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平
【摘 要】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育需求,探索新時期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內涵、方式及路徑,是當前推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使命。為此,需明晰核心素養背景下對教師學科知識素養、信息化素養和自我規劃與管理素養等方面的新要求,從教師自主發展角度和學校整體推進角度探尋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方式和路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教師專業素養;提升
【中圖分類號】G40;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8)03-0073-04
隨著教育部專家組于2016年9月正式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總體框架、基本內涵及主要表現,教師作為推動核心素養落地的最大力量,其對教育應“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理解,對核心素養及學科核心素養內涵的認知,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的總結與反思,都將深刻影響著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育與落實。為此,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育需求,探索新時期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內涵、方式及路徑,是當前推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應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師準備及需求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當前中小學教師對核心素養育人要求的理解把握及其專業素養提升的需求狀況,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組通過問卷星平臺開展了“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師專業成長需求調研”活動。問卷內容包括“對教育政策、教育教學理念的了解和把握”“對落實核心素養育人目標的認識和理解”“對當前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困難及問題的梳理和總結”和“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內容、途徑及方式的需求”四個方面,細化為15道選擇題和一道問答題。問卷對象為省內部分市地小學、初中和高中教師,其中主要為參與該課題研究的實驗學校教師。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 085份,小學596份,初中212份,高中277份。
(一)教師準備情況分析
一是對教育政策、教育教學理念的了解和把握。70.23%的教師認為自己對核心素養內涵及要求的了解只是處于一般了解水平,68.11%的教師認為自己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中提出的三個方面六大素養內容及要點只是一般了解。對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問題,44.42%的教師認為二者是教育改革進程中不同階段的要求,50.51%的教師認為二者在本質要求上是一致的(參見表1),表明大多數教師對我國當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新要求有所了解,但究其內涵及實質,又存在認識不清、把握不準的現象。
二是對落實核心素養育人目標的認識和理解。68.11%的教師認為自己對所教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及要求是一般了解,23.96%的教師認為是非常了解,但具體到對三維目標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關系問題的認識,教師們又表現出不一致性(參見表2)。表明部分教師對核心素養內涵的理解和如何基于當前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推進核心素養培育等問題還不甚明晰。但可喜的是,對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落實核心素養育人目標應著重關注的問題,48.02%的 教師認為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應通過言傳身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32.07%的教師認為需踐行“以學為主”的教學觀念與方式變革。說明大部分教師能夠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與落實聚焦到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升及教育教學觀念和方式的轉變上,切實抓住了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推進和落實。
三是對當前教育教學實踐中困難及問題的梳理和總結(參見表3)。升學要求及教學成績的壓力、教學時間及教學進度的壓力和教師自身對核心素養理解不足的壓力等選項的比例都很高,表明考試的“指揮棒效應”仍是教師心目中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目標的主要困擾。同時,課程門類多、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也是教學中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制約因素。
綜上所述,從調研數據反饋來看,大多數教師對當前基于核心素養育人目標的新要求的理解和把握還很膚淺,對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推進核心素養的培育與落實還很困惑。雖然許多教師認識到自身專業素養提升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提升什么、如何提升等問題還有待破解。
(二)教師需求分析
從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內容來看(參見表4),大多數教師認為新形勢下自身的專業發展需在學科素養、教育教學理論素養、綜合學科素養和信息化素養等方面得到進一步提升,這也是當前廣大教師迫切需要豐富和完善的必備素養和能力。
從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需求方式來看(參見表5),教師需求各異。可見,在今后研培活動中基于不同的培訓對象,做好培訓方式的需求調研和針對性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從教師參與研培活動的主體性要求來看,51.80%的教師希望能夠參與到活動過程中,并有機 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思考,36.41%的教師希望能夠圍繞自己困惑的問題開展研討交流。可見,有效激發和調動廣大教師的主體意識與實踐智慧,引導教師學會“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是新時期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重要著力點。
二、解決對策
(一)明晰新時期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內涵及要求
教師專業素養提升與發展,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從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品質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發展過程。面對當前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求與挑戰,廣大教師的專業素養也需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具體來說,需著重關注和強調以下方面:
