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
摘 要:電影片頭曲、插曲和片尾中歌詞的譯制是做好每一部電影譯制片全部譯配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更是做好譯制片的難點之一。因而,譯制好片頭曲、插曲和片尾曲將會為譯制片增色和提升譯制片的藝術魅力。本文以電影《人證》插曲《草帽歌》為例,旨在通過筆者長期從事瑤語電影譯制工作的經歷,粗略分析譯制片中漢語歌詞譯為瑤語的難點,并對此提出歌詞翻譯的基本對策,對促進民語譯制片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譯制片 漢語歌詞 瑤語翻譯 難點 對策
在歌詞翻譯的二度創作中,我們從對象語言向目標語言進行轉換時,我們必須弄清以下問題:第一、歌詞的主題是什么、表達什么意境?第二、在將漢語歌詞譯為瑤語時,應如何處理好漢瑤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又該如何將原歌詞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完美轉移,從而實現譯文既“傳形”又“傳神”呢?這也是翻譯二度創作的難點所在。那我們又該如何處理這些難題呢?
一、理解歌詞的主題和意境
意境本身是一種抽象的藝術形態,但這種抽象的形態,卻能夠表達出歌詞的本質甚至靈魂。我們在拿到電影譯制片中片頭曲、插曲和片尾曲的歌詞以后,要首先弄明白歌詞的主題是什么,要表達什么樣的意境。要翻譯好歌詞,譯者首先應關注原詩所要表達的感情,注意原歌詞意境的把握。例如,電影《人證》,堪稱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之一。影片根據小說《人性的證明》改編,講述了女主人公八杉恭子與她的黑人兒子焦尼之間哀婉動人的故事。兒子焦尼千里迢迢來日本尋找母親,母親卻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而殺害了自己的兒子,同時為了掩蓋自己的過去,她又殺害了知情的老婦人中山種。電影的最后片段,八杉恭子從服裝設計的頒獎大會出來,她駕車向霧積的山巒飛馳而去。她用盡力氣把手中的草帽投向山谷,自己也縱身跳下了山崖。麥秸草帽在山谷里飄落,山谷里又響起了焦尼關于草帽的歌聲……
這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而插曲《草帽歌》的歌詞也正是為了表達片中哀婉感人這一主題服務的。為了便于理解,我們不妨來賞析這首歌詞的中文版:
“媽媽你可曾記得/你送給我那頂草帽/很久以前失落了/它飄向濃霧的山坳/耶哎媽媽那頂草帽/它在何方你可知道/它就像你的心兒/我再也得不到/忽然間狂風呼嘯/奪去了我的草帽耶哎/高高地卷走了草帽/飄向那天外云霄/耶哎媽媽只有那草帽/是我珍愛的無價之寶/就像是你給我的生命/失去了找不到……”
當我們在將這首《草帽歌》翻譯為瑤語時,首先應當緊扣“作者痛失珍愛如命般的草帽”這一歌詞的主題,把握好歌詞意境,即“媽媽賜予我的生命,卻又泯滅我的生命”,彰顯了歌者對“涂炭生靈、蔑視生命”的痛心和無奈,從而提升了譯制歌曲和電影譯制片的藝術感染力。
二、翻譯時,應遵循“信、達、雅”標準,力爭做到“意、音、形”的完美轉移,使得譯文既“傳形”又“傳神”
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好原歌詞主題和意境的基礎上,如何才能更好地將原歌詞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完美轉移為瑤語呢?翻譯為瑤語時,又該如何使得譯文既“傳形”又“傳神”呢?這是翻譯歌詞的關鍵點。凡是翻譯,歸根到底,都得遵循嚴復先生所提出的“信、達、雅”標準,因為這是翻譯的基本方法。所謂“信”,即譯文要忠實于原文的思想內容,具有科學性。所謂“達”,即譯文要規范,通俗易懂,具有可讀性。所謂“雅”,即,譯文要與原文在語言風格、修辭手法上保持一致的流暢性、具有音樂美感。“信、達、雅”三者緊密聯系,缺一不可。其中,“信”是基礎的基礎,是首要。簡言之,我們做翻譯,必須做到譯文忠實、通順、流暢。因此,若將這首歌詞完美地譯為瑤語,首先必須得對原歌詞的思想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了如指掌,不能背離原詞的中心思想。其實,這首歌詞的中心思想很明了,都是圍繞“草帽”而寫,作者通過“痛失草帽”這一主線,在歌詞的字里行間,把悲慟的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再加上和諧感人的樂曲與之相融,藝術效果不言自明。所以,為了實現“意美、音美、形美”的完美轉移,我們翻譯為瑤語時不妨采用直譯、意譯結合法。如,筆者在翻譯以下歌詞時,就采用此法。以下為《草帽歌》的瑤語譯文:
Mas Maauc Njungl
Mbul njiz meih i xang dul mav eh
Meih ai funl yal wav nol mas maauc eh
Ndaaic lauh yal lu loz mal bongh neh
Nanh ndaiw njac jongl noz mbungs ndaiv njamc neh
Ai yuh mbul njiz wav nol mas maauc neh
Nanh dei yaml di ndoiz meih xongs bei mal eh
Nanh xi ganh nangw meih nyiangl siml neh
Yal youc loz mal bongh neh
Ah sih ndanh njaau xeid lamc nqongh neh
Njaau xeid diuw yal wav nol mas maauc neh
Njaau xeid mas maauc dauw ndaam nqungh neh
Ndaiw njac wav nqungh xinh fan siml neh
Ai yuh mbul njiz wav nol mas maauc neh
Xi dei yal ndaaic oi nyiangl bauv lud neh
Xi ganh nangw dei meih funl yal neiv sinl meengc neh
Ai nqaaih yuh loz mal bungh yuh neh
……
比較原歌詞與瑤語譯文容易發現,在將原歌詞譯為瑤語過程中,譯者始終緊密圍繞“mas maauc”這一主題,運用直譯意譯結合法,緊扣原歌詞“‘ai nqaaihmas maauc xaangd yal siml”的思想內容而進行翻譯。通篇譯文故事情節很完整,感情色彩很飽滿,瑤語表達很到位。
同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還把原歌詞的句式、段式和修辭手法保留得非常完美。如歌詞第四段“Ai yuh mbul njiz wav nol mas maauc neh/Xi dei yal ndaaic oi nyiangl bauv lud neh/Xi ganh nangw dei meih funl yal neiv sinl meengc neh/Ai nqaaih yuh loz mal bungh yuh neh……”,句式上與原歌詞相同,均采用排比句式,修辭手法上均采用比喻,即將“mbul njiz funl yal wav nol mas maauc”比喻為“ah nol bauv lud”和“yal nyiangl meengc”。
此外,譯者在選詞用詞上可謂精挑細選,用心甄別,整篇譯文都做到了一韻到底,即全文從頭至尾均押尾韻“eh”或“neh”。通過譯者精雕細琢,使得譯文富有瑤族語言特色,讀來朗朗上口,韻味十足,讓原歌詞與瑤語譯文實現了“意美、音美、形美”的完美轉移,傳達了原歌詞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加之瑤語演唱者的完美演唱,也使得聽這首歌的瑤族聽眾能夠從譯作中獲得與原作聽眾幾乎一樣多的情感共鳴和美的享受,可以說是歌詞譯制的典范。
四、結語
“寫歌難,唱歌難,譯歌更難。”在歌詞翻譯過程中,沒有所謂“標準的譯本”,只有不斷地探索、斟酌、甄別,在反反復復的推敲中,我們才能雕琢好歌詞翻譯這件“藝術品”,才能讓我們在不斷尋思琢磨中譯出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