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新
[摘要] 醫療設備屬于一種特殊商品,維修質量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良好的醫療設備維修成為保障其安全運轉的關鍵之所在,更是醫療衛生機構可持續運營的重要保障。該文從醫療設備維修視角出發,探尋其面臨問題的類型并據此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旨在為醫療設備得到高質量的維修提供幫助。
[關鍵詞] 醫療設備;維修;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97.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4(a)-0163-02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三級醫院每年用于醫療設備維修的費用約占設備總價值的1%~3%,且近些年來隨著大型醫療設備的推廣使用,該占比呈現出進一步升高的態勢[1]。由于醫療設備是直接應用于機體的儀器、設備、器具,一旦維修出現問題勢必會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并給醫療衛生機構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確保醫療設備能夠得到良好的維修以促使其安全運轉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門議題[2]。然而,由于醫療設備屬于特殊商品,對其開展的維修與普通商品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使得維修工作不可避免的面臨著一系列問題,繼而影響醫療設備維修質量,故此針對其面臨的問題展開深入分析并積極探討解決對策成為當務之急。
1 醫療設備維修面臨的問題
1.1 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嚴重不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共有三級甲等醫院1 331家,凸顯出了我國醫療事業的蓬勃發展[3]。然而,與之相矛盾的則是專業的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嚴重不足,國外在崗醫生以及臨床工程師比例一般在1:7左右,而我國該比例僅為1:48.45,與之相距甚遠[4]。專業臨床工程師的不足勢必會影響醫療設備的維修,尤其是當前醫療衛生機構陸續推廣使用大型、高精尖醫療設備,一旦后者出現運行故障需要臨床工程師維修時往往會因數量不足而等待返廠處理,一方面增加了醫療衛生機構不必要的維修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亦導致醫療設備使用效率大幅降低,整個臨床診療服務隨之下降。
1.2 重維修價格,輕維修質量
按照國際慣例,醫療設備維修后醫療衛生機構需要支付相應的服務費用以作為醫療器械售后服務公司的利潤來源。但是在我國卻截然不同,醫療衛生機構通常認為醫療設備的維修屬于醫療器械售后服務公司應盡的責任,維修應該免費進行。不同觀念的沖突導致醫療設備發生故障而需要維修時醫療器械售后服務公司往往拒絕提供維修服務或要求支付費用。為解決該問題,醫療衛生機構推行了科室承包制度,將醫療設備的維修全權委托于科室,后者為了追求高額的經濟利潤普遍會選擇維修報價低的維修服務商,過低的維修報價勢必會嚴重降低醫療設備的維修質量,在縮短使用周期的同時由此所致的醫療事故風險大幅提高。以呼吸機為例。美國醫療機構中一臺呼吸機的使用壽命約為10萬h,而在我國則縮短至1~2萬h,甚者數千小時就報廢的情形亦屢見不鮮[5]。
1.3 維修保養不當
為了降低醫療設備維修成本支出,醫療衛生機構通常將其轉包給第三方維修服務機構,雖然此舉有利于打破醫療設備生產企業的壟斷,但是第三方維修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往往不具有專業資質,大多數僅僅是經過短期強化培訓后便上崗作業。而醫療設備結構復雜,特別是大型醫療設備內部往往由眾多精密的器件所組成,非專業人員從事醫療設備維修工作時缺乏足夠的風險防控以及責任意識,誤操作之下損傷精密元器件的情形屢見不鮮。例如CT數據采集系統存在運行故障后維修措施為更換新配件,但第三方維修服務機構卻因實力不足而無法滿足此方面維修需求,繼而采取將存在故障的通道板與外圍通道板相互置換,通過“拆東墻、補西墻”來維持設備的正常運轉。此舉雖然能夠使得醫療設備重新工作,卻大幅降低了采集數據的精確度,繼而影響最終檢測結果的科學性及準確性。
1.4 醫療設備維修所致醫療事故缺乏界定標準和依據
由于醫療設備直接作用于患者機體,每年因醫療設備所引發的醫療事故不在少數。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已經頒布出臺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為醫療糾紛以及醫療事故的處理提供了指導依據,但是因醫療設備維修保養所致的醫療事故卻并未有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對于責任事故的主體以及需要承擔的責任范圍缺乏可信的依據,使得問題發生后醫療衛生機構與醫療器械售后服務公司之間相互推諉,影響醫療事故的后續處理,繼而給醫療衛生機構社會形象帶來不可磨滅的不良影響。以數字化DR放射機為例,在放療過程中對于放療劑量有著明確的要求,一旦超出安全的放射劑量范圍,將會給患者機體帶來額外的損傷。但導致醫療事故發生的原因究竟是醫務人員操作還是醫療設備維修后靈敏度發生改變所致缺乏科學的界定標準和依據,使得醫療衛生機構與醫療器械售后服務公司權責不明。
2 醫療設備維修面臨問題的解決對策