一是學科知識素養。尤其要關注綜合學科知識素養的提升與發展。學科知識素養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前提和基礎,要求教師不僅要熟悉本學科知識,而且要具備從本學科到跨學科的整合能力,打破學科間的知識壁壘,建構學科間的知識聯系,通過開設綜合性課程、開展主題教學、實施單元教學設計等形式提高學生應用綜合性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方法、生發情感、提升素養。
二是信息化素養。信息化素養是在開放、互動、共享的“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適應教育環境變化,科學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變革教與學方式,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時代要求。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尹后慶在對TALIS和PISA測試數據分析后指出,我們的教師在用信息交流技術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八項經常運用的課堂教學策略中,在“學生使用ICT完成項目或作業”這一項中,僅有15.2%的上海教師經常讓學生使用“信息與通信技術”完成項目或作業,還不到國際均值38.0%的一半。[2]可見,伴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上網查閱資料、制作使用PPT課件、參與網絡教研活動等,而是要明晰在未來網絡“智慧學習”空間里,如何為學生提供精準的教學、精準的學習活動設計和嵌入式評價,如何實現教學內容供給及教與學方式的重構。這是教師們必須面對的時代挑戰,也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是自我規劃與管理素養。自我規劃與管理素養是教師專業心理品質的集中體現,要求教師不僅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具有明晰的發展規劃,而且在其專業成長進程中能夠通過內控的力量進行自我約束和管理。簡而言之,就是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并能夠有效采取行動。具體來說,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堅守“立德樹人”的目標追求;要學會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理性思考與感性表達,明晰應該為學生創造什么樣的學習經歷,應該為學生提供怎樣的學習環境和資源,做到心中有標準、眼中有學生;要具備有效溝通與反思能力,善于吸納別人的經驗與建議,反思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助力自身專業心理品質走向成熟。
(二)明晰新時期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方式與路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重要報告《學習——財富蘊藏其中》指出:“今天,世界整體上的演變如此迅速,以致教師和大部分其他職業的成員從此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即他們的入門培訓對他們的余生來說是不夠用的,他們必須在整個生存期間更新和改進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可見,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與發展是伴隨其職業生涯的必然選擇,需努力培養終身學習與研究習慣,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1.從教師自主發展角度來看
一要注重學習。準確把握國家教育改革政策的新變化和新要求,樹立“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專業思想和育人目標,充實學科專業知識和綜合性跨學科知識,提高課程規劃和教學實施能力,豐富文化底蘊。據調研數據反饋,77.97%的教師面對當前推進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新形勢,選擇要自己主動學習,積極探索。說明廣大教師還是十分認可自主學習對其專業成長的重要作用,關鍵是要明晰學什么、怎么學及如何做到堅持學。
二要重視研究。教師做研究的過程是在積累中不斷增強學習反思能力,使實踐知識理論化和理論知識實踐化,并在正反饋作用下產生疊加效應的過程。實踐表明,只有經過教師理性思考和實踐活動得出的結論、觀點、方法和策略,才能轉化為教師的實踐智慧,成為其穩定而持久的專業素養。新時期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與發展,需要彌補研究上的短板,通過主題教研、小課題研究等形式,學會從教育教學實踐中提煉真問題,并基于理論指引和實踐探索的研究活動,尋求解決對策。
三要勇于實踐。課堂教學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主陣地。基于核心素養育人目標要求的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教師以日常教學實踐為載體,圍繞教學目標的確立與達成、教學內容的整合與設計、教學方式的選取與變革等內容進行有效探索。同時,教師要能夠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教學習慣,努力揭示隱藏于這些習慣背后的教學觀念及行為是否符合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新需求,從而進一步優化、調整或改進。
2.從學校整體推進角度來看
一要統籌謀劃學校辦學理念與特色、校本化課程實施、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綜合改革,喚醒和激發教師內在的成長動力。要引導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學校的辦學理念,將學校的發展愿景轉化為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長遠目標和力量源泉;要以課程建設為抓手,引導教師在國家課程實施和校本課程建設中深刻領會核心素養育人目標的新要求,并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中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
二要積極探索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和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豐富發展渠道,拓展發展空間。要科學分析學校教師隊伍結構,通過對教師結構能力素養的精準診斷,分層次、有針對性地給予培訓指導,切實滿足不同教師的成長需求。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和作用,通過為教師提供多平臺的網絡資源課程,引導教師自主選擇,自主培訓,自我提高。要進一步優化和重構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通過打破常規和學科邊界的制度設計,引導教師突破學科局限,不斷提高學科整合意識和跨學科合作能力;通過開展核心素養育人目標與教師已有教育教學經驗的關系研究,使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與落實有章可循,進而不斷創生核心素養轉化落地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1]姜月.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導刊,2016(11):59.
[2]謝凡,陳鎖明.聚焦教師核心素養 勾勒“未來教師”新形象[J].中小學管理,2016(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