化密切相關,各種與氣象相關的產業,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也日益顯著,因此,專業氣象服務在各個領域的廣泛引用將會成為未來氣象服務工作發展的一種趨勢。隨著貴州省氣象局對專業氣象服務的不斷重視,貴陽市大數據產業的不斷發展,未來專業化、精細化的氣象服務一定能得到更加良好的發展,取得更多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鄭國光.在中國氣象局成了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N].中國氣象報,2009-12-08(1).
[2] 李莉,崔宜少,張豐啟,等.現行體制下提高專業氣象服務能力的思考[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5,36(1):122-125.
[3] 娜仁高娃.內蒙古專業氣象服務淺析[J].內蒙古氣象,2011(5):58-59.
[4] 周艷軍,張玉紅.深入專業氣象服務用戶調研后的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4):133-134.
[5] 盧娟,唐亞平,陳傳雷.遼寧省專業氣象服務工作平臺設計與實現[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8,24(4):36-40.
[6] 唐延婧,彭芳,羅喜平.大數據在貴州專業氣象服務的應用及展望[J].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7(2):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