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特點與微創治療與優勢的臨床觀察。方法:選取我院在2013年到2014年期間所收治的共計100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對100名患者的臨床表現,傳統的治療效果、接受微創治療之后的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同時對高血壓患者的意識狀態、出血位置特點、出血量等進行綜合分析,對比分析微創治療相比于傳統治療方面的優勢所在。結果:從臨床表現上為偏癱,人群評分為8±1分,占比重為36%。多數人群呈現出神經功能缺損,占比重為64%。出血位置為基底節區,出血量范圍在13-26毫升,伴有多種并發癥。經過對比分析,微創組的臨床治療情況要顯著高于對照組。結論:了解高血壓出血疾病的相關臨床特點,及時的進行微創治療往往能夠有效的提升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普及。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特點;微創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1-03--01
高血壓腦出血在傳統的治療過程中多數都會采用內科保守治療方式以及外科開顱治療方式進行,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往往治療效率不盡人意,部分的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往往會出現神經功能的損傷,嚴重的影響到患者的身體機能等。隨著當前階段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通過微創治療方式進行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效果顯著提升,通過微創技術能夠顯著的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但是由于微創技術在當前階段不具備規范化、標準的治療標準和有關規范,因此需要進行一定的臨床檢驗來確保其效果。本次課題研究主要選擇我院2013年到2014年期間所收治的100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對象,對比分析傳統以及微創治療方式的優缺點,具體資料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3年到2014年所收治的共計100名患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人數63名,女性人數47名,年齡在33歲到81歲之間,符合相關標準規定的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將其按照隨機分配的方式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兩組在年齡、性別方面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具備可比性。
1.2 資料的收集 根據患者在實際臨床表現出來的意識狀態特點、出血的位置、出血量以及神經功能缺損的情況等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與探究。
1.3 治療方式 微創組50名患者主要采用微創方式進行治療,治療方式如下所示;50名患者采用微創血腫清除術,在手術之前對患者腦出血的具體情況進行內科的診斷和治療,同時給予相應的甘露醇等鎮靜對癥處理。同時采用CT檢查,對患者出血量最多的部位以及接近顱骨最小距離的位置進行CT掃描,將患者最適合鉆顱點標注,并且測定血腫中心距離以及鉆顱點的具體長度。在實際的手術過程中應當首先采用常規消毒處理,在體表進行局部的麻醉,通過微創技術達到患者的血腫中心部位,將穿刺針丁口密封后,將血腫液態進行抽取,插入血腫粉碎針反復沖洗血腫腔,每3h一次,血腫清除90%以上可將針刺拔出,在完成初步的治療之后,用CT掃描進行檢查,同時及時的調整相關的穿刺針,將血腫的具體情況進行確認。
對照組的患者在實際的治療的過程中采用傳統的治療方式,直接進行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將二者的相關指標進行記錄。
1.4 療效平均標準以及觀察指標分析
完全治愈:患者經過治療之后,相關癥狀完全消失,并且后期恢復效果良好,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顯著進步: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具有一定的恢復,但是恢復效果不夠完善徹底,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無效: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的高血壓腦出血癥狀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并且由于手術的遺留癥狀造成了后期恢復問題。將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接受的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以及神經功能缺損指標進行統計和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將所收集的有關數據資料采用t檢驗,SPSS18.0進行統計學處理,同時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特點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臨床表現上主要為頭疼、嘔吐等癥狀,同時伴有中樞性偏癱、感覺障礙以及精神行為異常等問題。患者出血位置出現在基地節點、丘腦、小腦、腦干等部位,出血量在小于15ml、15到20ml、20到26ml的患者分別為24例,55例和21例。患者在經過診斷之后,存在一系列的并發癥如肺部感染、多臟器功能的衰退,營養不良、消化道出血以及腎衰竭等。
將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在臨床手術時間、神經功能評分、住院時間以及血腫清除效果滿意度上進行數據資料的對比,具體的指標如下所示。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又稱之為出血性腦卒,是高血壓的一個嚴重并發癥,往往對于患者的身體影響是非常巨大的。[1]在本次課題研究過程中,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偏癱,同時患者意識較為模糊,存在較為嚴重的神經功能缺損,主要的出血部位位于基底節區,患者在實際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出血量在13ml到26ml之間,往往存在多種并發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往往會導致嚴重的死亡率以及致殘率,而與患者死亡率、致殘率相關的便是患者腦出血的具體部位以及具體的出血量。因此在進行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過程中應當結合有效的正確的方式進行綜合治療。本次課題研究采用微創治療方式與傳統治療方式相結合的模式,通過微創手術配合CT掃描精確定位具體的病灶位置之后,穿刺過程損傷大大降低,[2]對于患者的創傷面積顯著降低,而且定位精準,能夠在手術的過程中有效的避開大出血的范圍,同時對患者的腦部組織、腦部血管的損傷降到最低,不容易出現滲漏、感染等現象,對于提升患者的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效率、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顯著的意義。并且最為關鍵的是相比于傳統的開顱治療方式來看,通過微創治療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在手術完成之后后期的恢復時間,由于并發癥較少,因此對患者的后期影響不大,往往患者接受治療之后短期內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恢復。[3]
在本次課題研究過程中,主要對高血壓腦出血的微創手術進行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其臨床治療上可以替代傳統的開顱手術,在整個手術的過程中,微創手術的患者出血量要顯著的低于常規開顱手術的患者,同時患者在經過微創治療之后,配合常規物理性藥物治療等往往能夠有效的穩定患者的生命體征。在進行高血壓腦出血量較大的患者治療過程中,則應當采用急診常規開顱去骨瓣減壓術。
在本次的課題研究過程中,筆者針對傳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效果進行了綜合的分析與探究,發現常規治療手術操作難度較大,風險性非常高,而且尤其在進行高齡患者的開顱手術過程中,往往患者的身體機能大大降低,腦部的相關結構出現一定的變化,手術的突發情況非常多,非常容易造成老年患者的死亡等。而且在手術完成之后,往往患者需要承受較長時間的恢復時間,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術治愈效率。[4]
綜上所述,在進行臨床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過程中,應當采用微創手術進行治療,同時在手術的過程中應當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護理工作,降低患者在手術期間所出現的不安、緊張心理,使得患者能夠以一個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的治療。微創手術在臨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上具有低風險、高治愈率的優勢,在未來的臨床治療上值得進行推廣和普及。[5]
參考文獻
陳德福,劉和龍,馬雪峰. 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特點與微創治療優勢臨床觀察[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2):162-163.[2017-08-24].
符慧芬,于正濤,翁秀珍,陳才奮. 微創穿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術后顱內感染的臨床特點及預防對策[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6):4051-4053. (2014-08-06)[2017-08-24].
王超,馬定軍,崔玲偉,李騰宇,朱蔚東. 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特點與微創治療優勢臨床觀察[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21):3962-3963.[2017-08-24].
湛金梅,岳力強,洪素妹,岳立鋒,劉春玲,王力偉,李學良. 臨床護理路徑在微創穿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療效觀察[J].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3,16(12):2068-2070.[2017-08-24].
張國海,單春格,辛和平,王麗紅,江雷振. 小骨窗微創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觀察[J]. 中國實用醫藥,2012,7(02):82-83.[2017-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