2.1 積極推進臨床工程師隊伍建設
隨著醫療設備的現代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對于臨床工程師的需求越發強烈。針對當前醫療衛生機構中普遍存在的臨床工程師數量嚴重不足情形,該文建議通過以下兩方面予以解決:①由社會汲取新鮮血液。近些年來臨床工程師就業前景普遍向好,使得該專業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對于臨床工程師數量不足的問題起到了良好的彌補作用。醫療衛生機構需要抓住有利時機,通過完善工作崗位福利待遇來增強關注力度和競爭實力,從中汲取更多的新鮮血液加入到醫療設備維修工作中。②打造完善的人員培訓體系。越是高精尖的醫療設備對于維修技術的要求也就越高,目前我國醫療衛生機構中使用的大型醫療設備一般購自德國、美國、日本,精密度及現代化水平高,日常維修保養更為復雜。鑒于此,醫療衛生機構可從該院篩選具有發展潛力的人員組建臨床工程師隊伍并要求各大醫療設備生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持,通過定期開展管理培訓的方式提高其業務技能水平,從而組建一支精干、高校的臨床工程師隊伍,滿足當前醫療設備維修所需。
2.2 建立多元化醫療設備保障體系
對于醫療設備維修而言,原廠售后服務不僅技術能力強、維修備件庫完善,同時亦能夠提供良好的技術升級、咨詢服務,特別是在緊急故障維修服務方面具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6]。但原廠售后服務的不足在于醫療設備維修費用高,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有限的維修資金,不利于所有醫療設備均得到良好的維修保養。第三方維修服務商雖然在技術層面無法與原廠售后服務相比擬,卻在維修成本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將二者有機結合形成優勢互補對于醫療設備維修工作而言無疑是一種有力的推動。在具體實施上,醫療衛生機構需要嚴格審核第三方維修服務商資質,并與醫療設備生產企業進行磋商和洽談,將第三方維修服務商引入到醫療設備維修工作中,處理醫療設備常見的運行故障,當問題超出其自身維修能力范圍后再交由醫療設備生產企業開展售后維修無疑能夠提高維修效率和效果。由于第三方維修服務商與醫療設備生產企業在醫療設備維修上存在著競爭的關系,而要想協調彼此之間的關系就需要三者共同展開磋商和洽談,明確利潤分配方案,繼而實現三方“共贏”的局面。
隨著新型醫療設備保障方式的不斷涌現,醫療設備保險成為解決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設備維修成本支出問題的重要輔助手段,對大型醫療設備購買保險,當其出現問題時由保險公司負責全部或部分維修費用。此外,衛生醫療機構間資源互補同樣是建立多元化醫療設備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不同醫療衛生機構在擁有的技術條件、人力資源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彼此之間強化溝通聯系,將醫療設備交給維修能力更高的醫療機構維修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降低維修成本、提高維修質量的目的。
2.3 強化醫療設備維修記錄與評估
鑒于醫療設備屬于特殊商品且與患者生命安全密切相關,故此在每次維修完畢后均需要對其進行詳細記錄,包括故障類型、解決措施、更換元器件、維修保養時間、維修保養人員等信息。同時由本院具備豐富維修保養經驗的工程師對醫療設備維修效果進行科學評估,當發現維修質量不符合使用要求時拒絕簽收并再次返廠或維修直至通過審核,如此一來可以促使醫療衛生機構全面掌握醫療設備維修現狀,以便于明確醫務人員、醫療設備生產企業之間的權責范圍,當醫療事故發生后能夠準確落實相關責任主體。
3 小結
綜上所述,醫療設備維修面臨著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嚴重不足、重維修價格,輕維修質量、維修保養不當、醫療設備維修所致醫療事故缺乏界定標準和依據等問題且上述問題并非個案,具備較高的共性。針對此種情況本文針對性提出了、積極推進臨床工程師隊伍建設、建立多元化醫療設備保障體系、強化醫療設備維修記錄與評估,希望能夠為醫療設備維修問題的解決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朱亞鵬,施海兵,陸海松,等.醫療設備維修面臨的常見問題及對策探討[J].智慧健康,2017,3(19):9-10.
[2] 高潔,張娜.基于層次分析(AHP)法按因素權重對醫療設備分類維修管理的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17,14(6):26-29.
[3] 黃海就.醫療設備維修面臨的常見問題及對策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10):172-173.
[4] 曾小寧.大型醫療設備維修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完善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69-70.
[5] 孫風超.淺談醫療設備維修管理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7):42-43.
[6] 尹偉.醫療設備維修面臨的問題與相應對策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2):143-144.
(收稿日期:20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