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敏
摘 要:個性化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個性化教學”就是要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并通過教學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對個人全面發展的追求。同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獲取信息,實現知識、能力和人格的協同發展。美國學者卡羅爾指出:個性化教學是“在學習者個性特征與學習環境之間努力達到的一種平衡,也就是說,它是學習者個性特征與所學知識、行為方式、概念、學習環境、激勵系統及習得性技能之間的一種合理匹配。”這種“合理匹配”實質上就是教學策略,是為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而所采取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多種教學手段、行為的整合與優化。
關鍵詞:教學;語文;學習方法
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實現個性化教學,充分突出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差異,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獨立人格的塑造。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全面了解和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內心情感,對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法和特點,老師要用寬容、客觀的心態去面對,在明確自己肩上教育重任,積極培養國家所需人才的同時,也要在不斷的學習中提升自己的專業、道德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主動的與學生以朋友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和陌生感,還能有助于老師更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內心情感和個性特點,從而老師可以更好的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針對性的鼓勵和引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
現代教育強調語文教學應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現在大部分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的思考必須與老師的答案一致,這樣的課堂不但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也使閱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因此,有必要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教學。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在小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對自己教學方法的不斷反省和思考,然后在發現問題的同時改進不足,這樣才能在開闊教師自身眼界以及知識面的基礎上,利用創新化的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增強課堂教學中的活躍度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促使學生知識面的豐富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利用簡單、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增強對課堂教學的掌控程度,還能使學生都處于整體、統一的管理之下。然而個性化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既需要老師傾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要老師加深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理解。但是,因為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想法以及個性特點,因此為了更好的施展教學方法以及展開教學活動,老師就必須通過對學生的全面、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在不斷的認真觀察和創新探索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采給與針對性的意見和實用性的指導,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才能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特點的進步和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真正處于主體地位是學生自身。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不能只是單純的、簡單的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而是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幫助學生養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法,然后引導學生將掌握的學習方法融入到學習的過程中,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學習方法的實際應用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不斷提高。而對于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養成,老師可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加以培養,如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慣常使用的學習方法都大不相同。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提前認識和了解,有些學生習慣大聲的朗讀,有些學生習慣默讀全文而還有些學生習慣大致瀏覽一遍,然后通過將課內、課外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了解。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方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積極地引導,給與學生參考性的意見和指導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在加強對自己了解的同時,養成適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老師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單一的依賴教材進行教學活動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進步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樣就要求老師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和例子,通過將課堂理論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加強學生對課外知識的認識和積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拓展和延伸學生的知識接觸范圍,積極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還能促進學生廣闊性、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從而豐富學生的課外積累。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除了要加強對學生課內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學生個性化課外知識的積累。在日常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因此老師通過對生活實際的靈活、充分運用,不僅可以提升語文教學課堂的高效性,還能為學生今后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有意識的加強對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培養,而培養學生個性化思維能力是創新性思維能力養成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發揮自身學習的主動性,而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性的思考習慣,從而使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思維方法。此外,老師也可以利用開放性的思維題目的布置,使學生在獨立完成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內在潛能。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不僅需要老師提升自身個性化的專業素養,還需要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在師生共同進步、努力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以及個性化特點的培養和發展。
個性化教學不只是理論,更重要的是實際。而教師的素質是關鍵。語文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高尚的師德,而且還應具備全面、精深的語文專業知識,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完備的教育科學知識,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營造協調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潛能得到開發,個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