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淮
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和思考
楊 淮
(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隨著信息化教學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本文結合自己教學的專業和課程,旨在探討高職院校教育中如何有效地開展信息化教學。
關鍵詞: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傳統教學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信息化教學模式旨在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的重要作用,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督逃畔⒒臧l展規劃(2011--2020)》中指出:“要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眹医逃繌?012年開始舉辦“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網絡課堂、微課、幕課、翻轉課堂等概念不斷涌現,有的老師疑惑:“信息化教學普及后,學生都在網上學習,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老師就要失業了呢?”其實不然,傳統教學方式在中國有上千年的歷史,它的優點是信息化教學無法取代的,傳統教學和信息化教學二者如何有機結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思考的問題。結合我講授的《公路勘測設計》這門課,談談我對信息化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的幾點思考。
一、信息化教學現狀。加強教育信息化,是實現高職教育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教育信息化是衡量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對增強辦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教育部提出了堅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入融合的理念,要求高職教育深入、普遍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模式創新。反觀當前各高職院校信息資源、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現狀,信息化教學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高職信息化教學包括基礎設施、信息資源、應用整合幾個方面的不同內容,目前我校已經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但是在信息資源、應用整合方面,仍然還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課件、動畫、視頻、微課等信息教學資源比較匱乏。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從2012年起每年都在舉行,省級的微課大賽也舉辦了好幾屆,各高職院校也比較重視信息化教學,投入資金和技術支持,號召教師積極參與。但大部分教師僅是為了參與比賽,真正將信息化教學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且達到深度融合的很少,而且參加比賽的作品都要按評比的相關標準來制作,一些獲獎作品真要應用在實際教學中未必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二、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和課程特點,做好教學設計。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本科院校學生比較而言,基礎知識薄弱,計算能力稍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接觸到“翻轉課堂”這個概念后,我也曾嘗試過在課前制作好文本、PPT、動畫、音視頻等課件,上傳在平臺或QQ群,讓學生預習,帶著問題來聽課,但因高職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不強,加之部分專業知識學習起來確實有難度,因而收效甚微。于是如何結合課程特點,做好教學設計,有效運用信息化教學的手段,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就成了老師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哪些內容適宜采用視頻、動畫教學,哪些內容適宜采用實驗的方式,哪些內容適宜傳統板書講授,要做到心中有數,不可盲目。有的課程在課堂教學當中,大面積使用媒體教學可以更好地詮釋課程內容,有的課程則不然。結合我講授的《公路勘測設計》這門課而言,專業性較強,與《測量學》、《路基路面工程》、《畫法幾何》等其他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聯系緊密,而且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計算,對計算能力偏弱的高職學生,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理論教學過程中“講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一些原理性的、計算性的內容還是以傳統的粉筆書寫、畫圖講授為主;對于一些黑板上無法展示的內容,如隱蔽工程、三維體、抽象的知識或生活中接觸不多、不常見的內容,就須輔之以圖片、動畫等多媒體課件;對一些實際操作性的內容,可事先錄制好視頻。比如平面設計這一章的講授,會穿插大量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直線、圓曲線、緩和曲線的設計; 講到“展線”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因為比較抽象,會用動畫給學生演示什么是展線;講到“選線”這個知識點時,會用一個事先錄制好的視頻給學生看,讓他們了解選線的過程,然后再讓學生到工地上實訓,進一步強化相關技能。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熟悉本門課的內容,還需要針對每一門課程的不同特點,做好教學設計,制作與課程特點適應的課件或動畫、音視頻等來輔助教學,傳統的黑板教學和多媒體課件穿插、結合,能更好地闡述課程內容。
三、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平臺。隨著網絡和手機的普及,部分學生上課玩手機似乎已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如何把手機在課堂上有效地利用起來呢?我?,F已開通了《學習通》,了解到有些學生已經在使用《學習通》學習選修課后,我要求學生在手機上安裝好學習通的APP。教師在上課前把相關課程內容上傳到該平臺上,學生可在該平臺上進行預習、復習、練習等環節。以往點名都是使用傳統方式,這樣占用了不少課堂時間,為了不影響教學進度,所以老師不可能每節課都點名,于是小部分愛逃課的學生就有了可乘之機,有了學習通后,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手勢、掃二維碼、拍照等方式簽到,一分鐘內即可完成,節約了時間,又可即時統計出缺席學生名單,掌握學生動態。此外,在課堂上老師講授完一個知識點后,會出一些相應的題讓學生自己練習,以鞏固所學知識,以往都是學生做完練習后以紙質作業的形式交給老師,老師批改登記后又把作業發還學生并講解。有了學習通后,我會把練習題通過這個平臺以簡答、填空、選擇、判斷題等多種形式發送給學生,學生完成作業后在該平臺了提交作業,老師只要在里面輸入了正確答案,即可自動批改并給出成績,并可統計出哪些學生沒交作業。這樣大大提高了效率,節約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四、信息化教學在課堂外的應用。除了現在廣泛使用的PPT外,教師還可以充分運用Camtasia、Easystetch、Focusky等豐富多彩的軟件,針對本門課程的難點或重點,制作出相關的課件或視頻,上傳到平臺上,要求學生事先預習或課后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加深理解。我?,F已全面覆蓋WIFI,學生可隨時隨地拿出手機、電腦上網,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教師從平臺上的統計數據也可看出學生對哪個知識點播放量較大,說明學生對本塊知識學習有難度,于是可以有針對性地在課堂上重點講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可在平臺上留言或向教師咨詢。這樣,學生和教師雙方有效互動,充分提高學習效率。
五、教師加強學習,及時更新課件及信息化教學內容。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出現,以及相關的標準、規范的更新,作為老師要關注本專業及課程的動態和發展,及時調整講授內容和課件。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切忌“一本教案走十年”。除了專業領域的學習外,老師同時也要積極學習信息化教學的相關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一旦課程內容或標準規范變了,要及時更新網絡平臺的上內容。在開展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其實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專業知識外,還要能夠熟練使用PPT、動畫制作、視頻錄制、圖像處理等多種技術,在準備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后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
六、信息化教學的適度使用。目前信息化教學開展得紅紅火火,但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它也有自身的缺陷和局限性。信息化教學起的只是輔助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講授知識外,還要注意調節他們的學習注意力,并及時地反饋糾正,這也是教師的主導作用的體現。教育技術先進并不等同于教學先進,把一些應該實操演示或板書講授的內容非要做成三維動畫或視頻,甚至整堂課的每個環節全部用PPT來展示,實際上只是“花架子”。教師要結合自己課程特點開展信息化教學,把握好老師的主導作用和計算機多媒體的輔助功能,切勿本末倒置。就我所在的公路與橋梁專業而言,不少課程并不適宜大量使用多媒體,老師不能只注重制作技巧的學習,盲目追求課件形式的精美,而是必須以先進的教學觀念為指導,堅持啟發式、交互式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信息化教學也逐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不僅要提高專業技能,完善教學理念,同時也要學習信息化教學的各種方法,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方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出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結合的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