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卓 孫功銳 黃少嘉 鄧寶清
【摘要】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指出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校企聯合是技術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本文擬以時間為線索,以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合格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校企雙方交流,實現雙贏的目標。本文以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汽車專業為例,對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應用型 校企聯合 模式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013-02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指出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校企聯合是技術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2016年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被選為廣東省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學院《轉型發展方案》,明確了四個方面的轉型目標轉變辦學理念(由教學為主向社會服務轉型)、轉變人才培養方式(由知識傳導向創新能力培養轉型)、轉變科研形式(由學術引領向創新應用轉型)、轉變教師結構(由知識學術型向雙師雙能轉型)。
汽車工業是我國支柱產業之一,無論是汽車售前生產制造還是售后服務市場均缺少大量的從業人員,從汽車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分類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就業環境:設計、制造崗位;汽車銷售與售后維護崗位和汽車保險、金融崗位。本文以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汽車專業為例從課程設置、培養環節等方面對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一、校園生活規劃
此環節安排在學生入學初期,學生剛剛步入大學,從緊張的高考中走出,學生容易產生松懈感。通過此環節讓學生開始接觸企業,聘請與高校有合作關系的高級管理人員為學生講解校園生活規劃,以講座形式進行。從調研數據中發現,聘請企業高管人員講解類似課程比較校內教師講解,效果更佳,學生更容易接受。通過此環節的設置亦可引入企業需求的介紹,告知學生大學四年如何度過才能符合企業用人的要求。同時企業可以通過授課,對學生有個初步了解,為后期招聘學生做好鋪墊。
二、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一個完整的職業規劃由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構成。
大學二年級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讓學生更好的衡量自己、定位自己,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點,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位置,選擇最適合自己能力的事業。幫助學生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從而有針對性的加強某方面的理論知識學習。
三、 職業禮儀歷練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作為一位現代職業人員,不知禮,則必失禮;不守禮,則必被視為無禮。職業人員若缺少相關從業禮儀知識和能力,必定會經常感到尷尬、困惑、難堪與失落,進而會無緣攜手成功。
在學生大學二年級、三年級,分別穿插不同的課程或講座,為學生講授職業禮儀課程。禮儀修養非一朝一日之事,需反復鍛煉,更需學生在生活細節注意個人修養。聘請企業人員以互動課堂的形式進行職場模擬授課,從禮儀細節入手,在站姿、坐姿、互相交流、職業用語、談判技巧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鍛煉學生情商,為學生以后適應職場做準備。
四、開啟職業生涯
根據汽車專業學生的從業領域特點,主要和三類企業建立校企聯合培養關系。分別為汽車零部件生產制造類企業;汽車銷售類公司;汽車保險服務類公司。四年級伊始,企業到校進行宣講,預備成立“特色班”,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參加“特色班”學習。企業根據自身的人才需求,構建培養模塊,將校內課程環節用不同企業的“特色課程”模塊替代,將校內課程搬到企業進行。學生直接在工作過程中完成課程學習,讓學生提前融入工作,使學生更快的適應并勝任本職工作。
五、總結
通過以上四個環節的學習教育,企業在授課過程中選擇學生,學生在聽課過程中了解企業,避免了傳統招聘時雙方不了解誤判情況的出現,讓學生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讓企業選到自己得力的員工。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教師亦被邀請到企業對企業員工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增加企業員工專業知識素養,為企業員工提供再教育機會。通過此種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既解決了學生就業盲目的問題,又解決了企業選人難的問題,對學校及企業可謂是雙贏。
參考文獻:
[1]吳志軍,李曄等.同濟大學車輛工程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