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摘要】學校管理是學校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它是學校管理者在一定社會環境條件下,遵循教育規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帶領和引導師生員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資源和條件,有效實現學校工作目標而進行的一種組織活動。
【關鍵詞】新課程 學校管理 人性化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038-02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開,學校的管理要適應教育的發展,適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現代中小學校長要探索“以人為本”,實現“人性化”管理的管理模式。衡量一個校長是否真正在提升學校教育質量,關鍵是看他能否在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體現人文關懷。
一、一切管理活動,都是以人為主體的組織協調活動,對人的管理始終是管理的基本內容。
學校是基于知識的教與學的文化組織,學校管理的本質是一種人文管理,所以校長必須對每一位成員實施人文關懷,要不斷地提供優質服務,滿足每一位教師的“最近發展區”的內在需求。
二、校長是學校管理中眾多因素的組織者、指揮者和激勵者。
校長應該成為民主、平等、公正、和諧、健康的學校人際關系的創建者和維護者,應當成為全體師生員工最知心的朋友。
1.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但他首先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做校長期間,每天早晨八點整到學校走廊去迎接上學的孩子們,整個白天都用來做班主任工作,上課或聽課,晚上則整理筆記。在任校長的三十年時間里,他跟蹤觀察和研究不同家庭的學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期的各種表現,對3700多名學生作了觀察記錄,始終親自帶著四五個“最難教育的學生”,重點觀察和教育。每天在校門迎接學生,每天聽老師的一節課,關注一名困難學生,觀察記錄一次學生的言行,撿一張廢紙,換一個燈泡,擰一顆螺絲釘,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卻包含深刻的教育價值。
2.教書育人離不開一個寬松和諧的育人環境。教職工的內在動機和歡樂是學校改革的根本動力,而內在動機不是靠管出來的,是靠管理者去創設氛圍,把內在的動力激發出來,使干部與教師心靈相聚,心情舒暢,讓大家感到集體的溫暖,干起工作來歡心、舒心、齊心、同心。在這個氛圍里,講民主、講公正、講平等,就是對差異的尊重。講差異,就是對人的個性張揚。讓大家在這個群體中,不斷地調整自我,完善自我,從而形成對學校的認同和歸屬。
三、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是一個社會理念的載體,是踐行新課程的第一人,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工程師。
1.校長要一切著眼于師生員工,一切依靠師生員工,校長更應尊重教師、信任教師、理解教師、關心教師、愛護教師、解放教師、贊賞教師,采用民主、平等、和諧的管理模式,讓每位教師奮發向上,勇于開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校長要樹立“服務”意識,而這種服務意識,不僅僅體現在學生身上,更要體現在教師身上,甚至服務于教師比服務于學生更多,因為服務學生最終還是通過教師得以體現。關心教職員工的生活,為教職員工解決后顧之憂,改變學校的生存環境,改變教職工的清貧狀況(這里的清貧指的是教育理念、知識結構、教育能力、生活待遇清貧),提高學校的文化品位,為教師創造寬松、愉悅、舒適的工作條件,讓師生感受到生活的快樂、群體的溫暖。
2.在教學中要做到“五放手”:(1)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2)課本放手讓學生閱讀。(3)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放手讓學生討論。(4)教學中的問題放手讓學生解決。(5)結論和概念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和構建。通過這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讓同學們動口動手,手腦并用,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和學習技能,教學效果明顯。我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實施“主體性目標教學模式”,并不斷創新和建立富于個性風格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校長對教師的管理,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加壓力提要求,要在校園里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讓教師心情舒暢地工作。
在這個環境里教師相互間是信任、關心、支持、協助的,在這個環境里,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校與家長之間是和諧的、融洽的、相互的關系。在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心理環境中,教師心情是愉快的,工作是積極主動的,教師的潛能將得到最大的發揮,教師創造性的工作也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新課程,新理念,將隨著新課程的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而得以踐行,課程改革呼喚學校管理的全面創新。“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學校管理必然要遵循這一理念,堅持以人的發展為本,服務、服從于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在新課程背景下的現代學校管理是每一位校長應著力研究和力求解決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