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文 阮建雯 楊成 邱萬里 張驥弟 張春雨
摘要:以美國農業合作社為研究對象,介紹了美國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歷程和發展現狀,闡述了美國農業合作社發展的成功經驗在于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覆蓋全美國的農場信貸系統以及合作社自身強大的服務功能。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應充分借鑒美國農業合作社的經驗,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農村金融體系,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功能并拓展產業鏈。
關鍵詞:農業合作社;發展經驗;啟示
中圖分類號:DF41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06-0142-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6.035
Abstract: Taking Americ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as subject,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meric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were introduced,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for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was due to the substantial support of American government,farm credit system covering the entire America and the strong service capabilities themselves. So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of China should fully draw experiences from America,The support of govern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the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should be expand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農業生產大國和農產品出口國,在大宗農產品如小麥、玉米、大豆及瓜果和畜禽產品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美國,農業合作社加工生產的農產品占市場總量的80%,農場中使用的化肥和農藥44%來自農業合作社,農場主所獲貸款40%來自農業合作社[1]。2012年,美國農業合作社總產值為2 347億美元,占農業及農業相關產業產值的31%,是家庭農場產值的1.4倍[2]。可見,美國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進程,也為美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1 美國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概況
1.1 美國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歷程
1.1.1 萌芽期 美國農業合作社在19世紀初開始萌芽,一批乳品合作社在康涅狄格州的歌珊鎮和威斯康星州的雷克米爾斯鎮等地興起,這些乳品合作社的惟一盈利手段是將不易保存的牛奶加工成奶酪,來實現增值出售。而這些最早的奶農合作社還只是局限于所在鎮或者郡縣范圍,且多是曇花一現。
1.1.2 繁榮期 19世紀后期,美國農業合作社開始進入第一次繁榮階段,在“格蘭奇運動”的推動和贊助下,格蘭奇農民協會開始遍布在全美國的農村地區,協會主要通過開設商店向農村社員出售雜物、衣服、一般的農場用品和農業器具[3]。1890~1920年,這段時期全美國出現了大約14 000家農業合作社,與此同時,如美國農場局聯盟之類的農民組織的出現也為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1.1.3 重振期 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大蕭條時期,農業合作社的發展也因此受到極大的挑戰,隨著美國經濟的慢慢復蘇,農業合作社的發展也開始重新步入正軌。美國政府在經濟大蕭條期間,為了穩定農民生活水平,在1933年出臺了《農場信貸法案》,并創建了一系列信貸機構,如農場信貸管理局等[4]。由此,人們對合作社的熱情逐步增加,合作社也開始擺脫經濟大蕭條的影響,繼續保持快速發展。
1.1.4 成熟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隨著商品農業進一步發展,農業合作社的規模和經濟實力進一步擴大和增強,農業合作社之間也開始在更多領域建立協作關系,大型農業合作社應運而生。在此期間,農業合作社的合并和聯盟進一步促進了合作社營業額急速膨脹,而合作社的數量卻明顯減少,表明美國農業合作社正在轉入注重質量的內涵式發展軌道,正式進入成熟階段。由此可見,美國農業合作社能有今天一派繁榮的景象,并非一蹴而就的,也是經過漫長的時間探索而成就的。
1.2 美國農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
1.2.1 美國農業合作社數量情況 據美國農業部(USDA)農村發展司(Rural Development)公布的美國年度農業合作社發展情況報告,2012年全美國共有2 238家農業合作社,其中營銷型農業合作社1 206家,供給型農業合作社911家,服務型農業合作社121家。營銷型農業合作社比例最大,其中又以谷物和油籽農業合作社數量最多。近10年來,美國農業合作社的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但其規模和業務量是增加的,這與美國農業合作社這幾年不斷合并、收購和解散有很大關系。
