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翠
【摘 要】在核心素養要求下,能夠不斷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團隊精神、創新能力、組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責任感等,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習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上述品質。隨著核心素養在語文教學中不斷應用,通過開展多項綜合性活動,現已取得突出成效,這也能彰顯出在核心素養視野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
【關鍵詞】核心素養 語文綜合性學習 有效措施 教學環境
核心素養是近年來教育領域提出的重點詞匯,所謂核心素養,就是指在教學環境中,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定方向的引導,使學生具備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個人終身發展的必要意志品質與能力,核心素養主要強調學生的愛國情懷、個人修養、社會關懷等。不僅如此,同時也注重學生參與各項活動,提高學生創造能力與創新意識。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概念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隨著語文教學改革后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也是語文課程中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將語文學科作為主要核心,并向其他學科進行輻射。并且把學生的社會活動、個人活動作為主要學習領域,將學生自主活動作為活動主要模式,以此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將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主動探究等賦予其中,使學生語文素養能夠得到提高。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其特有的特征,分別是開放性、實踐性、綜合性、主體性以及生成性,但最主要的特征還是在于綜合。“綜合”包括讀寫綜合、白話與文言文綜合、文學與非文學綜合等,也包括文史綜合、語文與生活實際綜合等。不管哪種綜合方式,語文都是其共同前提。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其它學科不同的是,它需要創設一種更貼近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能夠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更好聯系起來,從而培養學生在日后生活中所需要應用的多項技能。
二、提高學生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措施
(一) 突破課本
語文綜合性活動是一種將探究性、實踐性、自主性進行結合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通過語文綜合性活動能夠使學生更樂于參與其中,在實踐中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思考,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還能提高擴寬學生知識面,有利于學生形成創新意識。
1.開展辯論賽
在綜合行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搜集具有辯論意義的話題,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小組對所準備的話題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作業,讓學生利用休息時間搜索相關知識,對自己論點進行補充。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表達能力,還能夠使學生明白小組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班級凝聚力。
2.編排話劇
學生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將故事性強、沖突激烈的課文改編課本劇。由于學生對課本劇了解較少,教師需要提前一個月告訴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查閱相關材料,了解課本劇編排過程等。比如,在蘇教版高中必修5《哈姆雷特》中,教師可以提前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學生對課本中的語言進行反復推敲,了解哈姆雷特故事來龍去脈,學生在對課本進行鉆研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展現個人才能,個人創造能力得到激發。
(二) 轉變角色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對師生關系也提出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與能力的培養者。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清楚認識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導者,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能夠不斷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打破傳統課堂上死板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不再高高在上,當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學生更愿意主動去詢問教師,這樣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從而提高學生語文水平。除此之外,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氛圍,能夠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影響,使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們,從而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結 語】
在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勇于打破教科書的內容,根據學生個性差異、自身特點以及各地區資源優勢等,設計一些具有創意的活動,不斷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對其產生興趣后,能夠提高自身動手能力、小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在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下,不斷突顯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以此產生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楊志民.巧設問題,在多元辨析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J】.語文教學之友,2016(12)
【2】黃會興.給語文核心素養一個操作邊界——以《漁父》的教學為例談“文史哲三維定位”語文課堂的建構【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6(10)
【3】向琴.語文課堂:聚焦“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偉大的悲劇》為例【J】.課外語文,2016(13)
【4】于保東.有序有效地指向語文核心素養——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檢測考點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