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蘇琳 吳鴻集 張雨婷 肖以勒
【摘要】自2006年以來,為鼓勵企業的三新開發,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研發費用加計抵扣政策,從而不斷吸引企業加大研發的投入。但這些政策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尚存在很多問題,缺少指導性建議。文章探討了杭州市企業研發費用優惠政策在實行上的一些思考,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研發支出;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落實
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政策解讀
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即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為更好鼓勵企業開展研究開發活動和規范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執行,2015年11月2日發布了《關于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19號),并自2016年1月1日起實施。
(一)可以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具體范圍變寬
包括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無形資產攤銷、新產品設計費、新工藝規程制定費、新藥研制的臨床試驗費、勘探開發技術的現場試驗費、其他相關費用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費用。
(二)不適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活動
企業產品(服務)的常規性升級;對某項科研成果的直接應用,如直接采用公開的新工藝、材料、裝置、產品、服務或知識等;企業在商品化后為顧客提供的技術支持活動;對現存產品、服務、技術、材料或工藝流程進行的重復或簡單改變;市場調查研究、效率調查或管理研究;作為工業(服務)流程環節或常規的質量控制、測試分析、維修維護;社會科學、藝術或人文學方面的研究。
(三)不適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行業
煙草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娛樂業、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行業。
二、杭州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政策實施情況
(一)全省政策落實情況
“十二五”期間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享受比例平均為49.05%,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享受比例平均為91.28%的,實際享受加計扣除減免稅額與理論值相近,執行情況較為理想。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近一半研發費用支出沒有享受加計扣除政策。
另外從趨勢來看,企業實際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占理論加計扣除減免稅的比重呈先降后升的態勢。2011年至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占比逐年下降,由51.64%下降到44.62%;在2015年出現拐點,止降反升。而高新技術企業也呈現出同樣的變化趨勢,不過止降反升拐點出現在2014年。
(二)杭州市行業間政策落實情況
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十二五”期間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享受比例平均為64.92%。但比較來看,有近一半研發費用支出沒有享受加計扣除政策。
2.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享受比例平均為50.72%的。比較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高新技術企業R&D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執行情況理想一點,但總體來看,兩種企業都有近一半研發費用支出沒有享受加計扣除政策。
3.行業間的比較分析
從趨勢來看,企業實際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占理論加計扣除減免稅的比重呈先升后降再升的態勢。2011年至2012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際享受的比重快速上升,由62.62%上升到69.66%;2012年至2014年比重又逐年下降,由69.66%下降到56.83%,在2014年出現拐點,止降反升。高新技術企業也呈現出同樣的變化趨勢,2011年至2012年由47.01%上升到55.34%;2012年至2014年比重又逐年下降,由55.34%下降到48.89%,在2014年出現拐點,止降反升。
三、當前政策面臨問題
(一)界定研發活動的難度大,不利于企業明晰研發費用范圍
研發費用是在研發活動中產生的,通知中對于研發費用采用了列舉的方法,可能存在企業對于部分研發活動中的費用歸集存在疑問,或者由于研發活動特殊導致研發費用未在列舉范圍內而無法享受相關優惠的情況。
(二)存在研發領域限制,不利于激勵企業整體研發投入
我國現行激勵企業創新的稅收政策,都是針對特定領域、行業或階段的特惠性優惠,比如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率優惠、“雙軟”企業所得稅率優惠、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稅收優惠等。缺少對企業整體研發投入的普惠性激勵,這會使那些無法滿足特惠性條件的創新企業得不到相應激勵,也就降低了積極性。
(三)缺少研發活動發生地限制,不利于激勵企業在境內開展研發活動
研發活動只有更多在我國境內發生,其在技術外溢性、人才培養方面和對產業的推動上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但政策并未對企業研發活動的發生地做限制性規定,也就失去了對在國內開展研發活動的激勵,特別是對外資企業。
