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建鈺
(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金禧小學,廣東韶關 512700)
2017年,我校作為乳源瑤族自治縣“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基地學校,筆者也作為實驗教師,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深有感悟。目前,我校的教學質量整體水平不高,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教師對教材理解不到位,學情把握不準。二是在教學方式上,課堂仍是講堂,滿堂講、包辦課堂的教學方式沒有得到有效改觀。三是在課堂結構上,教、學、練的時間比例不合理。四是在課堂管理和評價上,調動學生課堂參與度不夠。筆者認為,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可以使以上問題得到明顯改觀,因為它不僅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更是一種理念,是從“完成任務式的教”“學生被動性的學”到“關注教師有效的教”和“關注學生有效的學”的轉變。這種教學模式,其實是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強調在教學中必須要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之后,要用合理的方法將問題指出,并進行相關的糾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的自主意識得到尊重,主體地位得到保障,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得到優化,最終實現學生素質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依據教材設計系列問題線索或導學案(自學提綱),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當堂實施訓練與檢測,及時反饋矯正學習效果,從而促進課堂三維目標達成的一種教學策略體系。將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良好發展,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效果也是比較明顯的。“自主學習、先學后教”“合作交流、互學互助”“以學定教、當堂達標”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所在。在教學中應用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且讓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在教學中能夠掌握好教學重點,也能夠充分地實現教師在課堂中采用少講、精講的教學策略,然后留下更多的時間供學生進行思考和自主學習[1]。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環節是:一是明確課堂的教學目標,將課堂的教學目標在學生的面前清楚地呈現出來,學生就會有一個清晰的思考方向,在學習中就能夠有針對性了,也會明白主要的學習要求以及學習任務。二是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自學。在教學的工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己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是什么,要怎么學才能夠更好地掌握。三是讓學生進行自學,自學是一個關鍵的學習環節,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就能夠進行思考。這一過程也是學生練習解題的過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并和他們進行溝通,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四是教師檢查學生自學的成果。檢查學生自學的成果其實也就是起到了監督學生學習的作用。教師在這一環節中能夠清楚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能夠及時地將學習情況做出反饋。五是引導學生更正。教師在這一環節中要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合理運用所學的知識。
先學,就是引導學生先進行自我學習。首先,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要求學生去學習,并不是讓學生盲目地去學,而是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其次,在學生自學的時候,教師要做好自學指導工作。在學生自學前,教師提出明確的學習指令和要求,即在自學的時間、內容、方法以及要求上做出明確的規定,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學什么和怎么學。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編寫成導學案,或者設計成具有思維含量的自學提綱。學生自學的同時,教師巡回指導答疑,并摸清各類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況,為下一個環節的“以學定教”打下基礎。學生自學時還要做好學法指導,如在自學時遇到不懂的地方寫在自學筆記上記下來,準備在課上向教師、同學請教,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高自學的質量[2]。最后,教師要在學生自學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巡視,在巡視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當學生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有效的提問讓學生達到解題的目的。通過學生的學,教師的導,學生就會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五年級數學《分數基本性質》時,筆者設計了以下導學案:
(1)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你能得到一組相等的分數嗎?(教材72頁主題圖)
我發現了:通過觀察,這三個長方形大小( ),并且涂色部分大小也( ),雖然三個分數分子和分母不一樣,但這三個分數( )。
(2)觀察這幾組分數,你能得出什么結論?(交流探討,探究規律)

從左往右看或從右往左看,分子分母按照什么規律變化,分數的大小怎么樣?
(3)與同伴說說你的發現。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的自學引導,學生就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分數基本性質,完成了學習任務,提高了自學的效率。
后教,是以學生在自學、互學環節中產生的問題為中心,以學定教,確定導的對象、內容、形式和方法。在后教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以下三點內容:第一點是教師要準確分析學生自學的成果,還有自學中遇到的難題,以及學生不能解決這些難題的真實原因,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掌握好主要的教學內容和選定恰當的教學方法。第二點是教師要明確教的要求,在教的過程中不能只是給學生提供問題的答案,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找出規律,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掌握解題的方法。并且教師在這一過程要提醒學生有效防止一些可能會存在的問題[3]。第三點是教師要明確教學的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進行包辦代替。這一環節更多的是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匯報,講出自己的解題思路,遇到問題了可以是同伴進行點撥,也可以是教師進行點撥,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能夠將知識點進行鞏固。
例如,學生在求三角形的面積時,計算中很容易忘記除以2,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找出問題的關鍵點:“底乘高求出的是什么的面積?如果一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底等高,那么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多少?要求出與平行四邊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怎么辦?為什么要除以2?”這個過程中,教師配合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進行演示。教師不輕易地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通過設置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領悟。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三角形的面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學生遇到問題了再引導學生自行糾正比教師單純的說教效果好得多。
練學,即當堂訓練,是根據課堂學習目標,設計檢測、鞏固的習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以檢驗目標達成程度和反饋學習效果的課堂學習活動。當堂訓練可以鞏固知識點,還可以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讓教師能夠了解到學生在哪些方面存在著不足,并且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從而找到解決的方法。當堂訓練要關注好兩個問題:一是當堂達標檢測題的設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練習設計體現層次性,應有適當的坡度與密度,適當進行變式訓練,要讓全體學生都練有所得,以滿足不同學生對學習的需求,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數學思想。二是拓展應用習題的設計。要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逐步拓展、延伸,才能促進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施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補學”環節。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師評,及時反饋,查漏補缺。這一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知識,利用“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這節課的學習中,說說自己的表現或是同伴的表現,哪些方面還需加強?”等形式讓學生梳理總結,發現存在問題,進而確定今后努力的方向。學生在反思中實現知識的內化,在總結評價中提升自主學習的策略。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就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重視了學生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朝剛.小學數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探究[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7,(09):46.
[2] 王丹,姜暉.小學數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J].生活教育,2015,(13):86-87.
[3] 徐潔.小學數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淺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