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丹 潘桂芳
摘要:隨著我國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在金融信貸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以趣分期、京東白條、借貸寶等為代表的網絡貸款平臺對大學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何正確認識網絡貸款對大學生的影響,建設一個有利于大學生健康發展的環境是社會必須關注的問題。文章分析了大學生網絡貸款的原因、了解網絡貸款的積極與消極影響,并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與專業理論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的介入策略。
關鍵詞:網絡貸款:社會工作:大學生:對策
一、引言
自2007年,國內第一家P2P網絡借貸平臺成立后,P2P網絡借貸呈現出野蠻的增長。由于P2P網絡借貸具有方便快捷、申請門檻低等特點逐漸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適當的網絡貸款可刺激消費需求,同時也能解決資金的緊缺情況,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成為了網絡貸款的主體之一。但是就目前的形勢來看,網路貸款平臺仍然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各商家為賺取更多的利益而設計陷阱等情況無處不在,而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來說,因各種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未得到有效解決時,高校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了網絡貸款。
不可否認網絡貸款對于大學生還是存在其積極的意義,例如大學生通過網絡貸款可以成為為自己創業所需的資金來源渠道,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貸款緩解一些燃眉之急,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分期付款,獲取各種職業技能證件,增加就業的籌碼等:但是更應該值得關注的是網絡貸款存在的利率高,違約金高及泄露個人信息等巨大風險,它對大學生產生的危害,近幾年,新聞媒體報道高校學生因無力償還而選擇自殺的案例屢見不鮮。例如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學生因各種原因接觸了10多家借貸平臺,憑借身邊朋友、同學的身份信息借款多達數10萬元,最終因無力償還而選擇跳樓自殺;2017年4月,福建的某一大學生借57萬校園貸,被發裸照后燒炭自殺等,現實生活中,還有更多的大學生因為網絡貸款給家庭造成的巨大的經濟和精神負擔的例子,網絡貸款已經對大學生的身心、學習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各種悲慘事件接連發生,必須引起社會的關注。
二、大學生網絡貸款的原因分析
(一)盲目的攀比與虛榮心作祟
在當前的社會,提前消費的趨勢在大學生活里已是屢見不鮮,為了滿足眼前的欲望而不考慮后果。今天看到別人用蘋果手機,明天自己就想有一個:今年流行什么服飾,也要盲目的跟風。盲目的攀比造成了很多大學生提前消費。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網絡貸款主要用于物質消費,男生主要用于購買電子產品,女生則主要用于購買化妝品、服飾較多。
(二)因突發狀況導致資金緊缺
因突發狀況導致資金緊缺是大學生選擇網絡貸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大學生需要一定的資金進行相關培訓,獲取各種職業技能證件等,以提升自我的能力與增加就業的籌碼,但是手中的生活費不足以支付相關培訓費,于是會選擇網絡貸款,另外還有部分同學因為是學生干部,社團需要資金組織活動,又沒有資金,只能選擇方便快捷、低門檻的短期網絡貸款。
(三)沒有合理的資金規劃
據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與北京宜信至誠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發布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查報告》,大學生屬于易沖動型的消費人群,對自身生活沒有明確的規劃,不能合理為每月支出設置限額,50.84%的大學生每月資金完全沒有盈余,23%的大學生表示資金緊缺,只有1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資金緊缺的情況。大部分學生的資金都是父母每月寄來,而每月的開始和末尾都能看到顯然的差別,很多大學生每月的開始總是用于吃喝玩樂,參加各種聚餐、花在女朋友身上等,完全不顧后果,到了月末只能靠省吃儉用的方式期待著下個月的來臨,這樣的現象總是頻繁的上演,生活中也無處不在。加上他們錢不夠花,但迫于生活的繼續,所以他們選擇網貸。
三、大學生網絡貸款的影響
(一)網絡貸款助長了大學生的惰性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大學生通過網絡貸款來獲取資金來源的案例已是屢見不鮮了,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名大學生,調查數據顯示,在獲取資金緊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選擇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絡貸款就占很大一部分。可見,網絡貸款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只需在網上填寫自己的基本信息,15分鐘錢就到賬,無疑讓很多大學生遇到資金緊缺或是需要金錢的時候往往不是選擇去解決問題,而是選擇網貸。在需要金錢的支持時,大學生也可利用空閑時間去兼職等賺取相應的金錢,而不是一味地選擇網絡貸款。
(二)過度的超前消費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與身體健康
