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高麗莎
摘 要:以大學本科專業核心課程“船舶操縱與搖擺”為對象實施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從小組建設、導學資料、評價機制、實施步驟幾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教學改革過程,分析了教學改革的成效,闡述了教學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實踐表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學科素養。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改革;教學模式;本科課程
作者簡介:王琳,碩士,文華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教學與研究;高麗莎,文華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9-0005-02
當前我國高校課堂教學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即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和內容,以講授和PPT演示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試卷和畢業論文評價學生的課堂知識掌握情況[1]。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顯然達不到高等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應當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此,筆者在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船舶操縱與搖擺”課堂實施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改革,發現這種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課堂活躍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較傳統教學方法優勢明顯。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為便于教學改革的實施,研究選擇了小班授課的課堂,該課堂共有學生24人。初步采用了“先學后教”的模式,其總的結構就是先讓學生自學,即“先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結果,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后教”[2]。課堂教學使用“271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即一節課中20%的時間是教師講授,70%的時間是學生自主學習,10%的時間是整理回顧[3]。下面將從小組建設、導學資料、評價機制、實施步驟幾個方面來具體說明。
1.小組建設。為便于合作學習和探討式學習,首先要進行小組建設。根據學生的成績,每3人一組,3人中有成績較好、中等、較差學生各1名。每個小組選一名學習組長,負責管理學習和維持組內紀律。小組建設是教學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環,小組成員之間相互配合,為小組贏得榮譽,使學習不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帶著責任感和小組榮譽感的事情,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在完成小組任務時,小組各成員都能根據自身特點扮演相應的角色,從而讓每個人的特長得到發揮。
2.導學資料。“以學生為中心”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學生自主學習應占到課堂時間的70%。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教師需事先編寫導學資料,明確該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思路、探究式問題等,學生根據導學資料提前進行自主學習。導學資料的編寫應注意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否則學生看導學資料反而成了一項很重的任務。導學資料里的探究式問題應按照該節知識點的內容框架順序,由易到難編排,便于學生梳理知識脈絡。
3.評價機制。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并在每次課選出表現前三的小組給予獎勵。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者提出問題都能為小組加分,每次課記錄各個小組的得分。每四周公布一次匯總得分,讓各小組清楚自己的排名。學期末對總得分較高的小組給予獎勵。同時,提升課程平時表現的分數比重,對學生的評價不再只是期末考試,而是以過程為導向的形成性評價。
4.實施步驟。①教師提前幾天將導學資料發給學生,學生根據導學資料自學,找到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的答案,標記不能解決的問題,并且找出自學過程中其他疑問之處。②課堂上進行分組學習,各小組成員交流自己沒有解決的問題以及發現的疑問之處,進行小組成員間的合作學習,共同解答。合作學習完成后若還有不懂之處,則由各小組派代表提出問題,教師將收集到的問題寫于黑板上,由全班共同探討解答,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教師點撥講解。③收獲盤點,由學生自己進行本節課所學知識的盤點,總結自己的收獲。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并布置適當的作業。④小組任務,在整個課程教學中,不定期布置小組任務,如與課程相關的專題調查研究、學生上臺PPT專題匯報、對行業內熱點問題辯論等,各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完成任務。完成任務的效果將有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方式為各小組計入相應的得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課程教學改革成效
1.學生學習效果明顯提高。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是以教師為課堂的主角,教師講授知識,學生通過聽講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興趣得不到激發,學習效果不好。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則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學生在課堂上提問題、討論問題、回答問題和進行知識總結等,學習熱情較高,學生有效參與到課堂中,課堂氛圍活躍,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2.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解決導學資料里的探究式問題,課上小組合作學習提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始終是學生自己探索知識。教師則在與學生的互動中不斷地引導學生探索理解與發現知識的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學生的學科素養得到提升。大學本科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對學生進行學科素養的培養,學科素養指經過長時間的專業訓練所形成的專業思維,通過這種專業思維能促成基礎知識的積累,增加基本專業技能,形成專業基本經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演示學習等方式,多途徑探究、掌握知識,加深對學科專業知識的理解。為解決專題問題,學生需查找大量資料,開闊學科視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本學科的專業思維,逐步地提升了學科素養。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課程教學改革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學生積極性太高,影響課堂紀律。實施教學改革后,學生上課積極性倍增,課堂氛圍活躍,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一個學生提出問題后馬上多個學生同時站起來搶答,有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有小組的學生仍沉浸在對于這個問題的討論中等。為此,通過收集學生意見,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需本小組所有成員都回答過一輪問題后才有資格再次回答問題,除非該問題沒有人回答;②當有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其他小組應停止對于該問題的討論,若有不同見解可在該學生回答完后提出共同探討,提出不同見解可為小組加分。通過這兩個舉措,學生課堂紀律得到了保證,同時也尊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部分章節內容太難,學生自學難度較大。因“船舶操縱與搖擺”課程是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專業性較強,有部分章節的內容學生在拿到導學資料開始自學時,發現難度較大,大部分內容都看不懂。針對這個情況,教師需錄制微課視頻講解這些較難的知識點,讓學生觀看微課視頻,結合導學資料,完成自學過程。
3.學生課堂討論時長不可控,學時不夠用。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討論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包括小組內部討論及全班討論。有時對于比較難理解的問題,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討論異常激烈,隨著討論的深入,學生會一步步慢慢接近真正的答案,但這個過程耗時將比較長,造成學時不夠用。筆者認為這種討論應當鼓勵,學時不夠的問題可以通過將某些容易理解的章節完全由學生自學,不在課堂上花時間來解決。
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實現了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科素養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 陳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何以可能——基于51所大學本科課堂現狀的實證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0):75-82.
[2] 顧斌賢.翻轉課堂釋要及其在“環境管理學”課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6):9-11.
[3] 滕紹紅.以學生為中心的“27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調查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5.
責任編輯 陳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