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時代到來,信息交流頻繁、公共學習資源實現了共享。新時期的基礎教育中,對于學生學習也逐漸向數字化發展,即:學習行為的數字化——學習的資料越來越多以電子文件形式存在、學習的行為越來越依賴電腦設備;學習的信息量數字化——學習的內容可以便攜、復制、共享參與,由此學生對于學習的主導地位更加凸顯,對于學習的過程也要求更加準確簡練,教學目標也更加明確。在這樣新的學習模式構建下,微課教學應運而生。
【關鍵詞】微課;初中英語教學;教科書配圖;建構主義教學
【作者簡介】倪成東,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丁嘴中學。
一、微課的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資源和手段,其自身具備的靈活性、共享性以及高效性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書本不能比擬的。在實際應用中,微課因其設計簡單、簡易、直觀,可以短小而精準地講解具體問題,而深受教師認可。
1.微課的概念及界定。從字面理解,微課即為微小的課程,相比傳統的40-45分鐘的普通課堂教育,微課多為10分鐘以內,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解決具體的教學問題的課程。而根據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對于微課的定義為:“以視頻為主要載體,為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簡短的完整的教學活動”。由微課的概念我們看出,在授課、閱讀逐漸信息化的今天,微課多以視頻為傳播形式而開展的教學活動,根據授課內容及目標不同,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講解型微課:根據課程需要,直接講解某一知識點為主。②答疑型微課:對于某一課題問題,集中進行原理講解和分析。③討論型微課:對于某一課題、實驗提出問題,并進行互動式交流。
2.微課的理論基礎——以學生為主導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主旨在于通過交流、協作以及問題情景再現的建構,完成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的。
二、初中英語教科書配圖教學中微課應用的優勢分析
1.初中英語配圖教學現狀研究。由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量基數大,現階段的初中英語教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對于教學內容的精細化設計,往往有所欠缺。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反饋,初中英語教學現狀主要有以下特征:
①課程趣味性缺失,配圖內容陳舊。
②語言環境單一,教學缺乏情景構建。
2.微課在初中英語配圖教學中的優勢分析。
①協作性質:在針對教科書配圖的微課設計中,可以根據實際對話內容,師生互相配合完成,針對圖片中的內容,共同完成微課資料收集,并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
②交流性質:微課開展形式需要師生互動交流,并以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調整微課的授課內容,通過對于配圖中的情景在現以及聯想和豐富,構建英語會話的實際場景。
③傳播性質:基于微課以視頻為傳播載體,因此其具有網絡傳播和互動性,學生也可以反復觀看加深記憶,這樣圖文和實際視頻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會話語句的印象。
④普及性質:微課在初中英語教學可以的可實踐性,最基本的原因來自于信息化的暢通,尤其是家庭電腦設備的普及,學生對于可讀可攜帶的微課,可以在家中反復觀看,實現教學方式的普及。
三、微課應用于初中英語教科書配圖教學的實踐探索
1.傳統初中英語教科書配圖教學流程。在進行微課配合教學之前,傳統初中英語教科書配圖教學的流程為:講解生詞——結合配圖中的故事和語境,溫習生詞——結合圖片中的重點語句講解語法——口語背誦練習——課后作業及講解。
2.以微課為載體的初中英語教科書配圖教學流程。①確定微課主題:根據教學計劃確定教學目標,并根據配圖中的難點,進行教學價值點的選擇,在實際主題確定中,多以配圖中的難點句子設置實際的微課講解主題。
②確定微課形式類型:根據教學目標,確定微課的形式。遇到生詞較多的課程,應以預習為主的類型的課前微課為主,內容為介紹新生詞何其運用的語言環境講解為主;
③錄制微課視頻:選擇恰當的錄制軟件、調整自己言語表達狀態,將自己的教學講解點控制在10分鐘內,進行錄制(使用會聲會影或studio等媒體軟件)。
四、微課應用于初中英語教科書配圖教學的發展建議
1.實現與家長共建?,F階段的初中英語微課設置,多以課余作業的形式發放給學生,學生多在家里完成觀看。
2.細化微課的內容。不僅僅是在初中英語教科書配圖中可以進行微課的教學設計,很多相關課程在其教學關鍵點上都可以進行微課的滲透,增加課程的關注度和吸引力。同時微課在內容設置上,應該實現主題化的細化。
總之,將微課應用在初中英語教科書配圖教學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他們的學習的視野。同時在實現與學生、家長互動的過程中,微課作為一個觀察學生掌握程度的窗口,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普通課程的教學進度,實現了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厲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2]周潔.基于微課程的體驗式教師培訓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3]趙樹霞.微課在巧中英語活動課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生英語周刊,201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