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鳴
[摘要] 提出了醫養結合,健康養老也正在成為養老市場上極具誘惑力的概念之一。同時,市場對于這方面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各高校培養的專業人才也在這個趨勢下逐漸展現其專業優勢。想要更好地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就需要提前對本專業有所了解,從而制定相關的專業發展規劃。該文分析了健康養老醫學營養專業現狀,專業培養的內容目標,和就業方向,及具體發展規劃。
[關鍵詞] 養老;醫學營養;專業發展規劃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a)-0195-02
[Abstract] A pension model that combines medical care and health care. Healthy pension is also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tempting concepts in the pension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the market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is area is also growing, and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ed by various universities are gradually demonstrating their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under this trend. In order to better seize opportunities and meet challenges,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fession in advance, so as to develop releva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n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nutrition specialty of health and old-age care medicine, the objective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the direction of employment and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plan.
[Key words] Old-age care; Medical nutri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高速發展。隨著新興產業—“健康服務業”的大力推進,經濟建設的逐步完善,人們對于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年人占比相對高,患疾病幾率相對較高,也意味著老年人順應趨勢,希望專業人士給予老年生活科學的飲食指導和制定飲食規劃。同時,恢復人體細胞基本功能的方法,是自身營養素的自主運動與循環。故要促使細胞受損的基本功能恢復,必須及時補充細胞所缺的營養,從而改變其周圍環境的營養平衡。所以對于一些慢性病,長期臥床病患,例如腦出血長期昏迷患者、糖尿病患者、植物人等,需要提供腸外營養方案,合理搭配三大能量物質比例,恢復胃腸功能等特殊的飲食方案。這就要求專業人士不僅在前期做好知識儲備,認真學習有關知識,而且還要在實踐期間積累經驗,促進推動醫養結合產業經濟的發展。
1 健康養老醫學營養專業現狀分析
1.1 大環境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1.1.1 機遇 為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打造健康中國,與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相關的發展大會于2018年1月在京召開。2017年關于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的發布,是國家對于老年人生活健康的重視。醫養結合產業的發展,勢必會導致工作崗位的增加,以及專業人士工薪的提高。隨著國民的生活方式、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膳食模式的改變及疾病根源的轉變,攝食營養的不均衡已經成為影響健康的突出問題之一,營養方案設計與指導工作也成為越來越受關注的健康服務職業。而醫學營養方面的人才也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歡迎,其原因是:學生經過專業訓練,已具備專業素質高,應變與動手能力強等特點。
學校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基地,既有認真學習的高素質學生群體,又有強大的師資力量支撐與外部提供的實踐基地,為提升個人素質,專業技能提供了優質機會。同時,學校又按照民營的機制運作,讓學生和用人制度上保證了無論是教師、領導還是學生都必須保持在一個不斷完善提升自己的狀態之下。這為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1.1.2 挑戰 當今社會依然存在很多人不懂得如何用科學的方式保健,所以世界衛生組織說過這樣一句話,2/3的中國人不是因疾病而死,而是因無知而死。很多的老年人,尤其居住于偏遠山區的老年人,運用不正確的方式,例如喝草木灰等來治療疾病。還有一部分人對于醫養結合相當不重視乃至輕視,對于從事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不能給予尊重,認為這是醫學界的最低等科室。
1.2 自身條件
1.2.1 優勢 通過考試進入此專業,心中長存終身學習的觀念,積極參與不同課題的研究,貫徹落實新課標的學習,善于在具體實踐中總結得失,每天至少寫五百字的學習總結記錄自己的各方面收獲。
1.2.2 需要自主培養的方面 專業知識的學習,專業技能的應用能力,針對不同類型的病例制定營養方案的能力,以及基層工作的適應能力。
