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躍東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葉圣陶先生認為“教材只不過是個例子”,學生要想學到“例子”以外更多的知識,就必須運用語文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余時間大量閱讀課外的書籍、報刊。兒童教育專家尹健莉把課外閱讀比作促進孩子成長的魔杖。一個善于閱讀的人,能從閱讀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文字,發展良好的語言感受能力,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是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有效途徑,是學生實現終身學習的需要,是學生形成聽、說、讀、寫、書等各項語文素養的需要。學生如能這樣長期堅持,對實現“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對學生自學能力和語感的形成,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都有重要意義。結合語文教學實踐,筆者對培養小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進行了初步探索。
第一,“定時定量”的閱讀習慣。讀書是一種相對靜止的思維活動,而小學生由于天性活潑,自制力有限,所以在培養他們良好閱讀習慣時應該采用鼓勵和布置的方法,引導學生讀好書、多讀書。比如教師每天布置學生在睡前閱讀半個小時的課外書,并在第二天課堂組織分享,對其中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筆者所在學校,每周抽出一小時集中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另外,如果班級內能夠采用親子、師生共讀的方式,則會達到更好的效果。讓小學生在家長和教師監督下閱讀,這樣能夠克服小學生好動的個性,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主動閱讀的習慣。
第二,“手不釋卷”的閱讀習慣。讀書應該是求學階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小學生應該主動去尋找閱讀的空間,能夠有空就拿起課外書閱讀,達到手不釋書的習慣,而日積月累就能夠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自信。比如我校設有校級閱讀中心、班級圖書角,讀書長廊內設有流動閱讀書柜,讓圖書觸手可摸,學生可在做完作業后閱讀課外書、運動之后閱讀課外書,或者安排節假日閱讀課外書,并且能夠時時提醒自己。
第三,“自主探究”的閱讀習慣。小學生都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并隨著性別、年齡、性格等因素而不同,他們也就會有不同的閱讀喜好,為了能夠培養多元化人才,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課外書閱讀,從而為自己的成長成才奠定基礎。比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小說、散文,或者選擇自然科學、醫學等,這樣就能夠使自己的興趣優勢得到發揮,提高對課外書的興趣。
第四,“博覽群書”的閱讀習慣。小學教育屬于基礎極端,而小學生也正值長知識的時期,進行多學科學習,有利于綜合型人才的成長。因此,教師應該在培養小學生對某個學科領域的愛好時,還需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博覽群書,從而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在班級內,我經常采用讀書交流會、知識競賽等形式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讓學生在活動中看到讀書的作用,嘗到成功的樂趣,進一步增強讀書的信心,形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第五,“疑思查詢”的閱讀習慣。小學生由于自身理解力有限,在閱讀課外書過程中經常浮光掠影,并沒有形成較深的印象,在學習和生活中也無法應用,并沒有達到閱讀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善于疑思查詢,敢于對書中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并與教師、家長相互交流,深入分析課外書中的美文和精彩片段,搜查遇到的歷史典故、專用術語等,從而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第六,“質量制勝”的閱讀習慣。隨著出版業的發展,市場中各種版本的圖書層出不窮,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遴選能力,選擇最為權威的閱讀版本。小學課本中的大多數作者都是名家,而教師可以選擇這些名家的其他優秀作品供學生閱讀,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加深對名家們的認識和了解,還能夠更為全面了解名家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感情,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第七,“主動批注”的閱讀習慣。小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應該能夠一邊閱讀一邊在空白處寫上自己的評語和注釋,而這種學習方法也是一些大家在進行課外閱讀的習慣,比如毛澤東同志就非常重視批注,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主動批注也應該遵循相應的原則:比如只能在自己的圖書上增加批注,而不能在別人的圖書上增加批注;批注語言應該簡練,不能出現廢話、胡說等詞匯;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批注進行輔導,引導學生從批注實踐中獲得更多知識。
第八,“讀寫結合”的閱讀習慣。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經常能夠從別人的作品中受到啟發,并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或者產生一些聯想,激發自己的寫作欲望。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采用讀寫相結合的閱讀形式,對讀書中的體會寫出自己的心得,或者模仿相應的片段,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
第九,“摘抄剪貼”的閱讀習慣。有的學生能從讀過的文章中摘錄精美的詞語或句子;有的學生會把自己從讀書中獲得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讀書交流會時,我把他們寫下的一本本好筆記、好心得,在班上貼出來,或讓大家傳閱,以肯定他們這種讀書的好方法,并激發更多的學生寫讀書筆記的興趣。
在摘抄剪貼時還應該注意:第一,根據自己的愛好習慣,有目的地進行摘抄剪貼。如喜歡文學的,側重摘抄剪貼優美語句、諺語、古詩詞名句、名人名言等;喜歡歷史的,側重摘抄剪貼歷史人物生平、歷史典故、重大事件變革年月等;喜歡醫學的,側重摘抄剪貼醫藥處方,醫療保健行為方法等。第二,摘抄要科學歸類,以便日后翻閱查找,不要記成流水賬;剪貼要“剪”下來分類“貼”在專門的本子上或“貼”在卡片上,做成資料卡,分類放在盒子里,以備日后閱用。
“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過。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續和補充,極大地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識。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拓展渠道,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讓學生徜徉書海,在書的海洋中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