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
摘 要:社會是不斷進步發展的,教育事業亦是如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展開了一系列革新之路。高中體育教學模式在創新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加以探究和改善,才能實現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讓學生學有所得,真正的喜歡上體育這門課程。鑒于此,本文從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入手分析,并基于新課改背景下,提出幾點創新高中體育教學模式的路徑。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體育 教學模式 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b)-0004-02
體育教學的目的旨在幫助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并培養出一批批高道德修養和體質健康的綜合發展的社會人才。體育教學重心在于培養學生身體、心理素質兩個方面,在確保學生鍛煉身體的同時,不斷健全學生的人格與心理素質,這對于學生更好地在社會上生存意義重大。那么,如何基于新課改背景下,來創新高中體育教學模式是所有體育教育工作者所應探討的一個課題。
1 高中體育教學現狀
首先,體育與文化教育互不協調。高中階段正是青少年智力和人格培養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中,高中生對于繁雜的世界已然有了初步認知,對于外部世界的探究更是心之向往。而高中階段也是鍛煉學生身體,促進發育的重要時期。所以,如何協調好學生文化知識學習與體育鍛煉關系就顯得非常重要。但就當前的高中教育教學來看,許多學校仍舊受到應試教育影響,只將重心放在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成績的提高上,對于體育課漠不關心,甚至是將體育課直接挪用到文化課學習上,而學生本就在高強度學習之下難以展開體育鍛煉,這樣一來,學生若想塑造健康的身心素質就難上加難了。
其次,體育項目單一化。豐富完善的體育項目是高中體育教學得以進行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高中體育項目的完善性和豐富性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鍛煉激情,使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程,且這些項目是與學生的年齡段、興趣、身心發展等相符的,有利于學生強身健體的。所以,科學選取體育項目,讓鍛煉項目更具全面性是很有必要的。但縱觀我國體育教學項目來看,主要還是以傳統的田徑、籃球等項目為主,而對于其他項目如網球、體操等課程卻尤為忽視,過于單一化體育課程,自然會引起學生的枯燥感,讓學生產生懈怠感,以至于課堂中時常顯露出悠哉的狀態,難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最后,沒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當前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重點過分放在學生體育訓練的結果上,而對于學生的內心感受卻尤為忽視,這就使得體育項目訓練和心理健康教學缺乏有效聯系。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也沒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體育興趣沒有獲得重視,只是重復性地訓練某一體育項目,而缺乏自由選擇體育項目的權利,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體育學習。
2 新課改下創新高中體育教學模式的路徑
2.1 自主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單一式的體育知識技能講授為主,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自然難以提升學習興趣,甚至是厭煩體育活動,自主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教學時應當注重開展自主學習模式,充分激發并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意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權給學生,讓學生擁有更多自主權,如成立興趣小組,讓同興趣的學生選擇所感興趣的項目內容,然后分派小組長到體育器材借相關器材,拿到器材后還要負責保管好,以便到時候完整的歸還。而教師還可鼓勵這些興趣小組間進行項目交換,并讓生生間互相教授自己所知的知識技能,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學生才會更加珍惜自主參與活動的機會。此種自主學習模式,所持有的觀念便是體育活動是靈活化的、自主自愿的。尤其是高中生對于自我意識愈發強烈起來,也明確了自身的興趣愛好所在,若是強制將興趣愛好不同、不喜歡運動的學生給束縛到體育教學牢籠中,學生甚至會對體育課產生抗拒心理。因此,體育課堂上,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將自主權交還給學生,然后教師肩負起自身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責任,將學生引至正確的學習方向,幫助學生樹立起終身體育精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2 分層教學模式
新課改下明確提出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發展,才能使教學更具有效性和針對性,保障每個學生都能取得相應的進步發展。在體育教學中,落實好對學生的差異教學是極為重要的,分層教學便是因材施教的過程,而分層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依據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與身體狀況,或是根據學生體育所取得的進步發展來施行動態分層,將學生分至適合自己的層次當中展開體育學習。又如依據體育教學目標來進行分層。在正式上課前,教師制定出不同的教學層次目標。依次為課堂、單元、學期以及學年目標幾個層次,每個層次都是對上一層次的銜接。又如依據體育教學內容來進行分層,如籃球教學,第一課程可能為學習基本的準備姿勢和動作要領,教師進行動作指正糾錯,第二課程則為實戰訓練。而內容不同,對學生劃分層次的依據也會各不相同。此外,還有根據教學方式來分層,學生的運動水平不同,所呈現出的技術水平既然也會有差異,所以教學方法也當是具有差異化的,體育運動能力較強,水平較高的學生應當以自主探究學習為主,而能力水平較弱的學生則應以直觀性的學習方法為主,例如:教師演示一遍動作后,再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動作分解示范,以便學生展開模仿訓練。最后,便是評價分層。學生實際水平不同,在體育課堂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因而教師所采取的評價方式不能過于單一化,而應朝著多元化和靈活化發展,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核學生,以激勵為主,避免一刀切的評價方式而使得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大大減弱。
2.3 合作教學模式
高中體育教學中,可以發現的是有些學生能夠起到帶頭作用,攜帶其他同學一起快速完成任務。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便要充分挖掘這部分學生的內在潛能,展開合作學習,將這些學生分配至各個小組之中,作為小組組長,以優帶劣,幫助其他學生進行體育學習。若是某個小組已經掌握了相關的項目技術技能,那么這個小組便又可進一步劃分至各個小組中,繼續叫其他學生,直到所有學生都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有利于激發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能動性,體育水平高的學生宛若小教師般的存在,這對學生自信心與責任心的培養也是大有裨益的。此外,合作學習還能培養學生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借以學生間的互助互幫,在加強彼此間的溝通交流時,也逐步強化了班級凝聚力。還可有效分散學生,如:一個班級學生較多,教師教學中若想面面俱到難度性較大,而將其劃分為幾個小組,不僅能激發學生的管理和教授能力,還能提高教學效率、節省時間。又如教師動作示范講解時,由于部分學生沒有聽清和看清,所以難以進行體育學習,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生生互教,教師便可利用多余的時間來教授個別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展開重點輔導。
3 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對于高中體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是純粹的以知識技能講授為主,顯然是不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因此,教育工作者還應當積極完善體育教學制度,逐步創新高中體育教學模式,立足學生個體,展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將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將生本理念貫徹到體育教學的始終,如此,才能幫助學生樹立起終身體育意識,增強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素質,讓學生成為更加完滿的自我。
參考文獻
[1] 梁明.新課改下高中體育創新教學模式探究[J].魅力中國, 2017(36):66.
[2] 高一立.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的創新探究[J].經營者, 2016,30(16):30.
[3] 吳潤華.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創新和教學思路分析[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5(2):65.
[4] 鄭小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的創新思維[J].考試周刊,2016(8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