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瑛 肖福州
【摘 要】自學考試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一樣,擔負著為國家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任務。自學考試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形式,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在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背景下,探索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促進自學考試教育可持續發展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8)03-0027-03
自學考試制度建立之初,受人力、物力、學術資源等方面的限制,大力借助普通高校的力量, 由普通高校擔任主考院校,導致自學考試制度從學術標準、專業考試計劃的制訂到課程的設置、教材的選擇、考試命題等都依賴于普通高校,自學考試人才培養模式基本上是普通高校的“復制品”。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多樣化發展階段,自學考試教育仍沿用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明顯滯后于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形勢,也滯后于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自學考試教育面臨著發展的困境和挑戰。
一、自學考試教育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問題
三十多年來,自學考試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也做了一些嘗試,但是由于國家自學考試只有管理機構,沒有自己獨立的辦學實體,所有的改革都得依賴普通高校的力量來進行。因此,改革的進程不大,至今為止,自學考試人才培養模式依然帶有明顯的“普教化”傾向和濃厚的“精英教育”色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自學考試人才培養目標仍然是“精英”型的
目前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培養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學校學科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壓縮餅干”或“復制品”,沒有形成具有自學考試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雖然,在自學考試專業考試計劃中也有培養應用型人才表述,但是考試計劃中的課程結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業評價方式和手段基本上沒有實質性的變化,自學考試的培養目標依然是培養學科型人才。
2.課程設置依然沿襲普通高校學科型人才培養的課程結構體系
從課程結構來說,自學考試專業課程結構一般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大塊構成。這種課程結構與普通高校原有的學科型人才培養的課程結構體系是一樣的。當前,普通高校學科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要,已設置了選修課程,但自學考試很多專業依然保持著原有的課程結構體系,雖部分專業設置了選考課程,但可選課程數很少,難以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3.教學內容教材重理論輕實踐
目前,自學考試學生所使用的教材無論是內容上還是體例上,和同等的普通高等學校的教材并沒有實質性的區別,有的是直接選用普通高等學校的教材,教材內容強調理論的完整性、系統性、學科性,缺少實踐應用性、實踐操作性等實踐教學內容,基本上是學科型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體系,與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相距甚遠,難以滿足應用型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要求。
4.學業評價方式單一,評價方法單調
自學考試制度說到底是一種教育評價制度。自學考試制度建立以來,學業評價的不足,主要表現為學業評價方式單一,重終結性考試,輕過程性考核;評價方法單調,重理論檢測,輕實踐性檢測;評價內容單維,重知識性檢測,輕綜合素質檢測。這是當前自學考試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自學考試深化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
二、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探索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校為實現其人才培養目標而采取的培養過程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它主要包括專業結構、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材教學內容、教育教學方法、學業評價、實踐教學等諸要素,各要素在人才培養模式結構中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成為一個整體。
構建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清晰人才培養模式各個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及所處的地位,科學地選擇和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路徑,然后,依據各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地位進行系統設計。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基本路徑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邏輯起點,課程結構體系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教學內容和教材建設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實踐教學體系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內容,學生學業評價方式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環節。我院作為全國自學考試綜合改革試點單位,重點開展了實踐教學和學業評價方式的改革與實踐探索。
1.調整專業設置,滿足經濟與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專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各類專門人才是通過專業培養來實現的,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首先取決于專業設置是否符合和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中,學科專業居于首要地位,學科專業的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學業評價、實踐教學等是整體與局部、宏觀與微觀的關系。目前,自學考試教育的部分專業適應性、針對性不強,不利于培養當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提高自學考試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堅持動態適應性、針對性原則,不斷加強專業建設。既可按專業目錄設置專業,也可將若干個比較相近的專業設置為寬口徑專業,有的可在目錄名稱后附加專業方向設置為窄口徑專業或交叉型專業,通過專業調整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多樣化的需要。