2 健康養老醫學營養專業培養內容和目標
在學期間,鼓勵學生認真學習基本知識,參加食品檢驗師、公共營養師、公共衛生助理醫師等資格證書考試,獲得相應的證書,并參加實習。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職業素養、較強的人際溝通與社會工作能力,能夠熟練掌握健康養老與醫學營養的基本理論和相關應用技能,能勝任公共保健營養和臨床營養工作,有志于為醫養結合事業作貢獻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3 健康養老醫學營養專業就業方向
該專業的就業方向有:面向各大醫院、不同種類的食品企業、各個社區的衛生服務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單位的醫療保健科、省級市級縣級的營養咨詢中心、各地區(包括學校)的體檢中心、保健機構、各大餐飲服務機構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可從事醫學臨床營養、社區營養管理、食品工程中的安全與檢測等工作。
4 健康養老醫學營養專業開展的意義
在黨中央號召國民關注膳食營養均衡,打造健康中國,我國健康養老產業逐漸發展時,遭遇健康養老產業人才瓶頸問題。結合各大院校的特點,從健康養老產業人才培養定位、多元教育理念、實踐的全方位化、師資等方面建立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一體二平臺三層次”實踐教學體系,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同時開展健康理念教育、技能訓練、觀摩實驗、頂崗實習,從而提高健康養老人才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
營養醫學是一門新的科學,整合了各類醫學,以及探討營養素與疾病預防、治療的關系。它不但有很強的理論嚴密性,與醫學治療的連接性,而且通過多種實驗證明了它的可行性。在這一領域藥物和營養得到高度的哲學辯證的統一。營養醫學將會是非常重要的一門新興學科,也會引發新興產業的興起,必將會迎來醫學界乃至金融界的革命。
普通的醫學有時往往只掌握了疾病的一方面,而忽略了通過細胞的代謝和營養的方面來醫治疾病。據數據統計,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濫用抗生素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營養醫學強調的是預防疾病,根除病因的治療和養生。對于很多疑難病,老年人常見慢性?。ɡ缣悄虿?,慢性咽炎)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通過十幾年的臨床實踐,數萬人之多的患者運用營養醫學來醫治多種普通醫學難以醫治的病癥,顯示出非凡的療效,證實了這一新理論的正確性。
5 健康養老醫學營養專業具體發展規劃
大連市婦產醫院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的單胎妊娠孕婦,在進行總熱量控制的基礎上,使用等食品交換份結合血糖生成指數的醫學營養治療,并取一組未醫學營養治療的孕婦作為對照組,結論證明醫學營養治療可以明顯的減少孕期體重增加和新生兒低血糖、巨大兒的發生,新生兒體重和血糖可保持在合理范圍。這個實驗說明,醫學營養治療可以作為一種治療手段促進疾病康復。運用科學的方式進行營養均衡的調節,和服用藥物相比副作用相對較小,所以合理均衡的營養可以預防老年人常見的疾?。ɡ绺哐哐牵?,減少疾病并發癥,減輕用藥的不良反應,對于慢性疾病的康復也有極大的成效。在新興產業經濟迅速發展,醫學體制相應發生變化的今天,營養平衡的調節在老年人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顯得越來越重要??茖W合理的營養治療,是醫學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醫治水平、恢復組織細胞創傷起決定性的作用。同時,營養均衡在日常生活中也顯得尤為重要。合理的營養能夠有效預防老年人慢性病以及并發癥,有利于老年人享受更高質量的老年生活。
學校需引進高級營養師,高級培訓師等師資,對在學人員進行專業培養。同時在學生完成基礎理論課程的前提下,應組織學生在醫院等機構進行校外實習,提高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認知水平。
6 總結
綜上所述,醫養結合在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數方面具有重大意義。所以,提高國民對于醫養結合的重視程度,加大對于國民營養均衡的教育力度是不可缺失的一環。醫學不分高低和貴賤,能造福大眾為本。
[參考文獻]
[1] 沈昊,劉旭青.健康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SWOT分析研究[J].蘭臺世界,2015,472(14):126-127.
[2] 陳德美.淺析電子病歷疾病模板控制在病歷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醫藥前沿,2016,6(19):355-356.
[3] 孟勛.醫療信息化中的醫院信息系統建設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35):66-67.
[4] 吳娟.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廈門大學,2014,208(12):211-215.
[5] 楊雪琴.用“健康醫學模式”防治心身性皮膚病[J].中國臨床醫生,2013,41(1):1-2.
[6] 白書忠,武留信,陳剛,等.中國健康管理創新理論與實踐[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4,8(2):75-78.
[7]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健康管理概念與學科體系的中國專家初步共識[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9,3(3):141-147.
[8] 牛犇.健康管理的新“三觀”、新理論、新模式[J].訪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武留信,2015(5):21-23.
(收稿日期:2018-08-06)