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英 孫愛峰
[摘要] 目的 綜合評價吉林省城區2015年不同生境不同月份蚊蟲密度,為防控蚊媒傳染性疾病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應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區間法分別比較反映不同生境和不同月份蚊蟲密度綜合指標RSRr和RSRc兩兩之間的差異是否有統計學意義,并應用Excel 2003繪制折線圖,闡明吉林省于2015年5—10月在9個市州城區的蚊蟲密度的消長趨勢。結果 從不同生境蚊蟲密度看,蚊蟲密度排序為醫院<居民區<農戶<公園<牲畜棚,除居民區與農戶外,其他不同生境蚊蟲密度兩兩之間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牲畜棚的蚊蟲密度最高,其次是公園和農戶;從不同月份蚊蟲密度看,除5月與10月、7月與8月外,其他不同月份蚊蟲密度兩兩之間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7月和8月蚊蟲密度最高,為蚊蟲活動的高峰期;吉林省2015年蚊蟲密度呈現“升-升-平-降-降”的消長趨勢。結論 應在蚊蟲活動高峰期的7月和8月及蚊蟲密度相對較高的6月和9月對牲畜棚、公園和農戶等重點生境開展滅蚊工作,預防和控制蚊媒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流行。
[關鍵詞] 蚊蟲密度;生境;消長趨勢;綜合評價;秩和比法
[中圖分類號] R1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1(a)-0163-02
蚊蟲是傳播傳染病的重要媒介昆蟲,屬于昆蟲綱雙翅目蚊科,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吸血雌蚊可作為某些病原體的中間寄主,主要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絲蟲病、登革熱等傳染病。為預防蚊媒傳染病的傳播流行,做好蚊媒防控工作,吉林省于2015年5—10月在9個市(州)城區開展了不同生境蚊蟲密度監測工作。筆者應用秩和比法對該資料進行綜合評價,以比較不同生境和不同月份蚊蟲密度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同時闡明其消長趨勢?,F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全國病媒生物監測方案(試行)》的要求,吉林省于2015年5—10月在9各市州城區的醫院、公園、居民區、農戶和牲畜棚5種生境開展了蚊蟲密度監測,每月上下旬間隔15 d監測2次。使用光催化捕殺蚊蠅器,從日落20 min后開始連續監測12 h,監測完成后對蚊蟲計數并鑒定種類,之后計算不同生境、不同月份蚊蟲密度,見表1[1]。資料來自文獻,真實可靠。
1.2 統計方法
應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區間法[2]分別比較反映不同生境和不同月份蚊蟲密度綜合指數RSRr和RSRc兩兩之間的差異是否有統計學意義,并應用Excel 2003繪制折線圖,闡明吉林省蚊蟲密度的消長趨勢。
2 結果
2.1 秩和比的計算
為了分析方便,該文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編秩,數值相同者編以平均秩次,見表1括號內的數字。之后計算行秩和比RSRr(見表1第8列)和列秩和比RSRc(見表1第7行)。
2.2 不同生境蚊蟲密度的比較
將反映不同生境蚊蟲密度的綜合系數RSRr進行平方根反正弦代換,按照公式y±ZαSy(其中, m為行數,n為列數,下同;α=0.05/m(m-1)=0.005,為兩兩比較的校正檢驗水準,則Zα=2.8070)計算代換值y的95%CI,見表2。
按照“對比各組95%CI,如交叉重疊超過一半,各組相差不顯著;如交叉重疊小于一般,各組相差顯著”的判定準則[3],可得不同生境蚊蟲密度兩兩比較的差異性結果:除居民區與農戶外,其他不同生境蚊蟲密度兩兩之間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牲畜棚的蚊蟲密度最高,其次是公園和農戶。
2.3 不同月份蚊蟲密度的比較
按照2.2項下的方法,計算不同月份蚊蟲密度的綜合系數RSRc平方反正弦代換值y的95%CI,見表3。在計算y的95%CI時,
α=0.05/n(n-1)=0.00167,則Zα=3.1440。
進而進行兩兩比較,所得不同月份蚊蟲密度兩兩比較的差異性結果:除5月與10月、7月與8月外,其他不同月份蚊蟲密度兩兩之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7月和8月蚊蟲密度最高,為蚊蟲活動的高峰期。應用Excel 2003繪制折線圖,見圖1。