2.以人才培養目標為邏輯起點,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培養目標是對人才培養規格和培養質量的科學定位,即培養什么樣的人,是構建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首要考慮的問題。培養目標在整個人才培養模式中居于龍頭地位,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邏輯起點。《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改革發展綱要(2007—2012年)》明確提出,“自學考試要圍繞‘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的需要,以就業為導向,適應社會需求,培養技能型、應用型、復合型等滿足社會多樣化需要的人才。”因此,自學考試教育應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等第一線職業崗位群的要求,突出“應用性、職業性、高技能性”,將人才培養目標由學科型人才轉變為應用型人才。
3.以專業核心課程為主體,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所培養人才的質量。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既然定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就要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和突出應用能力、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重組課程結構體系。
首先,要將由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組成的學科型人才培養的課程結構,調整為由公共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選考課為主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結構。其次,要對課程門數和學分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公共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自選課三者之間的學分比例為1∶3∶1。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為必考課程。再次,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及崗位適應能力,可將部分實踐性強的課程設置為實踐考核課程。實踐考核方式課程總學分一般占專業考試計劃課程總學分的30%—50%(文科30%左右、理科40%左右、藝術50%左右)。同時,設置“雙證書”課程,實行“一考兩用”。不僅有利于加強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也有利于提高自學考試證書的取證率。
4.以理論適度夠用,重實踐能力培養為原則,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內容
按照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構建理論適度、夠用,基礎知識與后續專業課程對口,專業知識與生產應用對口,實踐技能與職業崗位對口,著重應用能力培養的教材內容體系,是構建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內容。
首先,制定課程考試大綱。課程考試大綱要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基礎理論教學要體現基礎性和應用性,以“必須、夠用”為度;專業核心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技術性和實用性;加大實踐環節考核課程在考試計劃中的比重并科學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考核,真正體現應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同時,要注意人文教育與技術教育的滲透與遷移,在技術教育中滲透人文思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具備較好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其次,完善自學考試教材建設。一是除了部分基礎理論課程以外,助學單位或教師可根據課程考試大綱選擇或編寫專業核心課程教材。這樣,既有利于保證國家考試標準的統一,也有利于改變自學考試教材更新速度慢的現狀,保證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和先進性。二是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發多樣化的教材。在繼續開發紙質教材和教學光盤的基礎上,大力制作網絡教材,實施網絡遠程教學。為此,我院引進華夏大地教育網的網絡課程,實現了自學考試網絡教學的互動、交流、咨詢、解答的功能。同時,開發“微課程”。我院教師嘗試設計了PPT式微課程,講課式微課程等,不僅促進了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也很好地發揮了自學考試隨時可學、隨地可學的功能,滿足了自考生成才的需要。
5.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構建“一條主線、三個層次、六個模塊”為架構的實踐教學體系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建立與完善自學考試實踐教學體系。我院構建了“一條主線、三個層次、六個模塊”為框架的自考助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將培養目標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一條主線(實踐教學體系)”,即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要體現學生“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的培養;“三個層次”(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就是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學業評價方面都要體現學生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的培養;“六個模塊(實驗、實習、實訓、調研、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或途徑。為在實踐教學中落實好“六個模塊”,我院在制定《自學考試實踐考核課程考核管理實施細則》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課程考試大綱中,科學設計可操作性的實踐教育(試驗、實訓、實習)項目。二是建設穩定的試驗、實訓、實習設施完備的基地;三是培養具備指導試驗、實訓、實習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四是不斷加強實踐考核的基礎條件。
6.改革評價方式和手段,構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多元學業評價體系
自學考試學生的學業評價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重要內容,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發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在自學考試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中,我院為實現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對傳統的單一的終結性為主的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嘗試開展了終結性考試和過程性考試相結合、理論考試和實踐性考核相結合、紙筆考試和上機(計算機)考試相結合、學分互認和課程抵免相結合、競賽獎勵加分與榮譽稱號加分相結合的多元化的學業評價體系。實踐表明,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有利于從多方面、多角度來考察學生的學業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應用能力,有力地促進了自學考試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王海東.自學考試改革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9—20.
[2]劉瑛,肖福州.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綜合改革基本路徑的選擇與設計[J].繼續教育研究,2015(8):58—59.
[3]彭莉,等.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業評價改革初探[J].中國考試,201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