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琪 董靜 王明瑤 于慶
[摘要] 目的 探討線學現教在康復功能評定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該院學習的學生50名,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25名)與參照組(25名),對研究組學生施以線學現教教學方式,參照組進行常規教學方式,對比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及教學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為(84.68±5.41)分,參照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為(74.47±3.26)分,參照組為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學生對線學現教教學方式滿意度為88%,參照組學生對常規教學方式滿意度為72%,兩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線學現教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與學生素質,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線學現教;康復功能評定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0(c)-0131-02
康復功能評定學作為在康復治療學專業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之一,是指討論康復患者關于心理、社會環境、身體、還有心理功能狀況的學科。其教學任務是通過各種教學形式,尤其是操作性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準確掌握和識別測量、分析以及判斷,關于功能障礙與潛能的技能、方法[1]。并且找到滿足康復目標的各方需求,計劃并制定合適的康復計劃,為康復學的臨床學習奠定一定基礎。在我國,康復醫學還是一門新興的操作性與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但由于該專業教育在國內方興未艾,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各大高校的康復評定學這一課程在臨床上和實踐教學中碰壁諸多。因此,研究將對康復功能評定學的教學建設和改革方法進行探討,為我國康復治療教育的建設提供清晰有效的教學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該院學習的學生50名,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每組學生25名,其中研究組男性12名,女性13名,平均年齡23歲;參照組男性14名,女性11名,平均年齡23歲,兩組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使用常規教學方式進行授課。
參照組:利用線學現教教學方式進行授課。
線學現教教學方式:線學現教是一種以“線上學習,現場教課”為模式的新型教育方式,其主要內容如下。
在線學習模式:利用網絡培訓、遠程教育等在線教學方式,建立“VOD視頻點播系統”與“VPN接入系統”,滿足眾多學生同時在線學習的需求;借助“Blaackboard”網絡教學系統以及“文獻資源共享系統”為教師與學生提供功更為強大的在線施教與學習的環境[2];利用流媒體視頻、flash動畫等多種形式制定簡明、生動的課程,便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教師將教學目的、教學計劃、教學課件、電子學習資料發布于指定的網站中,并設計學員在線提交作業,教師課后反饋等功能;學生可根據教師制定的在線學習計劃自主地進行課程學習,但須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康復功能評定學課程的學習,并完成相關的課程任務;采取學分制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考核,每周在網站發言交流區域發布新的主題課程,學生可根據自行學習經驗與體會進行回答,教師對其討論平臺進行監控,并考核學生的課程參與程度,及時進行反饋建議[3]。
現場授教模式:在學生進行線上學習后,進行面授課程,以肌力與肌張力、作業評定、關節活動范圍評定以及步態評定與分析作為主要授課內容,配合相應的操作手法示范,使學生充分掌握技術技能操作要點[4];學生需要完成一定學時的醫院實訓課程,面對不同的癥狀,結合康復功能評定學的理論知識,將在線學習中掌握的要點與遺留的問題,通過實訓課程得到驗證與解決,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與發展空間。
1.3 教學效果評價
①理論考試。為了解學生在不同教學方式下對所學實時掌握的程度與教學效果,在學期末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與綜合能力考核。考試試題需涵蓋課程內容的所有知識點,可在康復功能評定學試題庫中以隨機方法進行抽取,采用百分制。
②學生評價。為評估學生對于不同教學方式的教學滿意度,在相應課程結束后,制定并發放“康復功能評定學課程滿意度調查問卷”。兩組均發放25份,收回25份。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Wilcoxon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考核結果對比
研究組期末考試平均成績為(84.68±5.41)分,參照組為(74.47±3.26)分,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082,P=0.001)。兩組學生考核結果比較見表1。
2.2 學生對教學方式的評價
通過對兩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學方式,研究組對線學現教的教學方式非常滿意5名,滿意17名,一般3名,無不滿意,教學滿意度為88%;參照組對常規教學方式非常滿意2名,滿意16名,一般4名,不滿意3名,教學滿意度為72%,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88,P=0.036)。
3 討論
在線教育以遠程教育為基礎,并運用網絡、多媒體以及多種交互手段而進行的一種系統教學與互動的教育方式。康復醫療的不斷發展帶動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網絡科技手段融入到在線教育的教學中,為在線教育在康復教育中的應用提供了更多的發展途徑[5]。據相關報道,康復醫療關于在線教育的培訓產業其同化現象較為嚴重,教學方式的創新與教學效果的提高以及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將成為各院校在康復教育競爭中強有力的武器[6]。
線學現教是應運我國康復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情況而產生的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具有學習方便、互動性強、生動形象等特點,教師針對課程制定專屬的線上學習計劃與目標,并為學生布置課程任務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在適當的時間,在充分掌握教學主旨與課程重點問題的情況下進行線上學習,并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在線上課程結束后,在課程教師的帶領下進行現場觀摩學習,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創新思維、團隊協作等能力,進而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完成線學現教有效且高質量、高數量的教學[6]。
該研究通過對兩組學生在康復功能評定學上不同教學方式的運用,可知線學現教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對于康復功能評定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培養學生在分析理解與解決問題以及團隊協作方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綜上,面對康復治療職業技術人才旺盛的需求與康復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線學現教作為一種創新的在線教育方式,能夠在整合互聯網相關資源、遵循教育發展的規律、把握時代發展潮流的基礎上,為康復功能評定學課程提供新的教學思路。
[參考文獻]
[1] 李古強,張曉明,姜影,等.康復治療學專業《人體運動學》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12):1406-1410.
[2] 閔水平,張貴鋒,王芳.康復功能評定技術教學中PBL+LBL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1):6-8.
[3] 萬超,鄒兆坤,朱小虎,等.康復治療專業《傳統康復方法學》教學方法初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4):384-387.
[4] 汪麗,李衛平,王劍雄,等.康復治療學專業語言治療學試卷分析與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8(3):346-348.
[5] 桑德春.康復醫學本科教學的探討[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7):865-868.
[6] 楊明亮,楊德剛,高峰,等.“名師效應”對康復醫學教學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4):493-496.
[7] 周效章.“在線教育平臺+學習中心”融合教學模式構建研究—基于滬江教學模式的分析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7(10):33-40.
(收稿日期:201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