由折線圖結合不同月份蚊蟲密度兩兩比較的差異性結果,可知吉林省2015年5月~10月蚊蟲密度呈現“升-升-平-降-降”的消長趨勢。
3 討論
蚊蟲密度監測是預防和控制蚊媒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對于吉林省城區2015年不同生境不同月份蚊蟲密度資料,作者應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區間法進行綜合評價。在計算秩和比時,為了更好地反映蚊蟲密度的高低和有利于闡明消長趨勢,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編秩,這樣計算得到秩和比越大,說明蚊蟲密度越高,據此可以應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區間法綜合評價吉林省城區2015年不同生境不同月份蚊蟲密度資料。
從不同生境蚊蟲密度看,蚊蟲密度排序為醫院<居民區<農戶<公園<牲畜棚,除居民區與農戶外,其他不同生境蚊蟲密度兩兩之間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牲畜棚的蚊蟲密度最高,其次是公園和農戶,為滅蚊的重點生境。但是,在進行兩兩比較時,醫院與居民區95%CI交叉重疊剛好為一半,按照統計學原理可判定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此時應慎重下結論,最好補做其他處理以作比較[3]。
從不同月份蚊蟲密度看,蚊蟲密度排序為5月<10月<9月<6月<8月<7月,除5月與10月、7月與8月外,其他不同月份蚊蟲密度兩兩之間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7月和8月蚊蟲密度最高;5月~10月蚊蟲密度呈現“升-升-平-降-降”的消長規律,應在蚊蟲活動高峰期的7月和8月及蚊蟲密度相對較高的6月和9月開展滅蚊工作。
原文獻從不同生境、不同月份以及不同類別蚊蟲密度闡明了:①居民區、公園、醫院和農戶均以淡色庫蚊為優勢種,牲畜棚以刺擾伊蚊為優勢種;②各生境蚊密度的排序為為牲畜棚>公園>農戶>居民區>醫院,以牲畜棚的蚊蟲密度最高,醫院的蚊蟲密度最低;③蚊蟲密度的季節消長呈單峰曲線,8月達最高;居民區、醫院和農戶在7月蚊蟲密度達最高峰,公園和牲畜棚在8月達最高峰。該文除未闡明優勢種外,闡明了其他兩個問題,所得結論與文獻基本一致,唯一不同之處是原文獻計算得到8月份蚊蟲密度最高,其次是7月份,而采用該文所述方法計算得到的反映不同月份蚊蟲密度的綜合指數RSRc以7月份最高,其次是8月份,差異的原因在于編秩時只考慮了蚊蟲密度的相對大小,沒有真實反映原始數據提供的豐富信息。但是,由于兩個月份平方根反正弦代換值的95%C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訪文結論是可以接受的。
該文的優勢為,在比較不同生境和不同月份蚊蟲密度綜合指數時能進行假設檢驗(比較可信區間的重疊性),所得結論更為可靠,是對原文獻所得結論的進一步豐富,兩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更有利于制定滅蚊的策略和措施,有利于滅蚊以及預防和控制蚊媒傳染性疾病工作的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吉林省應在蚊蟲活動高峰期的7月和8月及蚊蟲密度相對較高的6月和9月對牲畜棚、公園和農戶等重點生境開展滅蚊工作,預防和控制蚊媒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流行。同時應注意,加強蚊蟲對各類殺蟲劑的抗藥性研究,減緩抗性的發展[4];要加強防蚊滅蚊宣傳,普及相關知識,動員社區居民及農戶廣泛參與,以清除不同生境蚊類孳生地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策略,達到標本兼治的綜合防制目的[1]。
[參考文獻]
[1] 劉維,彭渤,郭建華,等.吉林省城區2015年蚊蟲密度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16,27(5):513-514.
[2] 孫愛峰.秩和比法在不同地區人體蛔蟲感染現狀調查結果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1):226-227.
[3] 田鳳調.秩和比法及其應用[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3:3.
[4] 韓坤,詹軍,張術斌,等.淡色庫蚊幼蟲對5種殺蟲劑的敏感性調查[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15,21(4):345-346.
(收稿日期:20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