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單位搞好文化藝術檔案管理工作,對推動先進文化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加大對藝術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增強領導對檔案管理的意識。注重對文化藝術檔案管理人員的培訓,使其遵循檔案管理的基本原則和科學方法,用現代數字化手段保存、搶救珍貴藝術資料,并使文化藝術檔案得以開發利用。
關鍵詞:現狀;重視程度;收集;保存;搶救;利用
藝術檔案是文化藝術單位和藝術工作者在藝術創作、藝術演出、藝術教育、藝術研究、文化交流、社會文化等工作和活動中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實物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而藝術檔案工作又是文化單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搞好文化藝術檔案工作,對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1 藝術檔案管理的現狀
1、藝術檔案管理受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北京文化藝術檔案成果展在收集資料時,有些院團竟把現任總經理與領導的合影交了上來,讓籌備展覽的工作人員哭笑不得。還有些單位自己沒有收集相關檔案,反過來向展覽承辦方北京市藝術研究所要資料。[4]作為展覽參與者對文化藝術檔案竟然認識不清,著實令人擔憂。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和單位的藝術檔案管理工作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在這些地方,藝術檔案管理工作自然難以列入文化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
2、人員缺乏,設備陳舊,沒有事業經費,處境十分困難。
目前許多藝術檔案部門,包括已建的一些省級藝術檔案部門亦存在這樣的問題。北京河北梆子劇團藝術檔案室,20多平方米的房間,擠著四五排書架、幾排檔案柜。書架上有紙頁發黃發脆的老書,還有幾十年歷史的劇本手稿、曲譜。老唱片只有封套,里面卻是空的或是只有唱片卻沒有封套。看上去已經好久沒人動過的樣子了,一副依稀看得出過去還很精致的該團第一位團長、著名表演藝術家李桂云的“頭面”,被隨便地放在一邊,“頭面”上還有現在已經很難看到的“點翠”。按理說,這個“頭面”對于只有五十多年歷史的河北梆子劇團是很重要的實物檔案,卻被如此隨意地放置,漸漸失去最后的光彩[4]。河北梆子劇團負責人解釋說,他們也知道這些資料很有價值,但劇團經營困難重重,因此在藝術檔案的管理上也捉襟見肘,沒有更多的人力、財力來做這項工作。
中國木偶劇院文化藝術檔案,近幾年工作急轉直下。北京市藝術研究所工作人員吳國璋痛心地說:“過去,連一塊劇院舊址的磚頭都保留得很好,但后來他們去檢查時,原有的藝術檔案室已經對外租賃,藝術資料也被打包裝箱,堆放在角落里。珍貴的木偶被放進大倉庫,每年只有趁春秋兩季晾曬時才能“透透氣”。北方昆曲劇院保存著一套新中國成立之初制作的黃金蟒袍,這件蟒袍可以說是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視昆曲傳承的最好證明。1957年北昆建院時,周恩來總理在物資極度緊張的情況下,特批給北方昆曲劇院26兩黃金,做了十件蟒炮和十件靠,而現在卻只剩了這一件。[4]這些頗有影響的劇院的文化藝術檔案尚且如此,就不難想象出其它各劇院珍貴文化藝術檔案的保存情況了。
今天的文化藝術檔案其實就是明天的文化遺產,因為前人不夠重視,所以我們今天的任務繁重,因此,我們要加強對保存收集文化藝術檔案重要作用的認識。
2 收集保存藝術檔案的重要性
珍貴的文化藝術檔案,不僅是文化藝術活動的歷史見證,也是民族文化的根脈。每個文化藝術單位、每個藝術家的藝術檔案都是國家的寶貴藝術財富,有多少藝術檔案,就有多少藝術財富,就意味著有多少歷史藝術遺產留給后人。可見不斷地積累完整、系統的藝術檔案對今天的民族文化藝術成就有多么重要的意義。
1、收集保存藝術檔案對傳播群眾文化藝術有重要作用
