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在該院患者當中的采用公共衛生管理的相關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效果。方法 研究樣本選自該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間采用公共衛生管理的60例患者當中,將其分為對比組與觀察組,其中將2016年1月—2017年1月間采用綜合公共衛生管理的管理患者作為觀察組,將2015年1月—2016年1月間采用常規公共衛生管理患者作為對比組,對比兩組患者衛生管理滿意率、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患者與對比組患者衛生管理滿意率、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生活質量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當中采用綜合公共衛生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可作為臨床首選衛生管理方式推廣。
[關鍵詞] 公共衛生;衛生管理;管理措施;管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4(a)-0145-02
公共衛生服務是醫院的基礎工作,并且對患者治療中各類并發癥狀的預防有著較大影響,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的開展目的是為醫務人員創造優良的治療環境,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療養場所,提高患者治療質量。醫院屬于各種病菌的交叉存在區域,因此對于其衛生管理更為重要[1]。在該次研究中將2015年1月—2016年1月間實施常規公共衛生管理的30例患者以及2016年1月—2017年1月間實施綜合公共衛生管理30例患者的管理結果進行對比。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該院60例醫院患者,研究時間:2015年1月—2017年1月。分組方式:將2015年1月—2016年1月間實施常規公共衛生管理的30例患者作為對比組,將2015年1月—2017年1月間實施綜合公共衛生管理3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基本資料:對比組患者中男性:女性為15:15,患者年齡為19~42歲,年齡均值為(32.25±2.36)歲;觀察組中男性:女性為16:14,患者年齡為20~41歲,年齡均值為(31.32±2.16)歲。從兩組患者從基本資料上來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公共衛生管理:(1)完善醫院公共衛生管理體系,通過完善醫院衛生管理體系提高其公共衛生管理能力,因此需要對醫務人員衛生管理措施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自省,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找出常規衛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采用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完善醫院公共衛生管理隊伍,對醫護人員進行系統化的培訓,將醫院公共衛生管理向規范化發展。
(2)提高公共衛生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醫院需要及時針對各類管理問題,提出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打造專業化的公共衛生管理團隊。①需要從醫療教育部分出發,大力培養公共衛生管理復合型人才,提高醫院衛生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②對醫院現有的公共衛生管理人員進行系統化的培訓,將新時期存在的公共衛生管理問題納入培訓的重點內容當中,推動醫院衛生管理水平的進步。
(3)做好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的宣傳。醫院需要重視公共衛生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對醫護人員進行公共衛生管理相關知識的宣傳,將管理理念通過工作當中的宣傳潛移默化的納入醫護人員的心中。另外一方面需要針對醫院患者進行公共衛生管理宣傳,對于療養患者需要通過視頻、廣播、手冊、網絡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在醫院工作人員進行衛生管理工作的同時也要提高患者自身公共衛生的管理意識。
(4)樹立公共管理健康意識,醫院不僅具備著治病救人的職能,同時還承擔著公共衛生管理的社會義務,因此需要在醫院范圍內樹立公共衛生管理意識,無論是對于住院療養患者而言還是就診流動性患者而言,都需要將公共衛生管理相關理念進行灌輸,促使公共衛生管理朝著生活化的方向發展。另外需要積極借鑒國外公共衛生管理的相關先進經驗,推動我國公共衛生管理事業的發展。
對比組采用常規公共衛生管理。
1.3 觀察標準
①衛生管理滿意率=(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00%、②衛生管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感染事件、傳染病事件、突發衛生事件)、③生活質量(精神、軀體、情感、社會、生理、總體、活力)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衛生管理滿意率
對比兩組患者衛生管理滿意率,得知觀察組患者與對比組患者衛生管理滿意率組間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較為優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衛生管理不良事件發生率
對比兩組患者衛生管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得知觀察組患者與對比組患者衛生管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組間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較為優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生活質量
兩組患者預后生存質量評分,其中綜合組患者干預后較為優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3.1 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特點
在醫院臨床治療中,衛生管理問題是患者感染、傳染等并發癥狀發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醫院公共衛生管理中要從自身問題出發,提高公共衛生管理質量。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國醫院的公共衛生功能也發生的變化,并且人們對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2]。在現階段,醫院仍然屬于主要的綜合性衛生機構,除了有治病救人的職能以外,還有著承擔社會公共衛生管理的義務。在常規的醫院公共衛生管理中,由于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人員、公共衛生管理工作體系的關系,導致公共衛生管理存在著大量問題,因此醫院公共衛生管理改革刻不容緩[3]。
3.1 醫院公共衛生管理措施
在目前醫院公共衛生管理中首先要解決管理意識的問題,很多醫院對于衛生管理工作不重視,將主要的工作職能放在治病救人上,而公共衛生管理是疾病預防的主要措施,因此需要提高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的意識問題[4]。(1)加大對公共衛生管理重要性的宣傳,通過紀錄片以及講座的形式,將衛生管理問題所引發的一系列惡性事件作為反面教材,提高公共衛生管理的依從性[5]。(2)需要從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人員方面著手,從兩個方面出發:①需要從醫療教育部分出發,大力培養公共衛生管理復合型人才,提高醫院衛生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②對醫院現有的公共衛生管理人員進行系統化的培訓,將新時期存在的公共衛生管理問題納入培訓的重點內容當中,推動醫院衛生管理水平的進步[6]。
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評價指標例數分別為21例、8例、1例,患者滿意率為96.7%,對比組患者中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評價指標例數分別為15例、5例、10例,患者滿意率為66.7%,觀察組患者公共衛生管理滿意率高于對比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與對比組患者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其中觀察組較為優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預后生存質量評分組間,其中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較為優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當中采用綜合公共衛生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可作為臨床首選衛生管理方式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嘉禎,宋麗紅,林佳佳,等.我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措施[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10):771-773.
[2] 馬強.醫院衛生管理安全問題分析及措施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5(38):7690.
[3] 彭金明.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相關措施分析[J].今日健康,2016(6):382.
[4] 黃雪飛.醫院感染管理存在的口題及整改措施[J].中國基層醫藥,2010(8):1135.
[5] 陳翠華.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的措施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5(13):337.
[6] 肖春華.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相關措施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2):120-121.
(收稿日期: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