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平 向中義
【摘要】根據高等數學教學現狀,分析傳統教學模式面臨的問題,將微課引入高等數學教學改革中進行探索。利用微課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 能有效地解決傳統教學模式面臨的問題,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戰。
【關鍵詞】高等數學 微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O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154-02
引言
微課又名微課程,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我國許多教育者對微課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引進微課教學是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如何將微課恰當地融入高等數學,提升教學質量,是高校數學教師值得認真探索思考的問題。
一、高等數學教學現狀
高等數學是大學理工科專業的基礎課和必修課,是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重要工具。該課程內容嚴謹,具有高度抽象和邏輯性強的特點,學生學習難度較大。
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呈現出封閉性、被動性等特點,學生學習內容多,學習時間長,對于知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學習效率處于較低的狀態,課堂教學的生命力和活力不足,教學效果有待提高。
二、微課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影響
多年來,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高等數學課程在不斷地進行著教學改革和相關的教學研究,信息技術的引入使得高等數學的教學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來,將微課有效地引入高等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有利于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微課能體現混合式學習優勢
微課逐漸發展成為一門在線的開放課程和課堂教學方式的混合,針對高等數學課程內容嚴謹、高度抽象和邏輯性強的特點,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能相互有效補充單一學習方式中體現出的不足。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混合式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到了廣大教育者的青睞。
(二)微課教學有助于學生有效地預習和復習
微課在內容及時間上的短小精悍,形式上的生動形象,使得它更受同學們的青睞,更容易使學生課前預習相關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產生相對好的預習效果,從而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更容易理解吸收老師所講內容。
由于微課可以重復播放,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后有針對性地通過聽微課進行復習。由于個體的接受能力有差異,接受能力弱一點的學生就可以多次觀看,使學生有真正解課本知識,突破學習難點,查漏補缺,達到有效復習鞏固的效果。
(三)微課有助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不管是學生在家觀看教學視頻,還是課堂上面對面的師生互動交流,微課教學都圍繞著以學生為中心展開,學生可以自己掌控看教學視頻的進度,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自己的想法,與老師或者與同學進行交流探討,從而獲得學習上的主動權。微課通過對學習時間的重新分配,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分配時間,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步調控制各自的學習,真正做到了學習向學生回歸,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四)微課能有效解決教學內容與課時多帶來的問題
在高等院校中,高等數學內容多,課時多,對學生學習高度抽象的高等數學來說,第二節課中,學生精神疲憊,注意力明顯不集中,學習效率處于較低的狀態。那么如何避免兩節課連上,課堂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呢?微課的碎片化學習方式能夠處理好這一矛盾。微課以數字化的方式儲存起來,教學時間短,在微課教學中,它講授的知識點較少,微課目標明確、重點突出。作為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制作精良的微課程,使得學生能夠很好接受和吸納知識,學生可以選擇注意力集中,精神狀態好的時候學習,這樣就能有效解決教學內容多和課時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三、微課對高等數學教師角色的挑戰
隨著教育逐漸走向網絡化和現代通信技術,微課相對于傳統教學,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戰。
教學沒有一成不變,教學形式在不斷創新,我們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在講解方法上進行大膽的創新與嘗試,不可一味模仿其他學科的教學模式,束縛高等數學教學,而應該結合高等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特點找到恰當的講解方式。
微課教學需要掌握制作課件和視頻的技術。在教學以視頻的方式傳播中,好的教學課件可以展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教學環境,為教師的教學順利展開提供便利,能有效突出教學重難點,使得教學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視頻的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如何在視頻中吸引并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這才是微視頻制作成功的關鍵所在。最后對錄制的視頻還要進行科學地編輯。因此在微課中教師承擔著編劇、 導演和演員三者于一身的任務。
結論
微課應用到高等數學教學中,在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注入了新元素、 新感觀,起到了翻轉課堂的作用。靈活運用微課,能夠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 激發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熱情,提高其學習主動性,為學生搭建一個科學的、能激發自主學習興趣的平臺。同時,對高等數學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鄧菊麗,陳國榮.“微課”教學模式研究及實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9):153—155.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