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要】隨著我國現代化管理水平的顯著提高,國內大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也逐漸成熟起來,雖與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國內企業的發展革新步伐不斷加大。全面預算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部分為企業帶來的積極影響不容小覷,如何更好地運用企業內部的預算管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是當今我國大中小企業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內部審計;全面預算管理;作用
一、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
(一)有利于控制管理過程
在整個企業的運營過程中,全面預算管理都能發揮其基本的控制作用。預算目標的確定為企業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是企業經營活動的依據;預算的編制合理地分配了企業的各項資源,可以進行事前控制;預算的執行是一種事中控制,通過執行預算會發現問題,從而進行調整控制;預算的分析與考評是事后控制,通過分析預算執行的結果與預算目標之間的差異,找出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地采取必要措施或修正預算,為下一次預算提供參考依據。全面預算使企業總目標的實現建立在可靠可行的基礎上,有利于企業控制管理過程,促進各個機制的有效運行。
(二)有利于企業的戰略實施
全面預算管理實質上是一種戰略管理,它能夠有力地支持戰略實施。預算可以使企業充分了解自己的資源條件、所具有的競爭優勢與劣勢,使企業更好地掌握外部環境所提供的機會。預算編制完后,可以將企業整體的和企業各個部門的實際經營情況與預算對照,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及時調整企業戰略。
(三)有利于支持企業目標的實現
預算目標的設定要以企業的總體目標為基礎,要與總體目標保持一致。企業在預算管理過程中應分解總體目標,將總體目標落實到各個部門。這樣一來,企業的管理者、各銷售部門、生產部門等都以預算目標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從而在企業中形成了一種人人都重視企業目標的氛圍,有利于培養員工對企業的責任心。
(四)有利于提供績效考評標準
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績效考評。全面預算管理將企業的戰略目標細化,將責任合理地分配給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和員工,再將各部門完成的業績與所分配的責任相比較,將完成情況作為績效考評的基礎,為企業內部部門和員工的績效考核提供一個評價標準,有助于提高員工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內部審計與全面預算管理的整合
(一)事前審計
第一,目標的發展過程中審計與全面預算的意義所在。企業預算的重要依據以此為目標,它的持續性是非常重要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也是預算目標確定的首要條件,實現靈活性與前瞻性共同存在。事前審計是依照企業經營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的組成,重點審計的企業的預算目標,用這個來檢驗企業的預算目標有沒有科學性和符不符合常理。想要更好地確保有保障作用,用具有科學性的業績評價考核制度來衡量事前審計,看是否值得使用,這也是基本達成目標的一種方式。
第二,創造與制作的全面過程中審計的事前存在性。把重點當成全面編制是事前審計的追求之一,審計所查的內容不僅要按照企業經營的內部和外部環境而創造與制作,還需要適應企業年度預算目標和以后的發展方向。年度預算工作有了問題就要有解決方法,預算的編制就是這種方法,以嚴謹的態度對待預算編制,合格的標準進行量身實施,準確無誤地把上年度預算工作的執行過程與結果,還有上半年度預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找到并給予解決。
(二)事中審計
企業預算管理工作的關鍵在于預算目標和預算方案是否能夠有效執行。在結合市場環境、經營條件等因素影響的情況下,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要對全面預算執行的審計堅持“剛性原則”,首先,要重視要把每個部門都落實,分別納入預算工作中,在實行過程中哪怕是每個人都要知道、都要了解,在實行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還要馬上指出并改正,避免與實際脫軌,看起來過于死板。如果兩者偏離就要及時地做出調整預算,不能存在為了預算而預算的情況,依照嚴格的審批程序審查預算的調整是否足夠必要、是否符合企業的實際發展現狀。
(三)事后審計
全面預算管理審計的重點始終是企業,在企業的預算工作結束的同時也就是說每年年底會進行總結,在總結中要對生產環節及各個預算工作的步驟進行深刻的思考與分析,要知道每個人的責任在哪里,實際實行是否與預算的結果相一致,再按照對比的內容找到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后產生結果進行考核,這樣事后審計就成了很重要的參考依據,更具有連接性,方便統計與計算。
三、內部審計與全面預算管理策略
(一)提升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只有確保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才能客觀地影響審計結果,才能起到預防審計風險的效用。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首先,確保組織單位的獨立,只有將審計單位從財務部門獨立出來,直接由企業最高管理層監管才能起到作用;其次,確保業務上的獨立,審計工作不應該受制于任何一個部門或者個人,只有保持審計形式的獨立才能做出公平公正的評價;最后,確保工作人員的獨立,從事審計工作的人員不應該參與企業內部任何的經濟活動,倘若審計工作人員與要審計單位有直接利害關系,需要進行回避,以防由于個人主觀判斷影響最終結果。
(二)優化審計方式和質量管控機制
由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對審計工作人員來說無疑增加了新的難度和挑戰,因此,只有關注風險的控制,將風險控制方式引入到傳統的機制中,才能正確地評判審計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找出適應實際需求的措施,降低設計風險到可控制范圍之內。提高審計質量在降低審計風險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審計工作的有效性、精確性和科學性。
(三)完善全面預算的管理組織機構
完善企業內部控制中全面預算管理組織機構是提升中國大中小企業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首先,企業的領導人需要安排相關的工作人員組成管理小組,負責企業日常的全面預算管理。其次,管理組織機構中的成員需要明確自身的工作性質與工作內容,并按要求嚴格完成領導所交辦的具體工作。最后,企業內部的企業員工需要積極參與并響應全面預算管理組織所下發或是要求的內容,還要群策群力,對企業預算管理組織機構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措施,以此來更好地推進企業的平穩發展。
(四)加強對預算工作執行的監督
為了保證企業預算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和發展,需要對企業預算管理工作進行全面有效的監督工作,保證預算管理工作的實施效果,通過在企業內建立有效的預算監督體系,從而監督預算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第一,要對監督的范圍進行明確,對其范圍的明確可以從具體的制度范疇上予以明確,也可以將其與日常工作結合在一起,從而做到工作的滲透性。第二,對預算管理工作的制度進行全方位的監督,通過嚴格的監督方式,確保對企業內部資金進行有效的管理,實現企業資金的統一規劃。相關部門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企業資金的利用情況予以管控和審核,保證資金利用的可靠性。
四、結語
探索科學有效的全面預算管理方式,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的一項長期任務,把內部審計當成是內部管理控制的重要的方法手段,在活動控制過程中更注重事中和事后的發展,有時候需要結合,把事前提到監督的首要過程才能完整。對通過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實行審計的時候,強力有效地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有效解決與研究,對在促進發展全面預算的實行和全面預算管理企業所具有的實際意義就是提高水平,提升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