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學原理”是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基礎課,在會計教學中科學地組織案例教學,可以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目前的會計環境特點,對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學原理”課程中的運用提出建議。
關鍵詞:案例教學;會計學;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楊爍丹,碩士,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廣東 廣州 511370)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32-0058-02
“會計學原理”是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對于初學會計的學生而言,由于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及其運行情況知之甚少,很多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都遇到入門難的問題,認為會計是一門枯燥的課程,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沒能掌握會計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理解抽象的會計專業術語,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會計學原理”課程特點
1.基礎性。“會計學原理”主要闡述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作為會計專業課程的入門課程,學生對該門課程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后期一系列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該門課程一般是在大學一年級開設,授課對象是新入學的大學生,這部分學生之前普遍沒有接觸過會計專業或會計相關知識的學習,因此怎樣采用合理教學方法“引入門”是關鍵問題。
2.指導性。“會計學原理”課程一般包括基本概念性內容、會計基本職能與目標、會計假設、會計基本原理、經濟業務基本操作方法等。這些內容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對后期如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內容的學習都具有指導意義。
二、案例教學法在“會計學原理”課程運用現狀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會計教學過程中,在講授了會計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引入適當的案例并分析案例,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案例相結合,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目的,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會計學原理”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能夠使學生更直接地理解會計專業術語和會計基本理論。但是,目前案例教學法在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諸如廣泛性不足、案例教學在課堂教學的引入時點、具體教學手段等方面亟待完善等問題。
1.應用案例教學法廣泛性不足。由于各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課時設置、教學設施和師資水平等方面的不同,目前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廣泛性不足。一方面是由于“會計學原理”課程主要講授會計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在教學中主要采用課堂講授的方法;另一方面,受課程教學課時的限制,沒有安排合理的案例教學時間,忽視了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2.注重案例教學在課堂教學的引入時點。案例教學法旨在通過學習相關性較強的案例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應選擇具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的案例,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專業內容。如在講授復式記賬時,可先提問學生:有沒有平時記賬的習慣,如有,一般是怎么記錄呢?學生回答“一般都會記流水賬”,接著引出收支情況比較簡單時可采用流水賬,但是一個公司或企業業務量龐大,流水賬就不能滿足日常核算,從而引出復式記賬。在會計教學實務中,選用的案例大都是單一案例,綜合案例的使用較少,而綜合知識的運用是學生學習的關鍵。
3.教學手段有待多樣化。案例教學法并不是教師的課堂講授和學生對案例的分析討論,應該是多種教學手段的結合。在“會計學原理”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要通過案例分析、學生討論、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課程鏈接等環節,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三、運用案例教學法的建議
1.采用符合學生特點的案例教學法。“會計學原理”課一般在大一開設,“入門難”的問題表現較為明顯。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先要求學生記住相關專業術語,然后通過引入案例解釋“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在講授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時,由于該等式理論性較強,又是會計學理論的精髓和根本,采用案例教學方法分析講解,既能結合實際,又便于學生理解。如舉例:要想開辦一個工廠,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引出資金問題,接著引導學生思考從哪里可以獲得相應資金,自有資金或者是借入資金,得出等式右邊的兩項內容,資金到位后需要購買相關資產以滿足生產要求,引出等式左邊資產項,最后可以看出等式左右兩邊其實是同一筆資金的兩個不同方向,所以等式必然成立。理解并記憶等式基本內容之后,可通過適當的題目練習加強對知識點的掌握運用。
2.各種教學實施方式相結合。案例教學應和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如多媒體教學手段、實驗實訓課程、翻轉課堂等,一方面可以把專業內容系統化輸出,另一方面也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采用多媒體教學或者實驗實訓課時,可鏈接動態網頁,將圖像、聲音、動畫和文字講解融為一體,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如在講授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時,通過鏈接動態網頁直觀地展示原始憑證都有哪些、實物發票有哪些、現金支票和轉賬支票如何填制、增值稅發票開具要求、記賬憑證如何分類登記、會計賬簿登記方法等,把相關內容在投影上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3.配備完備的案例教學組織制度。在專業課程中持續地實施案例教學法,應該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及時反饋實施結果。首先,可以專業教研室為單位,結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學制度保證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在課時設置計劃中對案例教學的課時、課堂組織形式、師資水平等方面加以要求,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其次,在當前經濟環境及稅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專業教研室應及時組織教師對所選用的案例進行討論、篩選,以滿足專業發展的需求。如當前正處在增值稅和所得稅等相關稅制問題變化銜接時期,及時更新案例內容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濤,王曉暉.基于能力培養的“基礎會計學”課程教學探討[J].職業時空,2011,(8).
[2] 李玉博.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運用[N].高等函授學報,2012,12(6).
[3] 潘軍.淺談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2011,(4).
責任編輯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