藝術檔案作為群眾文化藝術智慧的結晶,凝集了許多時代的藝術成就,有效的借鑒和利用,對推動今天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各種文化傳媒中,藝術檔案以其原始性和真實性,最具權威性和感染力。可以說,以藝術檔案為媒介的文化藝術,生命力相對旺盛。如《中國戲曲志·山西卷》共計256萬多字,共收入各劇種的代表唱腔450余首,樂器曲牌210多支,鑼鼓點230多個,折子戲15個,人物介紹196條,劇照63幅。為了廣泛收集資料,多年來編纂人員外出走訪行程14萬公里,走訪老藝人7000多人次,查閱各種地方志2400多卷,收集各種圖片資料1930余張,查找舞臺題記5800多條,編印了540余萬字的戲曲資料匯編。不僅對蒲州梆子等劇種進行了測音,還對各劇種代表性唱腔進行了錄音。編輯部從上海、山西電臺錄制了保存多年的戲曲名家錄音資料。并對蒲州梆子、中路梆子的所有器樂曲牌、鑼鼓點全部進行了錄音。除文字稿外,共錄制了40多個小時的音響資料,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利用這些翔實豐富的藝術檔案,編輯《中國戲曲志·山西卷》對傳播山西戲曲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3]
無論對內對外,文化藝術檔案都可以成為反映本地歷史文化和現實文化的宣傳窗口。山西省戲劇研究所收集了大量文字、照片、錄音資料,并多次舉辦了晉商會館圖片展,所形成的藝術檔案為工作查考和晉商文化藝術事業交流提供了詳盡的信息資料,也為宣傳、交流、研究晉商精神提供了大量的豐富詳實的資料。
2、開發利用藝術檔案對發展群眾文化藝術事業有重要作用。
藝術檔案儲存著大量豐富生動的群眾文化藝術資料,是一個群眾藝術的寶庫。開展群眾藝術活動可以從中去尋找材料、開拓思維、啟發靈感、進行藝術再創造。藝術檔案又是物態化的文化藝術活動歷史,許多與文化藝術有關系的評估,如評選文化強區、文明城市、藝術之都等,都必須依托藝術檔案來佐證。尤其是申報藝術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到藝術檔案中尋找珍貴的文化藝術記憶。往往藝術檔案中的一張照片、一份手稿、一份記錄都可以串起散落在歷史塵埃的顆顆珍珠,從而形成一串串閃閃發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鏈。所以說,藝術檔案對發展今天的群眾文化藝術發揮著重要作用。
3、保存藝術檔案是收藏文化遺產的物質保障
現實的文化工作、文藝活動、藝術創作、文化藝術研究,只有通過各種相應的物質載體、技術手段才能記錄下來,成為歷史憑證,成為中外古今文化藝術交流、借鑒、提高、發展的依據。文化藝術檔案是文化藝術研究、文化藝術教學、文化藝術交流和文化藝術研究人員業務考核等工作查考的依據,具有重要的憑證作用[2]。對藝術檔案進行科學管理,就能將不斷推陳出新,同時不斷積累完整、系統的藝術檔案,今天的民族文化藝術成就才能成為將來的歷史藝術遺產。保存好藝術檔案,充分利用好藝術檔案,并服務于社會和人民,就是傳承歷史、傳承文明。從某種意義說,是藝術檔案使文化藝術的生命得以延續。
3 如何拓展與深化藝術檔案管理工作
面對不容樂觀的現實,基于藝術檔案的重要性,研究如何拓展與深化檔案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1、加大對藝術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
做好藝術檔案管理工作,是各級文化主管部門的職責,希望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給予支持,為藝術檔案走出困境解決“船”與“橋”的問題。[1]
藝術檔案工作是藝術事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文化主管機關和各級文化藝術單位的領導,應把藝術檔案工作作為業務建設的一部分認真抓好,有一位主管業務的領導分工抓藝術檔案工作,并把它列入工作日程。幫助解決藝術檔案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為更好地開展藝術檔案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各級文化主管部門、檔案業務管理機關密切配合,加強對藝術檔案工作的指導。[1]
