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紅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作文教育模式早已束縛學生思維的拓展,嚴重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如何打破傳統作文模式的束縛、拓展學生寫作思維、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是當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循環寫作,正是當今解決作文教學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實現好、運用好、發展好循環寫作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真正讓學生不拘一格地寫,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關鍵詞】循環日記 初中語文 作文教學
循環日記作為一種微型寫作,區別于傳統全命題和半命題的寫作,更具自主性。便于學生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而不是為了完成作文而作文。循環日記更側重學生對所見所聞內容的表達,與傳統作文的教學手段相互彌補,相得益彰。近幾年,傳統的寫作教法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耽誤了教育目標的實現。為此,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為了找到提高初中生寫作水平,開始運用循環日記這種教育方法,努力探尋適合當下寫作教育的有效手段。本文通過對循環日記的內涵和特征進行了概述,并且提出了三條實際教育工作中的建議,旨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和指導。
一、循環日記的內涵和體征
循環日記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本班人數和實際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幾組,小組內成員共同參與,輪流書寫的一種寫作形式。這種循環寫作形式,能夠讓學生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受具體的題目或者要求所拘束,切實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在書寫后,小組成員一同對每一篇文章進行鑒賞,學習優秀的可取的方面,分享寫作遇到的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水平。畢竟學生的寫作和學習時間是有限的,這種循環日記的形式,實現了學生寫作練習的最大化。既保證了數量,又保證了質量。
循環日記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特征外,還具有趣味性、共享性和互動性等特征。趣味性體現在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寫作,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抒發出來,在寫作中享受這種自由的快樂;互動性和共享性主要體現在學生和教師在循環日記的評價上,每組學生在完成一次循環寫作后,要進行一次有效的評價與分享。組內成員對其他同學作品閱讀和評價的過程,也是一個溝通學習的過程。在閱讀中,學習到寫作技巧,在評價中獲得彼此之間的互動。
二、循環日記在初中作文的目的和策略
循環日記的目的在于,拓展學生的寫作空間,通過循環日記這種形式,使得學生在循環寫作中,提升寫作樂趣,在循環交流中,吸收其他同學的優點,從而對寫作產生極大興趣,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為以后寫作的學習奠定基礎。
(一)合理分配小組,提高循環效率
教師應根據班級人數,合理將學生分配為幾個小組,有學生自行選取組長,負責該小組的寫作循環順序和負責保管日記本,以及循環交流的一般流程。小組成員一起討論并未小組命名。當然,組長也可以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這都可以由小組內部自行決定,組長和組員可以相互督促,一同進步,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愿組合,這樣也可以增加學生參與循環寫作的熱情,親密伙伴之間的感情維系也有利于同學之間的參與度,寫作和交流的氛圍也會非常融洽,有利于循環日記的順利運行。
除此之外,小組各成員在完成一次循環寫作后,相互傳閱小組成員的寫作成果,并將自己的想法和評價一同寫在日記本上,然后組長對評價和建議進行匯總,在教師指定的交流時間,小組成員一起將自己的想法進行交流。交流過程中,大家對可取的經驗一起分享,找出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在完成一輪交流后,組長負責將小組優秀的文章推薦給老師和其他小組成員,從而培養良好的班級寫作風氣。
教師要定期查閱學生的日記本,并不是為了查閱學生的隱私。而是通過日記,教師可以從學生內心深處把握學生,知道學生現在的心理狀態和真實想法。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學生不可能將自己的全部想法告訴教師,可能是因為靦腆,也可能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導致了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是不全面的。通過日記的回收翻閱,可以輔助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進而為下一階段的教育教學方案做合理的安排和結構調整。日記的回收,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行摸底排查,挖掘學生擅長的寫作文體和寫作內容,在發現寫作突出點后,激勵學生發揮自身寫作優勢,將優勢發揮到極致,符合當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論。
(二)開放寫作內容和形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教師一定要開放寫作內容,采用開放式的寫作形式和題目,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學生想用什么方法寫就怎樣寫。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和發揮空間。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中碰到的人和事,都可以寫進日記里,只要是學生自己的真實想法,都是可以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講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通過文字將自己的內心想法展現出來。有的學生喜歡從課文中尋找寫作靈感,那就多鼓勵學生在學習和閱讀課文后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將感想寫出來。也有的同學喜歡觀察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通過對人物和事情的分析悟出一定的人生道理。無論是課堂上的還是生活中的,都是允許的,只要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所產生的想法就可以。
當然,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要起到一定輔助作用。畢竟學生第一次有用如此大的自由空間,沒有題目和寫作形式的束縛,肯定會經歷一個不知所錯的階段。這就需要教師善于觀察,在恰當的時機給予學生理論和方法的指導,指導不是命令。教師一定要轉變傳統寫作教學的習慣,抓緊轉變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從傳統教學的絕對領導者,轉變成為輔導學生自己探索寫作的輔導者。教師雖然成為輔助者的角色,但是發揮作為把握學生方向性的指引作用的功能作用必不可少。畢竟學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小組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以及文章的評定仍然需要教師的參與,但是教師在引導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這種判定的能力。總之,學生在自己探索中發現困難,需要教師給予幫助時,及時援助。在援助的同時讓學生逐漸學習到解決困難的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培養了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以后的生活和發展樹立信心。
(三)調整循環模式,不斷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每個小組經過幾輪循環寫作后,必然進入一個審美疲勞期。小組內部成員對其他同學的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基本都以了解,同學之間缺乏新鮮感。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教師應及時對循環結構進行調整。一方面可以調換日記本,小組成員在掌握組內成員的寫作習慣后,翻閱其他小組成員的日記,近一步學習和吸收其他同學的寫作優點,可以學到更多更優秀的文章。另一方面可以調換小組成員,小組成員的調換,給小組增加新鮮感,循環日記又能在新的一輪循環中進行。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競爭機制。在各小組成員熟悉循環寫作模式之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競爭。評選小組最佳寫手,評選最佳寫作小組。使學生在獲得自由寫作發展的同時,存在一種緊迫感,不至于松懈。在競爭中,學生可以進一步激發寫作潛能,從而提升寫作水平。
三、循環寫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循環寫作的推行不可能一帆風順,進展順利的。必定會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一些同學在循環日記的循環過程中偷懶,隨意編寫一篇日記就可以高枕無憂,小組交流渾水摸魚。畢竟在寫作數量和寫作內容都是自由的,容易造成學生的渾水摸魚的問題。再有,循環寫作使得每一個同學寫作的訓練次數減少,對于寫作水平的提升缺乏必要的實戰練習。
這就需要發揮教師的輔助作用,教師一方面要督促行為懶散自制能力差的學生積極主動的融入到小組寫作的循環過程中,另一方面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在循環寫作,還要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尋找寫作練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將循環交流學到的知識和經驗應用到實際中去。
最后,希望以上的策略能夠給予一線教師奉獻一點力量,為努力在一線的教師提供有用的思路。
【參考文獻】
【1】王江璐,馮昕瑞. 代表委員為教師待遇發聲30年【N】. 中國青年報,2018(03)
【2】吳云青.“真減負”才能讓素質教育有出路【N】.南京日報,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