據筆者調查,購買化妝品、電子商品、戀愛等是大學生主要的消費模式。另外,據了解,很多大學生是認可提前消費的,用下個月的生活來填補這個月的超額消費,即可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也可以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筆者的調查數據顯示:23.53%的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800元:43.14%的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800~1000元:25.49%的大學生每月為1000~1500元:而只有7.84%的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1500以上,可見高校多數的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800~1000元,若不能合理的規劃。就可能造成超支的情況,而超支的部分只能向網絡貸款的途徑獲取。部分大學生能理性的消費且還清債務,但是更多的大學生完全高估自己的能力,為了能按期還款,不惜省下本就稀薄的生活費作為補償,期間還需不斷地打著兩份工來換債務等,這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同時也傷害了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三)沉重的負債給家人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
據筆者調查數據顯示,83.33%的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都是來自父母,37.25%的大學生自己賺取生活費:28.43%的大學生則是通過助學金或是獎學金來獲取:3.92%的大學生是由親戚支持,可見父母是最大的支持者,這也無疑成了大學生還債的承擔者,現在的這些孩子都成了所謂的“吃土族”群體,無疑給家人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本就幸福的一家人卻因此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例如,廣東某大學讀大二的小李因愛慕虛榮在網上分期付款購買筆記本電腦與手機,不料期限將至不能還款,只能選擇網絡貸款,最后也不能還上網貸的2萬元,只能采用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進行還款,本就沒有2萬元的借款卻在4個月滾成13萬元,面對平臺的不斷威脅,小李被迫退學。而家境并不富裕的父母為了幫兒子還款不惜賣掉家里僅有的百株橡膠,無奈不得不抵押親人的退休工資,才還上其中的一部分,另外還有一半的錢沒有還上,而每個月的利息高達萬元。面對孩子的巨額債款,家人不得不承受嚴重的經濟壓力與精神負擔。
四、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網絡貸款的相關策略
(一)社會政策社會工作服務
在本文中,討論的是學校的社會政策,針對學校的社會政策,作為社會工作者不得不承擔嚴峻的任務與面臨艱難的挑戰。學校社會工作者可建議相關領導,在高校進行專職人員的培訓或者針對網絡貸款具體事跡進行專題教育:增設專職人員與輔導員,了解大學生生活現狀與面臨的困境,發現異常及時與學校社會工作者聯系,幫助其解決問題。例如,針對大學生資金緊缺可能面臨失學危險時,學校可以為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安全的國家助學貸款,而不是選擇網絡貸款。另外,學校還可加大展覽宣傳、利用校園廣播、張貼橫幅等具體措施來提升學生對網絡貸款危害的認知:針對網絡貸款的利弊分析,學校可組織校園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比如召開主題班會、專題教育等形式來加強學生的防范意識。
(二)學校個案工作服務
從社會工作中的個案工作來看,大學生心理和認知都不完全成熟,而社會工作者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等,運用鼓勵、同理心相關技巧進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針對大學生所處的問題,社工需慢慢引導,分析大學生網絡貸款的利與弊,讓學生做到自決、自主的形式,達到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核心理念。針對大學生網絡貸款的原因,社會工作者可鏈接相關社會資源,動員學校的資源,整合一切所需的資源,幫助解決有真正需求的大學生爭取正規的、合理的貸款,比如去銀行部門辦理貸款。此外,社會工作者也可運用社會支持理論,整合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讓大學生能自主、自決的提升自身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學校小組工作服務
小組工作作為社會工作的一種工作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小組成員的互動、溝通交流來達到小組需求的主要目標,幫助其解決小組共同的問題,實現小組增能的效果,達到個人成長與滿足團體需求。
小組工作的原理、技巧能改善小組成員的問題,也能促進成員間的成長。首先,小組工作的模式有許多,針對大學生網絡貸款,可以選擇社會目標模式與發展模式。運用社會目標模式,主要是關注社會目標為整體與提升自我承擔責任的增強,來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運用發展模式,可以讓成員間互相發泄不良情緒,小組工作者發掘成員間的潛力與優勢,引導成員間獨立思考,達到發展自我成長的形式。其次,針對網絡貸款的問題,小組工作者作為資源鏈接者,應鏈接相關部門或就業指導機構,運用社會工作的優秀視角理論,挖掘成員間的潛力,使小組成員通過自己的勞動、智慧掙錢,而不是借用網絡貸款。然后,小組工作者要針對網絡貸款進行組員整體教育。例如,小組工作者可讓成員收集大量相關資料,召開網絡貸款主題討論、專題教育并讓其小組成員發表意見等:利用小組的形式,開展網絡貸款答題競賽、組織針對網絡貸款進行相關視頻的播放等活動,加大宣傳,提升學生對網絡貸款危害的認知。最后,針對網絡貸款帶來的影響,小組工作者應對成員開展一定的心理輔導,運用團體輔導的方式緩解成員的困擾和壓力:必要時要爭取法律、相關部門等各方的介入。
五、結語
綜上,網絡貸款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大學生的消費需求,短期的校園貸不僅提供了資金來源,同時對于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或是滿足大學生的消費、大學生創業等情況都是不錯的選擇。另一方面,在優勢的同時也是存在巨大風險。如果不理性地處理,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就像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校園貸市場出現了畸形發展,然而,監管趨緊并不代表完全禁止。治理校園貸旨在培養理性的借貸主體,為建設健康的金融市場打基礎、“育秧苗”。因此,大學生既要看到網絡貸款存在的積極意義,更要認識網絡貸款存在的巨大風險,做到理性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同時,也使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得到相應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