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要】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教育已經成為社會大眾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大學院校中的體育課由于受重視程度不高,而且思路也不夠明確,因此有諸多問題存在。本篇文章將對于大學院校中的公共體育課程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對于解決的對策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院校 公共體育 課程與教學 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223-02
引言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大學院校中的公共體育課往往以培養學生自身實踐能力最為主要目標,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然而,當前大學院校公共體育課程由于多種因素的存在,導致整體課程的開展沒有達到人們的要求。
一、教學存在的相關問題
(一)指導思想缺乏明確性
大學公共體育課程原本以提升學生自身素質以及增強體質為主要目的,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目前許多大學院校的指導思想缺乏足夠的明確性,并沒有把“健康第一”作為放在首位。
(二)課程教學缺乏靈活性
現在部分大學已經推出了選項課,然而由于教學資源過于緊張的原因,使得課程在開展的過程中,仍然以班級整體的形式開展,導致學生的選擇種類偏少。也正是如此,有些班由于人數過少而停課,而有些班則又因為學生的水平差異較大,使得課程的開展非常困難。
(三)課程教學存在缺陷
有些大學院校的教師在進行課程開展的過程中過于重視體育競技,直接選擇用體育運動的基本理論取代了體育健康的基礎知識,這一舉措與“健康第一”的理念向違背,從而無法達到滿足學生自身身心發展的基本需要。
二、教學改革的具體對策
(一)豐富課程內容選擇
大學生處于青春期,是一群具有獨特個性的群體。而且與高中有所不同,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每個學生的體育基礎和興趣均有所不同。因此,大學公共體育課程在開展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性格特色,從而確保課程內容具有多樣性。同時更改選修課程的內容,從而可以有效增長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興趣,并滿足每個學生不同的個人需求。另外,課程內容可以適當添加一些當前社會最為流行的體育活動,以此滿足學生自身的好奇心。甚至還可以引入一些西方流行的體育活動,以此促進課程內容之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增加了課程的可選擇性。
(二)提升體育鍛煉的樂趣
由于個體差異,在以往開展公共體育課程的時候,很容易給一些學生產生一定的挫敗感,從而影響了其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自我意識。所以,現階段大學院校在進行課程改革的時候便需要將這一方面因素考慮進來,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自主投入到體育活動鍛煉中,并積極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學校可以將一些身體素質相對較差且體育鍛煉意識不強的學生單獨分開,為其進行針對性體育教學,加強其對于體育概念的基本了解,在短時間的教學中懂得體重控制的方法以及一些簡單的體育鍛煉方法,幫助其達到體育課程規定的基本要求。基本上,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普遍學生都能夠達到及格,甚至部分學生還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并在長期鍛煉的過程中找到了其中的樂趣。
(三)改善課程教學方式
傳統大學院校的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形式也十分簡單,再加上學分不多,導致很多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而且也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主要原因便是許多教師不愿意加強對于學生自身的了解,導致教和學之間發生了脫節。因此,教師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自己舉止言行以及儀表風度,用自己的每一個行為去感染學生,激發其學習體育課程、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
(四)提升課程內容的科學性
現如今,新課改要求體育專業必須將體育專業知識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因此,當前大學院校的公共體育課必須做到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個人發展,用全新的教育理解完成評價體系的建立。在進行考核的時候,理應根據每個學生各自的特點進行考量,減少考核的實際次數以及項目數量,并安排多個教師共同測評,從而完成對于學生體育成績的綜合評價。每個學生的評判標準有所區別,因此個人奮斗的目標也有所區別,如此具有動態性的評價能夠更好地反應出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五)采取學分制進行教學
學分制可以有效適應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促使學生能夠自主完成體育項目的選擇,滿足學生的自我需求。通常而言,可以從三種方式完成學分制的開展。其一是進行理論教育,以專題的形式向學生們普及體育知識。其二則是規劃必修體育內容,學校按照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立體育必修課程。其三是選項制,擴展現有的課程內容,給學生更多的課程選擇。
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院校的公共體育課正處于改革的浪潮中,因此我們需要正視問題的存在,并采取最為合適的解決方法,將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以此開展教學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