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文 劉偉森
摘 要: 將建筑設計及抗震設計有機結合是實現建筑物抗震設計要求的必然選擇。我國目前建筑抗震設計技術水平不足,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闡述了建筑抗震設計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建筑抗震設計中易出現的問題,希望有助于提高我國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證建筑質量,為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一點理論支持。
關鍵詞: 建筑抗震設計;建筑設計;作用
引言:最近幾年的建筑行業有了蓬勃的發展前景,隨著社會改革和進步,同時也為了適應現在社會的需要,許多建筑的高度也在逐漸增加,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辦公還是住宅,眾多建筑隨處可見,涉及的種類多,而且還有人口密集和設備多的優勢,同樣問題也隨之而來,如果在建筑過程中,沒有對建筑的抗震結構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設計,如果地震來臨,那社會將是一片慘淡的景象,還會帶來無法估計的經濟損失,危害社會居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所以建筑設計在建筑中是十分重要的。
一、抗震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性
地震災害是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同時也是對建筑工程結構傷害最大的危害,如何提高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已經成為困擾眾多建筑結構設計人員的難題。在人類史上,發生的地震災害都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等。隨著全球化、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加快,許多國家、城市高層建筑的數量不斷的增加,城市人口密度也在不斷的增加,過多的人和財富都集中在一個區域,一旦該區域發生地震災害,其在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現階段的科學技術手段并不能夠完全準確的預測地震災害的方法,并且也沒有相應有效的防止對策。針對地震這種不確定、危害性的大自然災害,世界各國的地震工程界都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如何利用現有的抗震思想和技術降低地震給建筑帶來的損失。目前,全球90%以上的國家進行建筑抗震設計堅持的原則為“小震不破壞建筑結構、中震建筑可加固、大震建筑不倒”,該抗震原則的廣泛推廣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但是,在小、中地震災害發生時,會導致出現建筑部分結構功能喪失的現象,由于建筑內的技術裝備、裝飾等費用超過建筑結構本身的費用,其造成的經濟損失是不可估量的,由此可見加強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重要性。
二、建筑抗震設計中常見問題
1 建筑高度超過建設規定
在我國,對于建筑的高度也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各建筑施工單位應該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進行建筑施工,但是有很多建筑企業自身存在很大的問題,為了更大的經濟利益或者一些其他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限制建筑的高度,這就直接導致了很多建筑出現了超高的情況,這就直接導致了建筑抵抗外力的能力下降,一旦發生地震,這些超高的建筑很容易發生變形和破壞,直接降低了建筑本身的抗震能力。
2 地基選擇中的問題
現在的城市之中,各種生活資源在逐漸的減少,并且呈日益緊缺趨勢,一些房地產商正是看準了這一趨勢,在建筑過程中不按照要求進行建筑的選址,只考慮到建筑的商業價值,俺沒有對建筑周圍地區的環境和土壤進行詳細的分析,也沒有充分了解地質的抗震能力,我國對建筑的選址也有相關的要求,一定要選擇開闊、平坦、地質堅實,均勻的土地作為建筑的基礎,避免在地震多發區建設房屋。
3 材料選取中的問題
在建筑過程中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基本條件,并且對建筑的抗震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并且有些地區屬于地震高發區,在這些地區進行建筑時更加需要的是嚴格和謹慎,這目前我國的建筑之中,所選擇的原材料主要是鋼筋和混凝土,這種建筑材料經過多年的實踐驗證,如果在建筑過程中如果出現不合理的設計,這會直接導致建筑的直接變形和扭曲,如果僅僅采取小剛度鋼框架方法,不僅說起作用有效,但是會加重建筑的負擔,采取相關措施提升混凝土筒剛度以及完善其伸臂結構,通過建設加強層來達到增強其側移能力。
4 強度不足的抗震設防烈度
社會在逐漸進步,傳統的建筑結構設計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社會的需要,很多居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的技術進展相對緩慢,在建筑的設計安全標準中,在抗震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合理的抗震設計,如此一來能夠在強制規范情況下切實有效地提升建筑抗震性能。
三、完善建筑抗震設計的對策
1 合理選擇建設位置
我國對建筑的規定都是經過詳細的分析和研究的,所以在建設前,一定要綜合考慮周圍的環境以及抗震能力,要站在安全合理的角度思考建筑問題,不要一味的被利益沖昏頭腦,而讓廣大居民用戶在有巨大安全隱患的建筑下生活,在建筑的選址中地質要符合建筑要求,有一定的緩解地震能力,建筑的周圍也不能有威脅建筑,如:石油、汽油儲存設施、變電站等等,另外,建筑的高度一定要符合國家的標準,不要私自做決定進行加高,才能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2 科學設計限值控制
抗震設計的限制控制是建筑設計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在設計房屋的樓層數量和建筑高度時,部分建筑在寬度、高度或層數等方面超過規定的標準,給建筑抗震設計造成了一定影響,不利于保證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因此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要想保證建筑抗震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完美融合,需要科學有效設計限值控制。如選用鋼筋混凝土作為建筑框架結構材料時,其高度需要低于45m,框架抗震墻的高度不得超過10Om;以磚房為底層框架的房屋,其建筑層數應低于5層,高度應低于16m;對于粘土磚等對稱建筑而言,其防裂度為8時,總高度不得超過1sm,建筑層數低于6層。
3 加強節點與構件的質量
細部節點與建筑構件的質量直接決定著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因此加強節點與構件的質量十分之必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許多新技術和新材料都被廣泛應用在建筑工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節點與構件的抗震性,能夠確保建筑物的穩固叫。例如:玻璃幕墻在建筑內飾中的應用,其能夠強化細部節點的鏈接強度,避免建筑物在地震中發生形變,甚至在大型地震中可脫離建筑物,從而降低地震造成的傷害;建筑室內裝飾中的吊頂設計,其能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與美觀性。
5 加強設計人員隊伍建設
我國的建筑在發展之中,雖然發展的時間較慢,但是缺乏的卻是專業的建筑設計人才,尤其是抗震建筑方面,我國需要適當建立建筑抗震行業協會,有計劃的培養專業人才,實施人才素質培訓工作,才根本上解決問題,提高設計人員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選拔專業的設計人才,提高設計隊伍的整體水平,通過互聯網平臺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抗震設計方法和經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去其他國家進修,提高自身的抗震設計知識,走進實際的建筑工地,對建筑的抗震問題進行實際的考量,充分了解整個施工的進度和過程,增強對建筑的整體設計。
四、結語
總之,建筑設計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為我國經濟建設速度的加快帶來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我國房屋設計過程中的高度和體積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作用,為減少地震影響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容易產生建筑物變形的問題。因此,需要將建筑設計與建筑抗震設計有效地結合起來,增強建筑物的實際抗震性能。
參考文獻
[1] 鄭夢龍.談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重要作用[J].山西建筑,2014,40(11):44-46.
[2] 韓娟娟.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重要作用[J].四川水泥,2014,(10):86-86.
[3] 程新波.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14):33-34.
[4] 陳遠松.簡析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重要作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