1.2.2 美國農業合作社業務情況 2012年,美國農業合作社總營業額為2 347億美元,平均業務規模達到1.05億美元,其中大型農業合作社(業務規模超過10億美元)在總營業額上占52.4%,但是其數量僅有31家,占總數量的1.4%,中大型農業合作社(業務規模超過5億美元)在總營業額上約占67%,數量僅占總數量的5%。可見,美國農業合作社的市場份額在逐漸走向集中,集團化發展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總體而言,相比2011年,2012年全美國農業合作社業務總量漲幅達到8.0%,遠超同期美國的GDP增速,可見,美國農業合作社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1.2.3 美國農業合作社社員組成情況 2012年,全美國2 238家農業合作社成員總數為211.2萬人,比上年減少了16萬人。其中數量最多的是供給型農業合作社,共有成員142.1萬人,約為全國農業合作社社員總數的67.3%;營銷型農業合作社成員數為65.5萬人,占總數的31%,其中又以谷物和油籽農業合作社社員人數最大,占全國營銷型農業合作社社員總數的60%以上;而服務型農業合作社成員數只有3.6萬人,僅占全國農業合作社社員總數的1.7%。2003-2012年,美國農業合作社成員數量總體趨勢是逐漸減少,其中只有2004、2010和2011年這3年有小幅度的增加。其中服務型農業合作社成員數量有較小的波動,其他兩類農業合作社成員數量減少幅度較大,這與美國農場數量逐漸減少有直接聯系。
2 美國農業合作社發展的成功經驗
2.1 聯邦政府對農業合作社的支持
2.1.1 立法支持 美國政府對合作社的支持始于立法支持,并于上世紀基本將合作社相關立法完善。早在1922年國會出臺的《卡帕-沃爾斯坦德法》承認了農業生產者自愿地為共同利益組建協會的權利,并為他們提供有限的反托拉斯豁免[5]。4年之后,美國政府又出臺了《合作社銷售法》,進一步為美國農業合作社了提供反托拉斯豁免條款。隨著農業合作社在美國興起,大量農產品涌入市場,為了建立農業合作社自我銷售秩序,1937年美國聯邦政府出臺了《農業營銷協定法》。除此之外,另一部體現了美國政府對農業合作社大力支持的立法是1967年國會通過的《農業公平交易法》,此法首次承認了農民自愿加入農業合作社的強烈需求,并批準了農業生產者可以通過內部協商給農產品定價[6]。
2.1.2 稅收支持 美國農業發展水平長期位居世界前三,為了維持農業在世界上的巨頭地位,美國政府在農業稅收方面一直實施保護性農業稅收政策。農業稅不僅長期低于工商企業,美國政府每年還要投入大量資金來支持農業發展。農民只需要按照國家標準上交所得稅,再無其他稅收。此外,美國政府還為農業生產和投資者提供了多種稅收優惠,例如減稅、延期交稅及免稅等。
2.1.3 技術支持 美國政府還成立了專門的農業合作社發展中心為農業合作社提供各類免費咨詢服務,包括農業合作社運營狀況分析、解讀國家法律條款與政策、技術指導、管理人員素質培訓等。美國政府還編制多種關于如何經營好合作社的培訓資料發放給農業合作社,并為農業合作社社員及管理人員提供免費培訓課程,以提高他們對農業合作社的認識。
2.2 農場信貸系統(Farm Credit System)對農業合作社的金融支持
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充足的金融供給,對美國農場主來說,他們的金融后盾就是覆蓋美國的農場信貸系統(FCS)。美國的農場信貸系統由貸款機構、基金公司、抵押貸款公司和服務公司4大部分組成,極大地滿足了農業合作社、農場主們對長期信貸的需求。貸款機構由3家農場信貸銀行與1家農業信貸銀行組成,其中3大農場信貸銀行為美國50家農業信貸協會提供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基金,農業信貸銀行除了為26家農場信貸協會及1家聯邦土地信貸協會提供貸款基金之外,還可以直接為農業合作社提供融資服務[7]。基金公司通過在證券交易中籌集資金向農業合作社提供貸款服務。抵押貸款公司是在美國政府資助下成立的,農戶們可以在此公司購買抵押擔保證券。服務公司包括農場信貸租賃服務公司、農場信貸金融合伙公司、農場信貸基金會等,分別為農業合作社提供設備租賃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和人力資源管理相關服務等。
2.3 農業合作社專注于拓展服務功能
在當今復雜的經濟環境下,美國合作社已經發展成為能夠提供多種服務的組織,所以,現在的大型美國農業合作社大都具有多種功能。而位于衣阿華州羅爾斯頓的West Central Cooperative(WCC)農業合作社就是這樣一個涵蓋多種功能的集團企業,它通過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方式,實現了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的有機結合,成為農場主走向市場的主要載體。WCC主要負責大豆和玉米的儲存、加工和銷售工作。除此之外,WCC在努力發展自身核心業務的同時,還積極拓展了多種延伸服務,比如農藥、肥料和高質量種子的供給等。在銷售方面,WCC一方面通過完善的售后服務,努力與老顧客保持長期的顧客關系,同時積極開拓新的銷售群體;另一方面,WCC積極開拓新的銷售渠道,如貿易室以及谷物在線銷售系統等[8]。
3 美國農業合作社發展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在美國農業合作社的發展過程中,美國政府發揮了重要作用,從財政、立法、稅收及技術等多方面對農業合作社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與美國政府相比,中國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支持仍然存在力度不夠、措施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中國政府應該在財政支持、信貸支持及稅收優惠等方面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3.1.1 財政支持 在財政支持方面,相關政府部門應優先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建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和人才培訓等方面;各級政府用于發展農業經濟的資金項目應優先劃撥一部分安排給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部門也可以通過設立一個專項資金來聘請一批專業人士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專業性指導。
3.1.2 信貸支持 在信貸支持方面,農村金融信貸部門應適當放寬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貸款抵押擔保條件,并允許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土地、產品及器械設施等作為擔保獲得貸款。為了吸引信用社更多地進入到農村,也可以允許信用社適當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利息,這部分高出的利息可以由政府出資補償給信用社。
