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規矩不成方圓,想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創造。如何創造的標準是什么呢?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班級規則來衡量。教師在初接手一個班級時,學生通常會很聽話,這一段時期稱為師生之間的“蜜月期”。之后,學生摸清了教師的脾氣秉性,容忍度,開始挑戰權威。所以規則制定時間非常的關鍵與緊迫。規則制定的是有一個黃金時間段的,即課程之初與學期之初。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環境,也需要制定不同的規則。規則的制定需要遵循一些原則,輔助規則施行需要一定的方法來使規則達到預期的效果。
【關鍵詞】規則 規則制定的原則 規則施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192-02
維持課堂紀律對很多老師來說都是棘手的問題,尤其現在的學生對教師的權威態度已經開始改變,不再是畢恭畢敬的絕對服從。學生對于自己的地位有了重新的認知,但這種認知是一種不成熟的認知,一方面現代社會人人平等的理念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對于傳統文化的不正確認識導致學生對教師職業的誤解和不尊重,這就給教師維持班級秩序增添了新的難度。所以,教師在管理學生時,就不能再依照傳統的管理策略來面對新型的學生。
新型的學生,新型的管理策略。教師在確立自己的的紀律管理策略時,首先要確定管理的目標是什么,以及要達到目標的需要的條件是什么?避免選擇的策略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一、教師和學生對規則都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誤解
誤解一 有了規則,學生就該知道怎么做了。
在規則施行之初,學生會按照規則做,但這只是學生的“試水”行為,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原有行為會漸漸恢復。
誤解二 教師不應花費太多時間在規則上,而應主要集中在教學任務上。
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沒有良好秩序的保證,教學任務很那難完成好。想在課堂上花費較少時間處理紀律問題,需在課前或新學期初教好學生紀律、規則和要求等。
誤解三 規則只需要宣布出來即可。
規則應是教出來的,并且需要反復強調復習的,也需要在實施過程中進行不斷地完善。
誤解四 規則是大綱。
規則應是具體,全面的,是有目的和目標的。
誤解五 學生只需嚴格執行規則即可。
讓學生了解規則背后的意義及制定原因是學生執行規則的基礎。
使學生清晰制定規則的條件,以及對于規則的執行需要達到的標準和要求。此外,規則不只是約束人的,也是對學生的行為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有益于師生之間的互動。
二、制定規則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
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首要的是要符合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以及學校的校規校紀。國家教育法規與學校規章是班級規章的基礎,任何班級規則都不能與之相違背。
2.合理性原則
班級規則的合理性體現在民主和平等兩個方面。首先規則制定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學生是否能接受,并且要讓學生參與到規則制定的討論中來。規則不能是教師個人意志的體現,在規則制定的過程中,教師應扮演監督者與指導者的角色,調動全班學生參與。這種制定規則的方式具有普遍約束性,體現了人人有權利,但是人人沒特權。
3.可行性原則
規則不能是一紙空文,最終到得到落實執行。所以在規則內容的表達上要具體,應該是對行為的約束,而不是精神思想的提倡。如果制定的內容為:“努力學習”,不如選擇:“上課認真聽講,課下按時完成作業”。在語言的選擇上也要注意,盡量選擇正面的描述,而不是列舉學生禁止做的事。例如:“不要在教室里打鬧”,應該換成“請在教室里保持安靜”。
最后在撰寫規則時,注意不宜過長,簡潔明了,具體而全面,這樣便于學生記憶。不同場景制定不同的規則,因地制宜、有所變通。規則還要涉及到尊重他人、保持安靜、完成任務等方面。
三、規則的實施
將制定完成的規則仔細給學生講解,是實施規則的重要步驟。逐條講解,舉例說明,使用正面和負面的例子。與學生討論規則背后的意義,征求全班同學的修改意見,讓學生理解規則的作用不是一種束縛,而是一種約束,是確保學生正常學習生活的保障。最后還要表達你對學生遵守規則的信心。
在新規的執行過程中,要注意一下幾點:
1.說一不二
一個說一不二的教師會給學生提供一個具有安全感和確定感的環境。避免朝令夕改,對學生一視同仁,能保證規則的穩定性和一致性,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紀律習慣。規則的實行、違反所帶來的后果要始終保持不變。
2.注意尺度
當學生首次違反規則時,視情節嚴重,盡量以提醒為先,懲罰為后。避免一罰了之管理方法,讓學生能夠認識自己的錯誤原因。教師要通過耐心的教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實施過程中也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適應新規,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提高自身水平
教師的個人魅力是“收服人心”的重要手段,一位知識淵博,言行一致,為人幽默的教師不僅能贏得學生的喜歡,也能得到學生的尊重與信任,這樣才能更好的管理學生。
4.拉近距離
例如,新教師應盡快學會叫學生的名字,這樣會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同時也有利于維持課堂秩序。點名叫學生不說話,比泛泛的叫大家安靜下來更管用。對于個別的學生的特殊問題,可以不動聲色,個別約談。盡量避免當眾指責,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5.家校合作
讓家長成為老師的后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溝通時要避免一味指責,上綱上線。在態度上,自己要做到關心為主。要客觀,具體,就事論事。注意說話的語氣與態度,與家長誠懇探討學生的優缺短點。
陶行知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想要打造一個有秩序的班級或者一堂良好的課,不僅意味著學生確切地知道他們應該遵守哪些規則,還需要這學生們訓練有素,并能主動地遵守這些規則。規則,要緊快盡早的進行,并且要將規則講解、示范給學生,盡快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果錯過最開始的黃金時段,教師要盡快及時的補上,把班級規則一條條教給學生。
參考文獻:
[1]李茂.今天怎樣管學生[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24.
[2]彭梅.班級管理中的規范與自由[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 文,2010.
[3]陳良民.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問題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7(36):40-42.
[4]馮建軍.規訓與紀律[J].教學科學研究,2003(12):15-16.
作者簡介:常詩微(1988-),女,漢族,吉林四平人,在讀碩士,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