我們知道,其實加計扣除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比較有利。自《關于企業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管理試行辦法》出臺以來,對減輕我國各高新企業稅負,激發企業研發活力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高新企業未重視,對政策解讀不夠深人等問題,導致很多企業并沒有充分利用該項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新技術企業的領導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認識不全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出臺還比較新,許多企業領導者對其沒有很全面的了解。且有些企業領導者可能僅僅在乎品牌效應創造的所得稅減免稅收優惠,并沒有重視科技研發活動,更沒有考慮應用加計扣除政策。企業領導者的認識不夠全面,會導致相關部門的執行力不夠,也就對企業落實該項政策造成了困難。
2.研發活動界定模糊,費用歸集存在風險
研發費用歸集錯漏是高新企業在申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過程中最主要的問題。一般情況下,主要由財務會計人員專門負責研發費用歸集工作,但由于關于企業科技活動業務的具體細節并不熟悉,對研發費用界定較為模糊,導致在研發費用歸集環節容易出現差錯。
3.手續繁瑣,申報成本較高
高新企業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優惠前必須準備好研發項目當年研發費用發生情況,研發開發預算以及董事會關于研發項目立項決議文件等相關材料,再交由稅務機關申請備案。想要收集完整的準備材料須由多部門及人員共同完成,材料較多,手續較為繁雜。若稅務機關對其提交的申報材料表示異議,企業還需實施進一步的程序。可想而知,這樣繁瑣的申報程序會導致企業申報積極性低,特別是一些盈利能力不夠強,研發費用又不高且稅負又少的企業。
四、相關對策及建議
(一)政府角度
1.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和優惠范圍
一方面,有關部門要加強合作,將政策的相關文件下達到位,切實做到從國家機關到地方部門的有效傳達;另一方面,利用微博、公眾號等互聯網媒介,推進向企業、社會各界的宣傳,讓企業真正的了解并用好這項政策,引導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都能享受到加計扣除政策的福利。
目前,政策優惠范圍雖然不斷擴大,但是許多研發項目仍無法享受,影響了企業的積極性。進一步擴大優惠的范圍,降低中小型企業的門檻,甚至可以建立一些特定條例,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2.完善政策服務管理體系
建立政策咨詢部門和平臺,加強與企業部門的溝通,了解企業的存在的問題,幫助企業解決政策疑問。成立專門服務隊伍,深入企業實地調研,考察政策落實的過程及問題,協助企業在財務、稅務等流程的操作轉變,并及時將企業的合理訴求反饋給上級部門。
3.落實考核及監督機制
一方面,加強對政策相關部門的考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切實讓企業在發展中享受政策優惠,也是政府部門的責任。另一方面,落實企業政策運行的考核機制,加強對項目優惠條件的審查,并規范申報流程和日常賬目,防止濫用優惠政策偷稅漏稅;重視政策的執行監督,保證真正發揮作用。
(二)企業角度
1.加強人才培訓力度
一是加強對研發部門的投入,以及研發人員的培訓,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二是提高相關部門的業務水平,協調部門之間的合作,如研發與財務部門的費用申報與賬目核算,切實做到流程規范、有據可依、有帳可查。
2.提高研發項目的管理水平,實現研發部門與財稅部門有效對接
提高專業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業務水平,項目管理能力,要求從“源頭上”把關,做好稅收規劃,準確核算研發費用,用足加計扣除政策。通過合適的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項目管理信息化,便于數據歸集整理和分析,減少出錯率;研發費用歸集涉及了多個部門,應協調其溝通交流,實現流程、賬務的規范化。
參考文獻
[1]薛薇,李艷艷.我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改進方向[J].中國科技論壇,2010(08):10~14.
[2]章國標.以企業自主創新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財稅政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7(01):158~160.
[3]吳丹.關于高新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探討[J].投資理財,2014(24):55~56.
[4]章國標.“十二五”期間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情況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11):451~452.
[5]范金,趙彤,周應恒.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依據及對策[J].科研管理,2011,32(05):141~148.
[6]鐘瑋,王子林.我國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新政分析[J].財政科學,2016(02):65~70.
[7]呂亮雯.廣東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特區經濟,2012(05):35~37.
[8]章國標,甘泉.浙江省經濟發展階段分析及政策建議[J].經營管理者,2016(12):110~111.
[9]趙彤,范金,周應恒.長三角地區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效果評價與對策建議[J].中國科技論壇,2011(06):68~73.
作者簡介:趙蘇琳(1997.10—),女,漢族,山東濟南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吳鴻集(1996.07—),男,漢族,福建泉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張雨婷(1996.10—),女,漢族,浙江紹興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肖以勒(1996.09—),男,漢族,浙江溫州,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