3.1.3 稅收優惠 在稅收優惠方面,對一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可實行免征增值稅政策,如經營原始農產品、整理、初級加工和包裝等不改變產品外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從事農機、排灌、植物保護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免征營業稅;最后,對農業企業酌情減免增值稅。
3.2 建立農村合作金融體系
從美國農業合作社的發展經驗可以看出,合作社要發展必須有足夠的資金,而美國的農場信貸系統(FCS)為農業合作社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金融后盾。目前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普遍存在內部融資困難、外部融資不理想的問題,因此必須盡快建立并完善農村合作金融體系,以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缺乏發展資金的問題。
3.2.1 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方式 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模大小、實力強弱,靈活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方式。對于規模相對較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來說,可以幾個合作社聯合將政府的補貼資金集中起來,組建微小型擔保公司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信用擔保;而對于有一定資金基礎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來說,可以組建專業的合作社擔保公司,將注冊資金存入農村信用社,并以此為擔保金并獲得幾倍于擔保金的貸款[9]。
3.2.2 組建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 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是一種以自發組織形式存在的民間金融機構,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密度高的地區組建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貸款。相關政府部門應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村資金互助社從各大銀行融入資金,并允許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共同持股的形式,集中和保護社員的股東權利[10]。
3.3 專注于產業鏈延伸——以江蘇省吳江市桃源鎮眾誠鴨業合作社為例
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大部分處于產業鏈松散狀態,但是也有少數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做全產業鏈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的盈利水平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11],江蘇省吳江市桃源鎮眾誠鴨業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眾誠鴨業合作社以鴨為核心進行整合,在不到10年的時間將合作社規模擴大兩倍,大幅度地提高了合作社的經濟效益。為了解決鴨苗孵化成本高、銷售難的問題,眾誠鴨業合作社興建了自己的養殖場;隨著合作社的規模進一步擴大,購買飼料的成本增加,眾誠鴨業合作社又興建了自己的飼料廠,大大降低了飼料成本。2008年,眾誠鴨業合作社創辦了一家深加工企業,將合作社養的鴨加工包裝,拉長銷售周期,既解決了鴨的銷售問題,又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如今,眾誠鴨業合作社效益穩定,并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有效地抵御了市場風險并提高了盈利水平。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做好核心業務的同時,應該積極向上下游延伸,像眾誠鴨業合作社一樣,做全產業鏈以提高合作社盈利水平和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 邵喜武.美國農業合作社發展的成功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3(1):3-5,11.
[2] 程 波,吳建國.美國農業合作社發展的結構、特征及對中國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6(8):26-32.
[3] 王 芳.當前中美農業合作社比較及啟示[J].宏觀經濟管理,2012(9):87-89.
[4] 郭紅東,錢崔紅.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發展與啟示[J].農村經營管理,2004(5):15-18.
[5] 李 健,阮建雯.美國農業合作社的研究[J].世界農業,2013(12):145-148.
[6] 苑 鵬,劉鳳芹.美國政府在發展農民合作社中的作用及啟示[J].農業經濟問題,2007(9):101-106.
[7] 黃祖輝,梁 巧.農業合作社的模式與啟示:美國、荷蘭和中國臺灣的經驗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8] 彭成婭,謝元態.美國財政金融對農業合作社發展的支持及啟示[J].中國集體經濟,2011(4):237-238.
[9] 毛 飛,王 旭,孔祥智.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服務供給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軟科學,2014(7):26-39.
[10] 程恩江,劉西川,張建倫.農業合作社融資與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發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11] 彭青秀.基于農業產業鏈視角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研究[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6(1):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