領導對檔案工作的價值和認識程度,決定著他們對檔案工作的態度,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檔案工作的發展。把檔案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是規范檔案工作的需要。檔案管理人員應該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實際行動去影響并爭取領導的重視。要使單位的檔案工作更好的發展,領導和檔案人員都必須同時重視檔案工作。檔案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工作成果是決定檔案工作好壞的根本原因。這個根本工作是內因,領導的重視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
2、注重對文化藝術檔案管理人員的培訓
檔案管理人員必須熟悉本單位的工作程序,建檔業務,各階段形成的文件,檔案工作管理方法,同時還要學習和掌握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建立自動化檔案管理系統,提高文化藝術檔案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此外還要能廣泛聯系文化藝術研究人員,及時了解本單位的文化藝術業務情況,便于主動及時地開展工作,并在實踐和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文化藝術修養和業務水平。經常參加業務學習和培訓,學習其他單位文化藝術檔案管理經驗,取長補短,促進本單位文化藝術工作的開展。
3、管理人員要遵循檔案管理的基本原則和科學方法。
對所收集的藝術活動類和個人類文化藝術檔案進行整理、分類、編目、歸檔等一系列工作,圍繞集中管理原則,使文化藝術檔案的管理真正達到科學化、標準化和系統化。為確保藝術檔案的齊全完整,各業務部門和個人不得私自保存應歸檔的藝術文件材料(發表作品只收復印件)。任何人不得因工作調動而私自帶走或任意銷毀應歸檔的文化藝術材料。[2]
4、采取搶救保護藝術檔案措施
藝術檔案中保存了群眾文藝園地中眾多的“奇葩”。許多文化藝術單位保存了大量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很高的藝術檔案,包括一大批珍貴的音像檔案,但由于缺乏技術設備和合格的保管條件,這些珍貴檔案面臨著日漸損毀的嚴峻局面。一些地方保存的珍稀劇種錄像資料,已經成為無法播放的黑帶,許多老藝人過世,多數劇目無法重新錄制,如不盡快開展數字化搶救工作,過去花費巨資收集的珍貴檔案資料將會消失。因此搶救保護文化藝術檔案,同時開發利用藝術檔案的文化功能顯得尤為重要。[2]
文化藝術檔案記錄了文化藝術的發展歷史,它們不應該只是躺在庫房里睡大覺,還應該通過展覽、講座等方式與社會公眾親密接觸,讓人們了解我國文化藝術建設的累累碩果。對瀕臨失傳、又具有重要價值的民間絕技、絕藝、絕活,要采取重點扶持政策,鼓勵帶徒授藝,使民間絕技后繼有人,同時組織人員進行記錄、整理,盡快用錄像、錄音、文字、照片等方式,把民間藝術的資料留存下來。以便搶救和完善文化藝術檔案。
文化藝術檔案管理工作還可以通過提供文化藝術檔案內部閱覽、編寫單位文化藝術研究成果目錄、編制文化藝術參考資料和匯編文化藝術史料等形式為文化藝術研究提供較高層次的利用。
藝術檔案是真實的歷史記錄、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做好藝術檔案管理工作是發展文化藝術事業、保護文化遺產、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只有真正認識到藝術檔案的重要作用,我國的社會主義的民族文化藝術事業才能千秋萬代永遠繁榮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藝術檔案管理辦法(文化部國家檔案局令第21號)2001年12月31日頒布,2002年2月1日實施
[2]《藝術檔案管理讀本》[J]第一章藝術檔案與藝術檔案工作概述9-10、12、15
[3]郭士星(原文化廳副廳長)《懷念構筑“文化長城”的故友》
[4]《給塵封的藝術檔案找個家》[J]北京日報
作者簡介
賈燕(1977-),女,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本科,山西省戲劇研究所資料室館員,研究方向圖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